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玮

摘 要:随着我国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舞蹈教育也处于高速改革和推进中,舞蹈的欣赏功能更加受到社会的重视,表演性成为判定舞蹈优劣的重要因素。教育者逐渐意识到艺术修养在当代综合人才素养评定中的重要位置。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评价内容之一,而舞蹈又是美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艺术组成,换个角度来说,舞蹈也就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表现力在舞蹈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就少儿舞蹈美育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释,其次,分析了表现力在舞蹈美育中的重要作用,再次,详细探讨了影响舞蹈者表现力的几个因素,最后,系统地罗列了几种提升少儿表现力的具体方法。希望通过笔者的论述能够让相关教学人员重视起舞蹈表现力的作用,在今后的少儿舞蹈教学过程中精益求精,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表现力;少儿舞蹈;美育教学;艺术涵养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1-0-03

舞蹈是肢体艺术中重要的一种,能够通过动作的施展将情绪和生活在其中表现出来。对大众的美感认知进行引导,达到审美教育的目标,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少儿的形体美和动作美,更能够进一步让少儿的心灵得到升华。少儿舞蹈美育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素质教育手段,在当代教育中发挥着其他科目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少儿舞蹈美育

(一)美育

美育可以拓展为美的教育,针对的是少儿的审美能力或者对美的感受能力。美育可以说是人类从愚昧升级为文明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之一。其具体教学方式是以情动人,让少儿具有相应高度的审美能力、赞赏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

(二)舞蹈美育

舞蹈主要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这种情感不如文字表达直接,但却表现得更加深刻,当人的内心有了某种想法时,大脑还来不及思考,身体就会通过最原始的冲动将其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而舞蹈最开始诞生的原因就是为了表达情感,人们因为自己情感宣泄的需求创造了舞蹈,而自其诞生以来,舞蹈审美就成了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

在原始社会,处于萌芽阶段的舞蹈教育就占据了社会教育的重要位置,在那时候舞蹈已经成为普及式教育的一部分。而现代舞蹈教育不仅仅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一种,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艺术修养的重要性,而美育是提升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舞蹈又是美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合成,也就是说,舞蹈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对于舞蹈美育我们应该重视起来。

(三)少儿舞蹈美育

少儿舞蹈美育是针对少儿的一种美的教育,将舞蹈表现出的善良和真实引入他们的心里,提升对舞蹈美的感受能力,提升相关素养。相比成人舞蹈教育方式,少儿舞蹈美育要更贴近少儿的年龄特点和情感表现方式,不仅仅培养孩子对形体美和动作美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要兼顾少儿心灵美的认知。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有着其他形式教育不可取代的作用。

二、表现力在舞蹈美育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肢体表演方式的一种,舞蹈主要由舞者通过特定动作来表现人们的内心情感,以此来塑造不同角色的特点,让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产生认同感,从而领略到舞蹈的魅力。舞蹈表现可以说是情感表现的拓展和延续,而这种对情感的表现经过舞蹈的修饰具有了更高层次美的含义,这是对美感的一种升级,使原有舞蹈具有更丰富的生命力。舞蹈表现力还可以用来衡量一个舞者的素养,舞者水平的高低不是简单通过技巧的使用难度来划分的,其舞蹈表现力同样是重要的参考因素。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能否通过肢体动作的施展来表现出内心的精神内容,是其重要的评判标准[1]。

三、表现力的培养在少儿舞蹈美育中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对于少儿来说,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未经过这个世界纷扰最为纯粹的净土。当他们看到花蕾开放时,他们会为其感到开心,当看到花朵掉落时,会为其感到惋惜,他们不会吝啬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赞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可以说,每个少儿的内心都是纯洁和善良的。当孩子试着去接触舞蹈,舞蹈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全新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方式,而舞蹈表现力则能够帮助他们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更完美地表现出来,包括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他们对世界万物的理解,以及他们的幻想,从而有效提升少儿的创造力。

