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捷

摘 要:在公共空间中与观众形成情绪互动的第一要素是色彩,所以在公共空间中的平面艺术作品,无论何种材料媒介,什幺样的图形观念,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色彩的表达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分析我国古代到现当代公共空间的演变,初探不同时期公共空间中平面作品的色彩表现特点与我们当下公共空间中平面艺术创作的色彩表达之间的关系,为当下以及未来公共空间中的平面艺术创作对色彩的表达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传统;交互时代;公共空间;色彩

中图分类号:J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3-00-03

一、古代壁画色彩体系是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

人类的公共环境是一个以社会群体部落为形象的活动舞台,是一个与地貌、人种、文脉、生态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的生存环境。从艺术的角度来考虑和对待公共环境,是人类优化生存环境,优化自身境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壁画正是随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的拓展变化而生成并变化发展的。在我国,从原始社会最早的洞穴壁画和石刻岩画,到古代建筑空间与古代壁画,都留存有大量的遗迹瑰宝,是中华民族古人的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民族精神,更是我们在创作现代艺术时传承和表现民族精神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

例如,我国的敦煌壁画,内容、数量和规模巨大且丰富,是一座传统艺术宝库。敦煌壁画的形式多样,画面内容丰富,自20世纪初被发现以来,人们对敦煌壁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更多的是对画面本身进行考证研究,对敦煌壁画色彩表达研究。敦煌壁画的色彩是其中最具吸引力的内容,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历史价值。不同时期的色彩各有特色。北魏时期的敦煌壁画用色淳朴,色彩鲜明且色调统一和谐。莫高窟第257窟是最具北魏壁画特色的洞窟,通过俏丽的色彩和深沉浓烈的色调,形成了温馨和谐的色彩氛围。壁画底色为土红色,与石青和石绿形成鲜明冷暖对比,黑白灰三色的配合使用也构成了深沉朴实、单纯明快的暖色调。北魏壁画使用的鲜明色彩并不多,表现出单一拙朴的色彩应用特征。莫高窟第257窟壁画中仅使用了十多种颜色,主要包括土红、黑白、青莲、浅肉等,但其色彩效果依然非常绚丽。

隋代敦煌壁画中使用了更多新颖色彩,如青靛、藤黄、灰色及各式复色等,颜色鲜明度大大增加,整体表现出了混合绚丽的色彩应用特征。隋代壁画中大量使用了两至三种颜色调制的色彩,色彩成分更加丰富,壁画色彩从单一色发展至复合色。隋代壁画中的黑色是使用红黄蓝绿多种颜色调配而来的,使黑色成为墨绿色、紫黑色等具备冷暖色彩的深重色,也令黑白灰具备了相应的色彩趋势,与色彩结构融为一体,整体壁画更显和谐统一。第420窟西壁的维摩诘是典型的隋代敦煌壁画色彩应用案例,用层次不同的灰绿、粉绿、墨绿形成对比,利用强对比黑白色展现人物形象。第420窟西壁在用色方面,维摩诘弟子多着绿色服饰,文殊弟子多着土红和青莲色服饰,色彩明度呈现效果突出。画面背景为土红色,竹林为灰绿色,飞天为褐色,灰绿色的运用使暖红色背景呈现出奇妙的视觉效果。深褐色骨架也是隋代壁画的显着特征之一,人物面部皮肤和荷叶等均使用了黑色和深褐色,衬托出了绚丽的对比色效果。

唐代敦煌壁画表现出了高雅华丽的色彩应用特征,展现了当时社会繁荣发展的面貌。第220窟壁画东壁南侧和北侧最具代表性的唐代敦煌壁画,它的色彩结构中,底色为有温馨感的茶褐色,凸显出了深褐色、乳白色的深浅对比,土红色、石绿色的补色对比,淡绿与黄褐色的冷暖对比;通过色彩深浅对比凸显了文殊菩萨的主要地位,通过红色的大面积使用凸显了帝王的重要地位;墨色渲染增强了画面明暗层次的丰富性,并与茶褐色、土红色和黄灰色形成统一和谐的暖色,与石绿形成冷暖对比,展现出高雅文气的色彩效果。第444窟南壁的中央说法图,佛陀坐于须弥座上,观音菩萨立于左侧莲台,大势至菩萨立于右侧莲台,供器放于佛座前,上有花树、宝盖,下有莲池,与整体壁画色彩相呼应,表现出了唐代中期敦煌壁画雍容高雅和富丽堂皇的色彩格调。

