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波 朱 迪 梁旭光

内蒙古赤峰市医院神经外二科,内蒙古赤峰 024000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血管由于先天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所致的局部血管壁损害,在血流动力学负荷的作用下,血管壁逐渐扩张形成异常膨出,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1-3]。介入栓塞术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介入栓塞术围术期并发症较多,以脑血管痉挛较为常见,可导致患者出现感觉障碍、偏瘫、意识和语言障碍等,严重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质量[4]。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可缓解脑神经细胞的凋亡和功能的降低,有效地保护脑组织[5]。川芎嗪注射液为中药现代化制剂,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是一种新型的钙离子拮抗剂,广泛使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6]。本研究通过对内蒙古赤峰市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部分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给予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效果明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100 例。纳入标准:①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者CT 血管造影检查确诊颅内动脉瘤;②均行颅内动脉瘤术;③术后均出现脑血管痉挛;④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本研究且签署了同意书;⑤Hunt-Hess 分级为Ⅰ~Ⅲ级。排除标准:①因脑动脉炎、血液病、肿瘤转移、高血压等造成的脑血管痉挛者;②合并精神疾患,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③合并代谢性疾病者;④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⑤对本次研究用药存在禁忌者;⑥依从性差,未能按医嘱用药者。本研究已获取我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进行。将纳入患者跟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 例。两组一般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止血、镇咳镇静、保持呼吸道通畅、抗感染、脱水降颅压等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60925,规格:5 mL∶10 mg)治疗,静脉滴注,将30 mg 的依达拉奉加入100 mL 的0.9%的氯化钠注射液,2 次/d。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20161013,规格:2 mL∶50 mg)治疗,将80 mg 的依达拉奉加入100 mL 的0.9%的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 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 周。

1.3 检测指标

①抽取患者静脉血4 mL,抽血时间为治疗前、治疗4 周后,需再空腹状态下进行,置于EDTA 试管中,经常规离心处理,以3200 r/min 的速度离心15 min分离血浆,离心半径为10 cm,置于-30℃冰箱中待测。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试剂盒生产批号:20161108、20161214。③治疗前、治疗4 周后的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评价,分数越高,神经损伤越严重。④于治疗前、治疗4 周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头痛、意识水平下降、颅内压增高、低钠血症等症状基本消失,神经功能明显改善,脑血流恢复正常;有效:以上症状体征、脑血流、症状与神经功能有所改善;无效:以上症状、神经功能、体征、脑血流均未见改善甚至加重[8]。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4 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NIHSS 评分及VMCA 比较

两组治疗前NIHSS 评分及VMC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4 周后NIHSS 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VMCA 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 评分及VMCA 比较()

表2 两组NIHSS 评分及VMCA 比较()

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VMCA: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2.3 两组血清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IL-6、TNF-α、ET-1、NO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4 周后IL-6、TNF-α、ET-1 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NO 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相关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血清相关指标比较()

注:IL-6:白细胞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ET-1:内皮素-1;NO:一氧化氮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现临床针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多选择血管介入栓塞术,该术式可有效疏通血管,术中损伤小,术后患者恢复速度快,相对于以往的开颅手术优势显着[9]。然而仍有部分患者经血管介入栓塞术后可并发脑血管异常收缩,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给患者神经功能和手术效果带来不利影响,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10]。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复杂,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血管内介入操作刺激、流入脑池及蛛网膜下隙的血液、颅内压增高、血管壁营养障碍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11-12]。而在这之中,尤以流入脑池及蛛网膜下隙的血液最为重要,主要表现为流入的血液可激活机体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如IL-6、TNF-α 等)、血管活性物质(如ET-1、NO 等)、氧自由基等细胞因子刺激脑部血管壁,继而导致血管平滑肌舒缩功能障碍,最终引起脑血管痉挛[13]。

依达拉奉是目前临床公认的最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可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而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进一步缓解神经细胞凋亡[14]。以往研究结果显示[15],川芎嗪注射液应用于脑血管痉挛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川芎被誉为“血中之气药”,具有温通血脉、辛香行散、祛风止痛、活血行气之效。而川芎嗪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四甲基吡嗪,其药理作用广泛,包括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调节脂质代谢、抗炎、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纤维化等多重药理作用[16-18]。本研究中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VMCA 均高于对照组,可见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有效改善机体血流灌注情况,提高治疗效果。此外,两组治疗4 周后IL-6、TNF-α、ET-1 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NO 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提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机制可能与改善上述血清指标水平息息相关。IL-6 为促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急性期反应、调节造血功能、免疫应答等多重生物学效应[19]。TNF-α 亦为促炎性细胞因子,可趋化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活化,继而释放炎症介质[20]。ET-1 为缩血管活性物质,当机体遭受应激刺激,机体会过量分泌,引起组织缺血缺氧[21]。NO 属于血管舒张因子,可舒张血管,进而保护血管内皮[22]。一项动物实验亦显示[23],川芎嗪防治脑损伤的主要作用机制在于抑制脑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有研究显示[24],四甲基吡嗪可有效阻止钙离子向细胞内转移,从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这可能也是本研究川芎嗪注射液增效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本研究中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更佳,这主要是与川芎嗪能通过抑制核因子-κB、细胞色素C、半胱天冬酶-3 等细胞凋亡因子表达,进而减轻脑组织损伤等药理机制有关[2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川芎嗪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药物,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尚存在样本量偏小、且未能观察患者远期预后等不足,后续将就此进行深入分析报道。

综上所述,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效果显着,可促进机体神经功能改善,恢复血流速度,并安全可靠,可能与改善机体IL-6、TNF-α、ET-1 和NO 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