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祥宇 张波

摘 要:影视元素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能够更好地拓展音乐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022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将影视、舞蹈、戏剧加入艺术课程,影视与音乐同为艺术课程中两大学科,将影视元素融入中小学课堂则响应了新课标的要求。本文对艺术新课标的改动进行了解读,分析了影视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教化作用,提出了影视元素融入音乐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为影视与音乐教育的融合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新课标;影视教育;音乐教育;课程综合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3-00-03

影视元素在当前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是有一定的占比的,大多以单元的形式出现,总体占比较少。2022年3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4月2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此次修订进行了系统性设计,在课程内容结构、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对于艺术学科,此次的新课标也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在诸多方面相比于2001年和2011年的老版课标有了很大的改动。基于此种变化对新课标中艺术课程标准的研究是十分有实践意义的,其中影视元素融入中小学艺术课堂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

一、新课标的变化与特点

(一)艺术课程由“二”变“五”

新课标中艺术课程标准所呈现的最直观变化为数量变化,加入了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将艺术课程原来的两门(音乐和美术)变为了五门。在艺术新课标的领域内影视首次被独立提出,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影视艺术的推广都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旧版的课标中,“新三科”(舞蹈、戏剧、影视)的知识就已经在音乐教材中有所体现,但是数量少,题材并不丰富。从学科关系上看,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音乐学科都与舞蹈、戏剧、影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新课标的出台,直接给了“新三科”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让其正式地出现在了中小学的教学中。

就艺术审美而言,不同的专业所呈现的专业性知识不同,但对于美的理解和把握却又是相同的,所有的艺术专业之间都具有互通性,常言道“艺术不分家”也正是这个意思。所以新课标的用意也很明确,不再仅仅局限于音乐和美术,而是更多地丰富了艺术课程的内容,加入了“新三科”,让学生在艺术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更好地领会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增强民族自信和民族意识[1]。

(二)强调课程综合性,注重学科交融

在新课标中,非常明确地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程综合,艺术课程自然也不例外。此次的艺术新课标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变动进行了阐述,以新的课程理念、设计思路为主要路线,确定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下面从音乐学科这几个不同的方面,对比两版课标,分析涉及的课程综合的内容。

在“设计思路”这一模块的内容中,2011版的课标中提出了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小学低年级(1—2年级)、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初中各年级(7—9年级),而2022版新课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义务教育中的艺术课程一共分为三段,第一阶段是1—2年级,学生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阶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课程,这一阶段要注重以艺术综合为主,更好地实现幼小过渡衔接。第二阶段是3—7年级,在这一个阶段明确提出了要以音乐和美术为主,但也要融合加入其他的艺术姊妹学科,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艺术基础和技能有更好的掌握,更好地去领略艺术的魅力与互通之处,同时对不同的艺术学科都有涉猎,为第三阶段艺术课程的开展做了准备与铺垫。第三阶段是8—9年级,在这一阶段学校开展艺术选项,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两门艺术课程,教师教授学生掌握1—2门的艺术课程。我们对比两版课标可以看出,2022年新课标要求从一开始的第一阶段的艺术综合再到最后高中阶段的艺术选项,都为影视与音乐的融合提供了更好的理论环境,二者相融合的教学也将从一年级开始就贯彻实施[2]。

在“课程内容”中,综合性也有很好的体现。课程内容一共分为四个实践能力——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而在“联系”这个实践能力中就明确地提出了课程内容的联系要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三个部分。而在2011版的新课标中最后一个实践能力为音乐与相关文化,虽然里面涉及的内容相似,但从名字的更改上就可以展现出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而不仅仅是了解相关文化。所以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像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的要求一样,注重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二、影视元素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教化作用

影视艺术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和传统的艺术,如戏剧、绘画、音乐等相比却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传播非常便利,所以影视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普及。影视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音乐在影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音乐与影像相结合时会同时刺激人们的视觉与听觉,这样双重的感官体验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影视元素在音乐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教化作用。

(一)丰富拓展音乐教育的内容

影视具有综合性、逼真性、运动性、蒙太奇性等特点。影视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将现实生活中的人、景、事再现出来,运动的画面、镜头和故事情节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可以通过影视再现出来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从而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在中小学的音乐教材中我们经常能够发现,诸多单元都会设置“影视金曲”这一板块。选取的演唱或者欣赏的歌曲都是一些知名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的作品[3]。

比如,人音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影视歌曲欣赏单元,选取了《滚滚长江东逝水》《雪绒花》《月亮船》等歌曲,让学生通过欣赏这些知名的音乐影视歌曲,知道音乐在影视中的重要作用,并学会哼唱简单的影视音乐主旋律。如《滚滚长江东逝水》,选自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作品,《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不朽之作。九年级的学生尚未读过这本名着,通过欣赏学唱这首歌,带领学生一起观看影视中的片段,增加学生对于名着的求知欲和兴趣,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建立文化自信。这首歌曲的歌词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在四川泸州创作的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通过对这首歌的学习,既可以领略到音乐的美,又可以通过影视了解到《三国演义》和其所传递的历史情怀,还能领略到古典诗词之美[4]。

影视方面的内容融入音乐教育之后,可以更好地拓展音乐教育的资源,从一首简单的歌曲变成和一部剧情丰富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及歌剧等联系在一起的一首歌曲,从一个只是聆听的课本音乐变成了活灵活现的视听兼具的影视音乐,这无疑是将音乐教学丰富化立体化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二)增加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兴趣

笔者之前对身边的一部分中学生做过一个简单的采访,问题是“你们对自己的音乐课堂有什幺比较深刻的记忆吗?”很多学生的回答都是记得在音乐课上看《音乐之声》很开心,或者在音乐课上偶尔可以看电影片段或者电影画面之类的印象深刻。其实这也可以看出很多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影视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