宋代起敦煌壁画整体色彩风格渐趋平淡温和,受中原文人画家和宫廷画苑绘画风格的影响,更重视墨色的变化,对鲜明色彩的应用渐渐减少,多使用明度较低的颜色,逐渐形成了以和谐为主导的壁画用色观念。以宋代第61窟壁画与元代第3窟千手千眼观音、元代第465窟密宗教壁画为例,色彩富丽堂皇,工笔重彩技法细腻工整,但整体来看,这一时期敦煌壁画的色彩已表现出淡化倾向,渲染、笔墨逐渐替代色彩的作用,整体色彩风格淡雅清新。以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为例,主色调为较低纯度的黄褐色,在此基调上青砖白墙呈现的色彩对比也不强烈,给人安详平和的视觉感受[1]。

又如,坐落于山西古城大同,“千年古刹”华严寺,建成于辽代。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华严寺便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华严寺就是一个巨大的实体“国宝”,华严寺的壁画更堪称一绝,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华严寺的存在也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延绵与中华文化的变更,华严寺大雄宝殿的壁画首绘于金代,复修于明代形成现在的规模,后清代光绪年间再次进行修补。现如今,依旧熠熠生辉,色彩鲜明。那幺,古壁画的色彩如此丰富,在我们当代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是否具有借鉴—融合—再创新的可行性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让古壁画色彩体系在当代艺术创作中产生价值,可以促进中国古代灿烂设计文化的复兴和发展,也是民族精神的一种新的表现。

二、现代壁画的色彩表达与环境和空间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的建筑环境日益成熟,现代生活的公共空间相对于传统公共空间更为丰富多元。不同于古代传统的宫殿、教堂、寺庙等,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博物馆、美术馆、机场、车站等公共空间成了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场所。随之产生的现代壁画从表现内容和题材上打破了原有的模式更趋多样化,同时艺术家需要更多的从具体环境和空间着眼进行色彩的表达,关注反映时代精神、公众审美取向、艺术观念等综合因素[2]。

例如,北京首都机场壁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国家委托的大型壁画创作工程。其掀开了中国公共艺术的新篇章,具有重要的启蒙价值和意义打破了传统公共艺术为宗教、政治服务的状态,题材的选择更为自由和丰富多彩,涵盖了如神话题材、民间传说、民俗节日和自然风光等,同时,艺术风格和材料的多样性,使其具有装饰性和平面化的表现语言。比如,《哪咤闹海》《森林之歌》《巴蜀山水》等优秀壁画作品将民间故事、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科学与艺术等作为创作的主题,体现了现代公共壁画是以人(社会公众)作为价值核心,以城市环境和公共建筑为载体的综合艺术形态的发展转变。机场壁画不仅为中国壁画艺术的复兴与繁荣做出了贡献,更在题材的解放和形式语言的探索方面成为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但也暴露出机场壁画与建筑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随着社会生活和人居环境的发展,艺术家需要在观念意识、艺术表达等方面都不断进步,以适应公共空间创作的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生活的国际化,我国艺术家在公共空间中的创作开始注重作品与建筑空间的结合,从具体的环境和空间着眼进行色彩的表达,实现在公共领域中的审美性和功能性的信息传达与公众的对话交流。落成于越中友谊宫的大型壁画《山水相连 友谊长存》,壁画上方是象征光芒与生机的太阳纹铜鼓造型,这是中越两国共有的传统文化符号,体现了天地宇宙万物祥和的理想。壁画下半部分的浮雕,以自然风貌为背景,两侧分别塑造了生产劳动、丰收歌舞的中越各族人物形象,包括两国共有的民族——壮族、傣族、苗族、彝族等,体现了两国山水相连,民心相通。画面中间是由莲花和祥云烘托起的越中友谊宫形象,这是推动中越关系新发展的象征。艺术家在主题创作的同时,从中越友谊宫的空间环境着眼,进行色彩表达和材料运用,是近年来我国赠送外国艺术品中的杰出作品。再如落成于延安文艺纪念馆的《延安文艺 永恒华章》以奔腾的黄河和红色的飘带组合的意象通贯全画,以橘红、金黄为主调,表现黄土高原的地域色感,表征延安文艺的光辉成就;同时,以中国画的长卷格式展现了延安文艺的历史渊源和丰硕成果,形成强烈的视觉旋律,构成了宽阔的历史时空,如同一首视觉交响诗[3]。

