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竞

摘 要:随着几代人对中国画色彩语言的探索,彩墨画成为令中国画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新鲜血液。重彩水墨画在发展过程中,西方现代艺术的多重影响使得彩墨画的中国画属性受到质疑。如何让重彩水墨画保有中国画品质这个无可回避的问题已经摆在中国画发展的必经之路上。彩墨画材料技法所具备的肌理与视觉效果拥有的独特表现力、传统的“意象性”美学,是其保持独立并得以与西方艺术理念相区别的形式与精神内涵;将其融入对当代人文精神的整体理解把握之中,才能正确把握中国画的品质,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画。

关键词:彩墨画;中国画品质;意象性;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7-00-02

一、重彩水墨画的历史发展

对中国人而言,水墨画常常是中国画的代名词。然而在历史上,中国传统绘画最先呈现出的面貌并不是水墨样式,而是色彩表现居多。古人即用“丹青”指绘画,“丹”指丹砂(现称朱砂),“青”指石青,石绿等重彩颜料[1]。可见色彩在绘画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宋、元文人画的兴起,使得中国画重色彩的绘画形式迅速衰退,水墨开始占据绘画的主流。文人画主要受老庄文化与禅宗影响,在“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2]这些观念作用下,导致了文人画家对色彩的轻视甚至摒弃,更注重墨色的运用。

实际上,色彩对于任何民族的绘画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类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色彩,历来是艺术家情感、体验表达的重要载体。尤其,近百年西方文化的大量融入,给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审美趣味、价值判断带来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中国画家们再也无法仅仅沉湎于老庄文化设定的消极避世独善其身的情境之中,传统水墨文人画显得形式狭隘、色彩单一,社会的发展呼唤创造符合时代的中国画。

在时代发展的感召下,中国画家开始以一种更为客观的眼光看待世界。色彩以一种理性的方式重新进入水墨画[3]。同时代的林风眠则从西方现代艺术中汲取养分,将抽象、构成、装饰等元素融入中国画,进行最大可能的探索,强烈鲜明的色彩以更加自由的方式进入水墨画,水墨画彰显出一种重彩风貌。

色彩对于视觉、联想、情感、想象等多种心理功能有着强大感染力的优势,随着几代人对色彩语言的探索,最终成为令中国画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新鲜血液。

二、中国画品质分析

现代“重彩水墨画”使中国画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它在色彩上更加夸张,表现力更加突出,视觉冲击力更强,昭示着未来中国画发展的广阔空间和巨大潜能。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重彩水墨画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多重影响,如果我们停留在西方现代艺术视觉效应的层面,不做深层次思考,即便能为中国画带来一些新的变化,势必也会逐渐丧失中国画的思维方式和艺术面貌,最终无益于中国画的健康发展乃至消解其在世界文化范围内独立存在的意义。显然,如何让重彩水墨画具有中国画品质这个无可回避的问题已经摆在中国画发展的必经之路上。

重彩水墨画如何才能具有中国画品质?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要从中国画有形存在与无形存在的两方面切入。

(一)工具材料

自古至今,中外绘画的实践都没有离开过工具、材料和技法这些基本元素,工具材料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作品的类别和式样。“有一些艺术,它们的感性同产生感性的物质手段是分不开的……而且也作为存在着的感性的载体而存在。” [4]中国绘画的传统介质就是这种有形的存在。我们对传统绘画的再认识,也应该在视觉艺术的范畴内重新进行分析。

让我们以一种客观的陌生眼光来了解中国画的最基本的传统工具——毛笔、墨汁、宣纸:有着圆柱形的笔肚与圆锥形的笔身、集柔软与弹性于一体的毛笔,取其在作画过程中充分的灵活性;墨色与对水分极其敏感且具韧性的宣纸的结合,是通过水与墨色不同量的调配经过毛笔的运用浸洇渗化入宣纸中的。虚实互相生发的丰富层次呈现出无穷的迷人变化,产生的独特肌理韵味给人以无限联想,虽历经千年而魅力如初,可以说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特有基本元素。在摆脱书法用笔十八描各类皴法等等传统水墨程式规范的桎梏之后,作为中国画材料所具备的肌理与视觉效果仍拥有独特的表现力。对此保留无疑具有在绘画形式上体现中国画品质的根本价值。