小学学段的学生的学习特点就是他们更容易被直观的画面所吸引,太过于抽象的知识逻辑可能无法使他们感兴趣或者集中注意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他们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也不同,年龄越大集中度越好,而用影视这种直观的画面去展示的课程,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更好地吸引他们的眼球,从而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如果只是抽象地用文字去给他们讲一个音乐背后的剧情或者内涵可能他们很难听进去,尤其是小学学段的学生,但如果是通过观看影片来学习音乐,那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兴趣就会大大提升,在学生的认知里也许看电影就是一种休息,但其实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悄悄实现了,这便是影视对于音乐教育的一个很大的帮助[5]。

也许有的学生唱歌跑调,所以心理上排斥唱歌,也许有的学生乐感不好,心理上排斥对于器乐的演奏与学习,但很少有学生会说我讨厌看电视或我讨厌看电影。而电影与音乐教育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巧妙地在音乐教育中融入影视,会提高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接受音乐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

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影视内容的策略构想

(一)影视作品欣赏与音乐教育相融合

影视的范畴很广,电视剧、动画都被归在影视中,很多艺术的表现手法也都是殊途同归的。无论是电影、电视剧,抑或者动画都离不开音乐,开头片尾的曲目,影片的推广歌曲,影片中的插曲,这些都和影视中的主题密切相关,一部片子中任何地方出现了音乐,都一定是导演的意图所在,烘托主题、烘托气氛,渲染情绪,突出某个人物的心路历程等。

所以将影视本身融合在音乐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的歌曲放在这样一部可视化的、借助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艺术作品中,让学生明白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又可以让学生学会独自去聆听音乐、“观赏”音乐、独自分析音乐的作用、借助影视去明白音乐创作的内涵和表达的情感。这些都是音乐教学单独很难做到的,借助影视一切都变得有趣、生动了一些。

比如,在学习传统音乐时,或者学习唢呐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电影《百鸟朝凤》[6]。看完后学生会从内心激发出对传统器乐的兴趣和热爱,而且在电影中游三爷吹奏了很多经典的唢呐歌曲,以及与西洋乐器在理念上的文化冲突,这些方面的戏剧性不但可以使学生对影视中出现的唢呐歌曲进行欣赏和学习,明白唢呐的演奏风格,也可以带领学生学习西洋乐器与传统乐器的差异,感受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从而更好地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表演艺术与音乐教育相融合

表演是指演奏乐曲、上演剧本、朗诵歌词等直接或者借助技术设备以声音、表情、动作公开展现的作品。通过对影视或者影视片段的观看对剧情、人物、人物情感等都有一定的了解,对影视中出现的音乐也进行了欣赏或者演唱、演奏。可以让学生分组或者分角色表演,让学生通过课上或者课下的准备,在课堂上呈现出一台小小的舞台剧[7]。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乐曲所呈现的感情更加了解,练习演唱或者演奏技术,参加表演的学生还可以逐渐学会勇敢地在人前展示自我,解放天性,通过浑然一体的艺术呈现形式,让影视和音乐相互促进;而且经常性的小组合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每个学生在团队中都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充分地展现自我。比如,苏少版的音乐课本中的歌曲《回忆》,它是音乐剧《猫》中的歌曲,那我们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就可以结合音乐剧本身与歌曲本身,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边唱歌一边表演,从而对这首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记忆。

(三)拍摄、摄影技术与音乐教育相融合

影视与摄像、摄影技术无法分割,镜头语言是影视最重要的呈现方式。不同的拍摄手法,不同的拍摄角度等都蕴含着不同的表达情绪。不过镜头是主观的,同样一种情感让不同的人去拍摄,就会有不同的镜头呈现方式[8]。

音乐学科怎样与影视拍摄相结合呢?在聆听欣赏一首音乐时,不同的学生一定有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情感,而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短视频软件兴起会让我们发现,视频很少能脱离音乐而单独呈现。

所以,可以尝试让学生课后用手机摄影,拍摄一段视频或者拍摄几张图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通过摄影摄像与音乐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对音乐的想法或者情感可视化,用镜头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与审美[9]。

四、结束语

影视学科作为新课标中新出现的新学科,其实要想真正做到在课堂中完整地以一门学科呈现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探索。我们作为音乐工作者要积极响应新课标中的注重艺术综合、学科综合,发挥影视艺术的教化作用,从影视艺术本身、表演艺术和拍摄摄影技术几个方面与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相融合。将影视艺术资源与音乐艺术资源在中小学教育中相整合,从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从小就可以对艺术有浓厚的兴趣与了解,可以更好地在艺术的世界中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李梅.研读艺术新课标,把握美育新动向——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说起[J].大众文艺,2022(20):166-168.

[2]周星,任晟姝,王杰.《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基础艺术教育观念嬗变[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06):52-56.

[3]靳晓燕.“新三科”来了,艺术素养如何落地[N].光明日报,2022-07-19(014).

[4]张汉超,胡夏.借影视声音探究音乐教育的生态格局[J].中国音乐教育,2022(02):44-49.

[5]谢嘉幸,路曼曼.如何交叉——新文科背景下音乐教育专业建设的学科基础[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21(04):5-17.

[6]李桂梅.音乐教育与影视音乐鉴赏的关系探究[J].东西南北,2019(02):138.

[7]于珊珊.影视艺术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D].苏州大学,2016.

[8]程德祥.电影音乐在音乐艺术教育中的审美价值[J].电影文学,2012(14):156-157.

[9]吴跃华,闫辉.论影视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美育功能的实现条件[J].电影评介,2007(0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