同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儿舞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少儿的身体素质,还能获得心理素质方面的提高。表现力的培养更是能够促进他们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而现代教育理念更加尊崇的是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提高,无疑舞蹈美育这种教学方式与大的教育方针是步调一致的。

四、影响舞者表现力的因素

(一)自身条件

表现力是舞者传达精神内涵的重要方式,是评价一个舞蹈演员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很多人认为舞蹈表现力是与生俱来的,只能看舞者的个人天分,无法通过训练来进行提升。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而且非常不利于其在后续的训练过程中进行表现力提升。作为一个优秀的舞者,需要以动作为基础,以责任感为意识,通过对舞蹈的热爱,感知到舞蹈的真谛,然后将积极的生活态度融入其中。同时,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不同的舞蹈动作,以此来表现思维方式的差异,展示不一样的舞蹈内涵,而如果不具备相应的体力和技巧,显然是难以达到表达目的的。

(二)舞蹈技巧

舞蹈本身的艺术性和表演者的技巧是舞蹈表演的重要基础,先有了表演,才有后续关于表演的探讨。如果舞者不具备相应的舞蹈知识和技巧,就更别说进一步的舞蹈表现力了。舞蹈技巧是培养舞蹈表演能力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依据,舞者需要熟悉舞蹈中的每个动作,然后才能深层次地去感受动作,再将自己的情绪融入其中,充分地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如此的表演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其表现力也会大大得到增强[2]。

(三)热爱程度

舞者本身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同样是影响表演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知道,兴趣爱好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热爱一项事物,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进步,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兴趣爱好同样重要。只有我们对舞蹈本身非常热爱,我们才能主动地去参与,认真学习,探索更高难度的动作和复杂的表演技巧,从内心去感知舞蹈内涵,而对舞蹈内涵的感知是增强舞蹈表现力的必要条件之一。

(四)剧目理解

在进行一个舞蹈剧目表演之前,舞者需要首先对剧目本身有深入的了解,这是体现舞蹈表现力的一个基本前提。舞蹈剧目并不简单指的是动作,而是剧目中包含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创作者将自己的理解和心血融入剧目中,那幺剧目就是创作者心灵的具体外化,语言已经无法形容这种情感,只有通过动作来进行释放,而表演者作为具体表现者,更要通过这种动作将创作者的思想传达出来,让观众感同身受,这才是舞蹈剧目的真谛。如果只是动作上的再现,即使技巧再熟练,表演也是没有灵魂的重复而已。

五、如何提升少儿舞蹈教学中的舞蹈表现力

(一)强化动作与情感对应的想象力

在少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职人员不仅要关注学生技巧的提高和动作的领悟,同时还需要启发学生去探寻舞蹈的真正内涵,提高学生对应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动作练习和内涵理解相互呼应,将每一个动作充分地表现出来,舞者可以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表现出来,再加上一些思考,将自己真正地融入舞蹈中,这样呈现出的效果才会更好。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进行幼儿舞蹈课程教学时一定要注重方法,挑选适合少儿年龄段的舞蹈,然后将一些文化和情感融入其中。比如说如果要教授学生一个藏族的舞蹈,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并没有去过西藏,对西藏文化和舞蹈背景并不了解,这个时候教职人员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传播这些信息,通过学习和理解在舞蹈中融入对藏族的了解,充分地使舞蹈内涵得以表达[3]。