(二)精神内核

中国画以什幺样的个性面貌呈现,是关乎中国画面对整个世界文化艺术是否有必要存在的根本问题。任何一种文化,只有保持个性特征,才能对人类文化做出自己真正的贡献,才有存在的意义。中国画必须既有自己的艺术特点又有内在的精神个性,才能作为一种有意义的艺术形式存在于世。

重彩水墨画背负着中国画发展的重任走到今天,要探索如何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体现出的崭新面貌和心理诉求,对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这两者的准确把握。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是中国画以其独特的个性存在于世的深厚土壤,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继续为我们提供最深层次的精神归属感。寻求其中具有恒定价值的优秀部分,以确立中国画品质的审美底蕴。

传统的“意象性”美学,迥异于西方文化,正是中国画保持独立并得以与西方艺术理念相区别的精神内涵。与西方艺术从抽象对于具象的否定,到观念对于语言的否定的发展过程不同,“意象性”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将“气韵生动”作为艺术语言意象性的追求以呈现画面整体的生动和谐,形成有迹可循又超越客体的象外之趣。

“意象性”是“融情理、物理、画理为一体”的中国画传统审美的中心范畴。[5]只有在一个整体的概念下,意象才得以存在。在具体画面中,意象则是有画处的“实”或无画处的“虚”,是“有意味”的艺术形象。它既不是客观对象的再现,也不完全脱离客观对象,而是艺术家意中之象,因此,它不能以简单的具象或抽象来定义。

“意象”的审美精神将现实中客观“实体”转化为回味无穷的艺术形象的过程中,它要求画家全面整体地观察客观物象的本质精神,充分发挥想象力,物我交融,取舍由心,使画面富于节奏感、韵律感,这本质上是一种对宇宙生命神秘感的灵性感悟,从而创造出的为中国人所独有的审美意境。它始终强调情感的注入,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为主旨,不依靠逻辑性的纯理性的判断,更多的是运用从长期的整体文化积累中生发出的直觉性的感性认知。这种艺术创作的理念相对于西方文化而言,极富主观精神和独特性。是体现中国画品质的优秀精神内涵,更是中国画存在价值的深层意义。

三、重彩水墨画的中国画品质探索之路

在今天,中国画的未来要求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意识。任何艺术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如若脱离了特定的历史情境,其价值与意义都无从判断。纵观历代中国绘画,我们看到:中国画历史并非一成不变,而恰恰是一部动态的变化的生命史。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的意义在于艺术的形式是否能体现出自己对所处的社会和时代的人文关怀。因此,要保持中国画品质,就不能对传统恋恋不舍死守不放,只有将对中国传统经史典籍画学史论的了解、对传统文化美学的深入研究、对本民族民间艺术的挖掘探寻,通过独立的理性思考,将自己的扬弃取舍融入对当代人文精神的整体理解把握之中,用开放的心态从事中国画的创作,以崭新的绘画语言去诠释东方的精神才能正确把握中国画的品质,创造出这个时代的艺术样式。

林风眠是现代彩墨画的先驱。他吸取西方现代绘画的营养,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与中国传统艺术境界相结合,凭借主观意识的色彩、率性流畅的线条和画面组织的韵律感、节奏感来表达东方意境美[6]。他是中国画的现代发展变革中的典范,里程碑式的人物,极具影响力。

迄今为止,中国已有不少画家在这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这其中当代优秀的代表画家有:吴冠中、刘国松、张桂铭、林逸鹏、杜大恺等。他们秉着坚定的艺术信念和强烈的使命感,以无畏的精神和深度的思考不断进行实验探索。他们的重彩水墨画作品不仅从视觉艺术的角度为中国画注入了新的元素,折射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中国人种种心绪与精神镜像,具有很强的现代特征,并通过对本民族文化精髓的理解传承创作出既迥异于古人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判断又拥有鲜明中国画品质的作品。

四、结束语

在全球科技、文化、艺术都迅速趋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画应该如何焕发新的生命力、如何在它的现代进程中保持自身的文化属性,是值得每一个清醒的、有责任感的中国画画家去思考的关键问题。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整体提升重彩水墨画作为中国文化的绘画身份所应具备的品质和现实意义,努力在西方艺术覆盖的现代语境中建立东方艺术价值体系,就是中国画的现代发展的意义所在,重彩水墨画因其既连接着久远的传统,又彰显了时代的风貌,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源.中国画色彩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李耳.道德经[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6.

[3]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4]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M].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5]童中焘.中国画的文化品格[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

[6]郎绍君.林风眠[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