公共艺术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空间精神,它是人类整体改造自身生存环境的外部条件。人类历史文化决定着公共艺术色彩特质的同时,公共艺术的色彩象征精神也将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造人类的文化观念。优秀的公共艺术色彩谱系不仅能承担纪念历史、彰显文化内涵和审美教育的重大任务,更能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多元交互时代公共空间中的色彩表达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审美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各类公共空间的审美创造和对艺术的植入也都在积极地发展探索,以适应人们的审美需求。近些年国内外艺术与商业空间的结合显得尤为突出。有的人带着对艺术的敬畏和对商业的警惕进入对话,也有人更愿意了解艺术与商业碰撞的可能性。设计美学在现代生活中日益普及,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惟妙惟肖。商业场景迭代,艺术跨界已然成公共空间与艺术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下,购物中心也扮演起集艺术、人文、购物、社交于一身的“新角色”。

例如,韩国的新世界百货引入了“艺术场景”的概念,将韩国最早的现代概念画廊置于其中。此后,从总店到分店,新世界画廊历经在百货店内开辟常设馆、展览厅,到演变为拥有现代化设施的艺术空间,新世界百货店开放式复合文化空间的定位也逐渐深入人心。大田新世界百货Art&Science是新世界百货店中的第三大店铺,如其名所示“面向新时代”,其对艺术、科学与商业的融合做出了进一步的探索。新世界百货表示:以丰富的体验式内容,最大限度地体现实体店的乐趣。打造一家未来型百货公司,以凝聚新世界DNA的多种文化、艺术、科学内容为主导,让项目成为今后代表中部商圈的地标性建筑。艺术作为项目的一个关键词,首先体现在整体空间的设计上。约1.1万平方米的百货区域,由来自纽约的建筑设计事务所Jeffrey Hutchison&Associates操刀设计。从分别针对女性和男性特质设计的黑白大理石与红棕色大理石地砖平面图案,到屋顶处的拱形天花板、白色石膏雕塑元素、装饰灯吊坠等,都创造了令人舒适的色彩体验,与此同时布置了与空间色彩完美结合的平面艺术作品,可谓是把色彩的平面表达运用于现代商业空间的先行者[4]。

再如,位于北京的侨福芳草地购物中心,是2012年侨福集团在中国内地建造的第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这个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集写字楼、时尚购物中心、艺术中心和精品酒店于一体的创新型商业建筑,一亮相就迅速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的高端艺术型商业体标杆。而商业与艺术的巧妙融合,便是芳草地成功的核心因素之一。与其说侨福芳草地是一个商业购物中心,倒不如说更像是一个美术馆。消费者步入场内的那一刻,就像走进了一个魔幻空间。建筑结构天马行空,艺术品随处可见,一切都和印象中的“购物中心”完全不同,很多人都是一进门就被这里吸引了。其实,侨福芳草地本质上就是一座艺术博物馆,这里的艺术品不仅属于艺术家,更属于出现在这里的每一位观众。不同于以往公共空间中的色彩平面设计表达,在侨福芳草地通过收藏众多知名艺术家的作品,根据作品的色彩和内容在空间中进行二次创作。如把韩国艺术家姜亨九近七米高的红色《关公》置于商场建筑体本身的银色钢架结构上,用无色对比有色,使艺术品与建筑有机融合,甚至有些平面作品是在建筑的设计之初,就预留好了位置。我们所看到的侨福芳草地始终在探索艺术对生活的诠释,以及在公共空间中的色彩平面表达,阐释着关于美的洞见。在商业与艺术结合的实践当中,色彩是时尚的先行元素,古代壁画色彩体系与现代的形式内容、民族的色彩象征以及时尚元素的结合让我们看到,传统色彩体系与现代公共空间之间的对话的无限可能性[5]。

四、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同时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有了更高水平的追求,公共空间也更加趋向系统化和全面化。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发展越来越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共处,越来越注重历史和文化的传承,现代城市公共空间朝着共享方向发展,就是要共享生活方式,公共空间中色彩的平面表达研究是提高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共享程度的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张丽霞.敦煌壁画色彩艺术特点探析[J].美术文献,2022(03):57-59.

[2]张敢.中国现代艺术的转捩点——重估首都机场壁画的影响[J].装饰,2019(12):22-24.

[3]范迪安,白晓刚.《延安文艺 永恒华章》[J].美术研究,2020(04):2.

[4]鲁道夫·阿恩海姆,着.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5]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