(二)提升少儿的审美能力

一个舞蹈动作本身就可以看作一件艺术品,少儿对作品本身的兴趣和审美能力直接关系着其表现力的高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赞美优秀作品来达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其本身就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学生学习舞蹈的过程就可以看作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深刻体会其中包含的艺术气息,将自己学习到的文化和自身情感融入其中,真正感受其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赏析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少儿对作品进行讨论,将自己对舞蹈的理解说出来,与其他人共同交流,共同提高,增强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提升少儿的舞蹈素养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舞蹈教师更加倾向于学生动作方面的训练,而对于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等方面的关注较少,致使部分学生在后续的舞蹈学习过程中也出现了注重动作练习,而忽视艺术审美能力的现状。诚然,舞蹈动作的提高对舞蹈本身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关乎表现力高低的因素不仅于此,舞蹈综合素养方面的提高同样重要。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或者组织学生参与大型舞台表演的时候,应该重视学生对舞蹈艺术以及表演心理等方面的建设,使学生的相关能力获得提高,并且将其融入舞蹈表演中,以此来丰富自己的舞台表演能力,将更好的舞蹈表现力呈现在每个舞台表演中,向观众展示舞蹈的精彩之处。只有学生舞蹈综合素养获得提高,才能在表演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更加全面且深入地理解舞蹈的艺术内涵和具体的表现形式,通过舞蹈与观众联系在一起,产生共鸣。

(四)激发少儿的艺术潜能

在少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舞蹈技巧、表演能力、表演心理等方面的提高,还应该关注到调动学生舞蹈积极性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学生兴趣,发现其关于舞蹈表演的艺术潜能。我们曾经学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只是盲目地被动式学习,那幺很难将全部热情投入其中,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长处进行因材施教,充分培养学生对舞蹈本身的兴趣,那幺在今后的舞蹈学习和舞蹈练习过程中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去接触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舞蹈形式,并且对这些音乐和舞蹈的内涵有一定了解,认识到不同舞蹈所要表达的不同情感,培养学生对不同风格舞蹈的认知能力。其次,在进行舞蹈动作练习的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对舞台细节和舞蹈整体的把握,从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中汲取灵感,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提升。舞蹈本身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表现力的一种文艺形式,即使一个舞蹈中不包含特别复杂的动作,只要舞蹈者能够通过其表现力将舞蹈的内涵表达出来,那幺这个作品就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那幺这个舞蹈就可以看作一个优秀的作品。

(五)增进学生对舞蹈内涵的理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本身的舞蹈技巧对舞台表现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学生对于该艺术形式本身包含的文化内涵理解程度同样重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将自己学习到的动作和听到的音乐用情感联系起来,对具体的表演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然后依靠自己对舞蹈艺术的审美经验和表现力进行舞台表演,这样的演出会更加具有张力,表现力也就会更强。舞蹈张力的呈现充分融入舞蹈动作所要呈现的美感中,使表演者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提高。每个表演者的舞台体验都有所不同,对生活的感知也有所差异,这样就给了舞台无限的可能,表演者通过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将情感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来,然后用自己的想象和思考加以修饰,这就是舞蹈所要体现出的表演内涵。比如,对一些战争主题的作品来说,学生在表演的时候是不具备相关理解的,这个时候舞蹈教师要帮助学生去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让学生发挥对战争本身的思考,用自己的创造力去更好地表达舞蹈所要表达的效果,注重学生相关思维能力的培养[5]。

六、结束语

不管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还是从教育的角度去思考,舞蹈教学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思考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而舞蹈表现力是少儿舞蹈美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能够显着帮助学生舞蹈能力的提高。在本文的撰写中,我们针对影响表现力提升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表现力提升的途径进行了一些探讨,旨在让更多舞蹈教学者将注意力转移到舞蹈表现力提升方面,而不是一味地去注重技巧方面的提升,真正让少儿爱上舞蹈这门艺术,从而用更高的热情去认真对待这门艺术,获得相应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颜煌.建立“项目型舞蹈社群”的资源共享机制[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17,2(03):110-114.

[2]颜煌.转型升级背景下社区传播的功能构建——以“人民社区”为例[J].传媒,2020(20):79-81.

[3]王炜炜.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与传承创新[J].大众文艺,2017(13):37.

[4]李韵葳.基于审美角度分析藏族舞蹈的表演形式[J].戏剧之家,2016(23):114-115.

[5]刘昊.藏族舞蹈传统审美与发展创新之我见[J].北方音乐,2014(1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