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当前的教学实行过程当中,已经让很多同学表现出了一种抵触的心理。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会出现教学的“负作用”。因此,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推进,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尽可能地快速地把握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出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的调动同学们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同学们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活力;调动;方法

教学在不断的发展,教材也在不断更新。旧教材使用的过程当中,各位教师大多数使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机械化的、重复的训练让同学们在题海战术当中提高数学成绩,所以同学们不得不刻苦练习。然而,新的教材推广使用后,对于教师们来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难免在教师的心中会产生一些疑惑。因为新的教材更注重从同学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有了更多与学生实际生活、兴趣爱好相关的教学情境,能够真正地把生活和数学结合在一起,让同学们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当中对数学课程产生兴趣。所以教师需要根据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来引导同学们进行学习,还要帮助同学们对他们自己感兴趣的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探索,从而让同学们在此过程中发展思维,建立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一、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

教学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因此教师一定要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研究,千万不能穿着新鞋走老路。陈旧的教学思想一定要及时的摒弃,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展,可以把分析教材的过程都教给学生来做,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更多的时间让同学们进行思考和讨论。在以往的教学当中,各位教师害怕浪费时间,探究的过程以及思考的过程全都由教师包办,同学们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也没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其实这样的教学都是比较失败的,完全无法锻炼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只有当同学们自己亲自动手会亲自思考的时候,才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更加积极的探索真知,才能有创新的可能。所以在当前的教学中各位教师一定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充分地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同学们进行反思,并且对自己出现的错误进行原因的思考,找到纠正错误的方式方法。而对于在探索过程中有发现、有进步的学生,教师也不能吝啬自己的表扬,更不能采取单一化的评价模式,要对同学们的个体差异进行正确地看待,只有这样才能让同学们真正的喜欢数学课堂,让数学课程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创设合作平台,推动数学课程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推进的新要求,要做到在课堂上一切以学生为主。为了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各位教师以往的教学模式有了全新的要求。课堂上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采用师生合作以及学生相互合作的模式,可以给同学们创造更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同学们在更加融洽的环境当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此时的教师已经完全放弃了之前高高在上的形象,走下讲台投入到同学们当中,和学生一起探究学习的内容,以此来发现同学们在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不足,并改变同学们一些错误的思想。而且这样的过程也可以更好地实行因材施教,因为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学生的不足,可以给同学们更多针对性的指导。这样的合作交流模式把课堂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学生,而同学们也真正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在高中数学的学习当中,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对同学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是有一定作用的,同时还会让同学们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更好地激发,让同学们创新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但是教师一定要把握好配角的作用,要主要掌控课堂的节奏和气氛,不能让课堂过于活跃也不要让课堂死气沉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学课堂的高效率

三、给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教学改革之后,高中数学课堂焕发出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数学不再仅仅是单一传授知识的工具,反而应该在相关的课堂当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想到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问题的设置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也能让同学们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数学学习的障碍有所了解,并且激发自己的好胜心和求知欲,在问题的探索过程当中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分析,以此来加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学们遇到的问题还会及时地向教师请教,这样更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教师在发现同学们表现的比较好的时候,一个表扬的微笑、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关注的眼神都可以成为同学们继续努力的动力。在师生良好关系建立的条件之下,才能让高中数学课堂上有更高的交流效率,以此来开启同学们智慧的大门。

总而言之,希望各位教师能够把握新教育课程改革的节奏,把数学课堂真正作为帮助同学们提高能力和与同学们建立良好关系的大平台,让同学们能在主动参与的条件下感受数学的魅力,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同学们在课堂上真正实现思维的拓展和创新。

作者简介:付婷婷(1987.9-),女,籍贯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学历为本科,职称为一级教师,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实验中学,从事高中数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