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霁玮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种教学改革随之而来,音乐教改就是其中一项。在新媒体时代下,音乐教改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音乐人才。但从目前教改的结果来看,离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解决现阶段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音乐教改;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增加他们的艺术细胞。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音乐教学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新时代下如何实行正确的音乐教改政策,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如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是音乐教学的困点和难点。因此,对新媒体时代下的音乐教改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一、新媒体时代下音乐教学的特点

(一)音乐教学内容不断丰富

从专业角度来讲,音乐教学是一项具有丰富内涵的课程,它不像其他课程有明确的对错界限,对音乐的传授,也只能传授音乐中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这首音乐在词曲编排上使用的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一味传授理论知识就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但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不管是专业课还是艺术课,统统以理论教学为主,这就导致学生体会不到音乐的乐趣,教师也无法发掘学生的音乐天赋。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音乐教学也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音乐的表现形式不断扩大,音乐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改变了原先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音乐可以和视频、文字相结合,变得更富有感染力,从而使学生印象更深刻,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

(二)音乐教学方式愈发灵活

时代在发展,音乐教学方式也要不断进步。在新媒体时代,如果教师仍使用音乐鉴赏、音乐模仿这种陈旧传统的教学方式,肯定无法激起学生的热情,甚至会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的抵触。现阶段传播载体层出不穷,为音乐教学方式的变化提供了机会。音乐教师在授课时不用自己亲身示范,通过网络就能让学生欣赏到世界各个音乐大师的演奏,还可以通过播放下载的音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乐审美。

(三)音乐课堂上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不管是音乐课,还是语文数学课,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就必须使教师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能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能尊重教师的上课方式。在新媒时代,教师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增加,让教师和学生之前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二、新媒体时代下音乐教改的必要性

(一)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今时代,科技和经济都在快速发展,各种新兴媒体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会受到新媒体的影响,这就要求学校改革音乐教学,使音乐教学符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对人才的定义不再仅是高分,而是需要有某一项或者多项专业技能的人。在这种形式下,学校加快对艺术类课程的教改进度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在新时期,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就必须借助新媒体的力量。

(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使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想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就必须加快国内人才的培养。同时随着我国民众教育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不能仅看他的分数,而是要看他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既括各种专业知识又包括道德素质。新媒体的出现,对学生的音乐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对音乐教育进行改革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

三、新媒体时代下的音乐教改现状

(一)教育投资不足

在非艺术类学校,音乐属于选修课程,很多学生对音乐课抱着一种随意的心态,将音乐课当成放松的课,而不是一项需要学到知识的课,多数学校对音乐教育也不太重视,这就导致学校在音乐方面的投资不足。新媒体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现在被广泛运用到各个学校的各种教学课堂中,越来越多很多学校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新媒体技术的重要性。但由于学校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学校在购入新媒体设备时,将更多的钱放投入到其他课程,对音乐课堂的新媒体教学经费倾注过少,主要表现为资金投入少、新媒体设备配置不齐全。有些学校虽然为音乐课聘请了专业的新媒体教师,但由于音乐课堂自身的设备条件不够先进,甚至有些学校在音乐教学上并没有普及新媒体教学,这就会给新媒体环境下音乐教改带来一些阻碍。

(二)教师对新媒体掌握程度不够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和带头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成果。在新媒体时代,音乐教师想要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淘汰,就必须了解新媒体的重要性,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但是现阶段,很多音乐教师对新媒体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刻了解到新媒体对音乐教改的作用,甚至有些音乐教师对新媒体抱有一种不好看、不支持的态度,这就阻碍了音乐教学往良好方向发展的步伐。

(三)教学模式跟不上时代发展,出现严重脱节情况

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意识到新媒体在音乐教改中的重要作用,但是鉴于新媒体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太过短暂,现今主流的音乐教学模式仍是传统的那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音乐教师大多实行理论教学,对音乐的起源和音乐发展历程方面的知识传授较多,没有充分地让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极少数的老师会在课堂上用新媒体技术和学生互动,多数老师只是利用新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音乐和观看视频。随着音乐教改步伐的加快,音乐教学模式出现严重的脱节。

四、媒体时代下的音乐教改对策分析

音乐教育是对我国教育体系的一种创新,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素质教育的质量。在新媒体时代,加快音乐教改是音乐教学工作的重点,但在音乐教改的进程中,不少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对音乐教改的途径进行完善和优化,促进音乐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学校提高对音乐教改的重视,增加资金投入

学校对音乐教学不重视,是音乐教学缺乏新媒体设备乏的主要原因。想要使音乐教改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提高学校对音乐课堂的重视,增加音乐教学改革的资金投入,在硬件设备方面确保每一位音乐教师在上课时都能使用到新媒体技术,确保每一个音乐教室配有完备的新媒体设备,实现音乐教学领域新媒体全覆盖,无论是网络方面还是音频、视频方面,都要给予完善。在软件方面学校要加大对音乐软件的购买力度,软件包括查找音乐下载音乐的软件,和进行音乐教学的软件。同时还要对音乐设备进行升级,对教学使用的一些音乐设备,比如音响、钢琴、吉他进行及时更换和升级,使教师和学生使用的软件符合新发展的要求。

(二)提升教师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

新媒体时代下进行音乐教改有个很重要的要求,那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和熟练使用新媒体软件。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两方面下手:一是学校要加强对音乐教师新媒体知识的培训,学校可以定期给音乐教师开班培训,或者将教师送到专门的新媒体机构进行专业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技能学习,即要学习理论方面的知识,又要加强实践经验。同时学校还要多多监督教师的学习情况,并建立一定的奖惩制度,对学习效果好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确保教师专心学习与新媒体有关的技术。二是音乐教师要努力提升自我,可以经常查阅与音乐有关的新媒体资料,并不断总结经验,将学到的经验消化到日后的实践教学中,提高自己使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除此此外,教师还要多向学生请教,年轻人在新媒体方面比教师灵敏得多,学习年轻人先进的理念,有利于使教师更好地理解新媒体,同时还能拉近师生的关系,使师生关系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三)优化音乐教学模式,加强音乐实践学习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对音乐教学的要求,虽然在多数学校音乐课属于一门选修课,但从促进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音乐教学同样需要像专业课那样进行教学模式优化,使音乐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该要合理安排音乐课程,多多运用新媒体技术,将传统单向的教学模式向新型互动性教学模式改变,既由老师将音乐知识单向传输给学生变成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完成知识互换。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音乐教学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音乐、爱上音乐。在新媒体时代下,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教学行为,更多的是一种师生行为上的互动,和教师帮学生开发音乐细胞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多将音乐元素融入学生的生活,在学生周围培养一种欣赏音乐、爱好音乐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音乐教改的推行步伐,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推动新媒体环境下音乐教育改革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举措。在音乐教改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新媒体传播迅速、声画同步的优点,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自音乐教改实施以来,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上文中所说,学校对音乐课堂的新媒体投资过少、音乐教师自身的能力不足、音乐教学模式落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促进音乐人才的培养,促进素质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伶.基于新课改的中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48(10):284-285.

[2]牛郸.论新媒体时代音乐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策略[J].中国报业,2016(24):35-36.

[3]周晓岩.关于新媒体时代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分析探讨[J].艺术评鉴,2018,559(08):91-92.

[4]项琳.新时代背景下的高师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以音乐专业为例[C].2011年信息技术、服务科学与工程管理国际学术会议.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USA(美国科研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