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大力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学科在我国基础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且随着时代发展,该学科的使命也发生了变化,除了对学生进行美育以外,还肩负着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重任。鉴于此,本文笔者结合初一人教版美术课本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方法、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有效策略,期望能够进一步凸显本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民族自豪感;渗透策略

民族自豪感是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国家进步、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此时,在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可以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使之内外兼修,真正成长为国家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新时代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及时转变育人观念,从学科教学目标入手,引导学生掌握丰富的美术知识,使之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同时要注重挖掘本学科的人文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深入剖析,辅助学生解读作品中的民族文化和精神

(一)创设生动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知

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所讲内容来构建形式多样的情境,以引导学生调动个人的感官进行品味、体验,使之在了解美术作品内涵的同时,挖掘其中有价值的民族文化和情感,进而潜移默化地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鉴赏《富于创造的造型艺术》一课中的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时,可以根据其立意,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沁园春·雪》这首词的诵读音频,使学生一边聆听,一边观察作品中描绘的景象,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同时体会其中蕴含的豪迈气势,理解创作者热爱祖国、期望国家统一和繁荣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在鉴赏与品味中将景、情融为一体,油然而生出一种自豪之感。

(二)结合作品进行拓展,简化学生的理解过程

中小学美术教师在指导学生鉴赏作品时,还要进行拓展补充,使学生了解作者信息、创作背景等,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其主题、情感以及文化内涵,有利于使之在分析过程中形成民族自豪感。比如,美术老师在讲解《亲切的使者》一课时,可以要求学生从线条、色彩以及寓意、文化风格等方面入手对教材中的奥运吉祥物等进行赏析,同时注重拓展,为学生讲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知识、不同动物形象在我国文化中所代表的不同含义,从而促使学生积累更多民俗文化,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不断强化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实践引导,促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树立民族自豪感

(一)指导学生制作传统的手工艺品

我国的传统手工艺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设计各种手工艺制作活动,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之在实践中了解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在教授《有创意的字》时,美术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将传统的剪纸艺术、刺绣艺术等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他们在创作中感受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魅力,以便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切实强化其民族自豪感。

(二)带领学生参观民族美术博物馆

根据教学的需要,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带领学生去参观民俗美术博物馆,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可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的知识,巩固其学习成果,还可以让学生在参观过程中了解更多民俗文化,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美德,进而顺利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安排组织学生去参观最近的民俗博物馆,然后要求他们在观看的时候了解不同作品的创作年代、价值取向及其中特有的文化内涵,切身感受劳动人民的创造力,有利于唤醒其民族自豪感。

(三)为学生们开办美术作品展览会

学生们在学习美术知识时,往往会创作出各式各样的作品,这既是他们学习成果的展现,也是其精神世界的一种外在表现,能够传递出较为鲜明的价值观。鉴于此,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在校园艺术节期间为学生开办一场民俗作品展览会,要求其将自己创作的、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展示出来,同时用简单的语言文字传达作品内涵,确保其他人能够在观看自己的作品时获得视觉上的享受,并受到各种优秀文化的感染,从而树立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意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结束语

审美教育活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小学美术教师在组织教学工作时,需要关注本学科的特点,不断挖掘其艺术价值,采用更加具有实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鉴赏美术作品,以便不断提升其审美素养。与此同时,教师要重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在讲课过程中指导学生分析相关内容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以便进一步增强其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促使我国优秀的文化得以不断传承,从根本上提高美术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艳艳.浅议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17):148.

[2]吴晓梅.浅谈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衍生[J].教师,2018(06):73.

作者简介:彭艳,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