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雅静 刘建华 闫占峰 矫璐璐 刘思溟 刘莉莉 张琳婧 王 鑫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耳鼻喉科,北京 100700

梅尼埃病是一种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耳眩晕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伴听力波动性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1]。梅尼埃病目前病因不明,考虑可能与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有关。一般单耳发病,也可累及双耳,其眩晕发作突然,来势汹汹,易反复发作[2]。目前现代医学一般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该病,且多采用以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内耳微循环、解除迷路积水为主的药物[3]。由于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及术后并发症的存在,亟需寻求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有研究报道,梅尼埃病新的治疗理念是除了控制眩晕症状外,还应尽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护并修复患者部分听力,消除耳鸣,减轻耳闷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平衡失调,防止病情进展[4]。然而长期反复发作造成的听力损害是不能通过治疗得到完全恢复,故目前梅尼埃病没有治疗的金标准[5]。近些年中医药治疗梅尼埃病相关临床研究的增多,证明了中医药治疗梅尼埃病效果显着,且毒副作用少[6],其在治疗梅尼埃病方面的优势也逐步显示出来。刘建华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 余年,中医功底深厚,对经典着作有较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擅长古方今用,并融合西医学进展,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尤其擅长内耳疾病的综合诊治。现撷取刘教授临证治疗梅尼埃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认识

1.1 风火致眩,责之于肝

刘教授认为风、火两邪引发眩晕,与肝的病理生理特点密切相关。《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记载:“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晕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指出眩晕从风火立论[7]。《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为肝阳化风上扰所致[8],将头目眩晕类病症归属于肝的病变。且风性主动,而眩晕以昏沉动摇为主要表现,同气相求,故风邪犯耳为耳眩晕常见证候[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在体为筋,开窍于目。”指出了肝的生理特点,风气通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愦愦欲吐,胃鬲如寒”论述了肝的病理特征[10]。刘教授认为肝气郁结、肝阴血不足等肝的病理变化,可致肝火上扰、肝风内动或虚火上炎,而发为眩晕,指出风火两邪致眩,主要与肝的病理生理特点有关。

1.2 痰饮致眩,主乎脾肾

肺、脾、肾及三焦的功能虚损均可导致痰饮内生,而刘教授提出痰饮致眩,主要与脾肾两脏的虚损相关。早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东汉张仲景倡导“痰饮致眩”,并创立“治痰以治眩”的治法[11],如“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等论述均为饮食、误治等各种原因导致脾胃损伤,水湿运化失调,故水湿痰饮停留于中焦,引起眩晕。“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为肾阳不足,寒水上泛故而发为眩晕[12]。上述条文均主要从脾肾两脏虚损而导致痰饮内生,最终发为眩晕。刘教授在多年临证中发现梅尼埃病在发作期表现为痰饮内停、阻遏清阳者比较多见,常应用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加减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1.3 因虚致眩,责之脾肾

本病在慢性缓解期以虚证居多,刘教授认为主要与脾肾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虚失其健运则气血亏虚,清窍失养[13]。《灵枢·口问》关于这一点早有论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若五脏六腑之精气上达于头部不足,则清阳不升,脑髓不充,清窍空虚,故会出现目眩之症[14-15]。

肾主骨生髓,若肾精不足,则髓海空虚,清窍失养,发为眩晕[16]。正如《灵枢·海论》中“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提到髓海不足也可发为眩晕[17]。《景岳全书·卷十七》言:“眩晕一证,虚者居其,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丹溪则曰,无痰不能作眩,当以治痰为主,而兼用他药。余则曰,无虚不能作眩,当以治虚为主,而酌兼其标。”该论点奠定“因虚致眩”的理论基础[18]。头目耳窍的正常功能依赖于气血的濡养及精髓的充养,若气血亏虚,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则清窍失养,发为眩晕[19]。故刘教授在本病慢性缓解期多从脾肾两脏论治,常以归脾汤、真武汤两方加减来治疗。

2 辨证论治

在治疗梅尼埃病时,刘教授提倡根据患者证候特点分阶段论治。急性发作期多属实证或虚实夹杂证,以息风、降火、化痰为主,同时也注重健脾、疏肝;慢性缓解期多属虚证,以健脾化饮、滋补肝肾为要。

2.1 急性发作期

梅尼埃病急性发作期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呈天旋地转感,耳鸣或耳闷胀感,听力下降,常伴有恶心、呕吐等[20]。刘教授在临证中对发作期患者以息风、降火、化痰为主要治疗大法。肝风内动或肝火上扰者,常以龙胆泻肝汤加减。若易急躁易怒,因情志不畅而眩晕发作或加重,加龙骨、牡蛎、丹皮、栀子以镇肝息风,清肝泄热。同时,刘教授考虑此类患者存在肝气郁滞的问题,故临证中常加柴胡、香附、川楝子等药物疏肝行气解郁。对于痰浊中阻者,刘教授常以苓桂术甘汤为主方,若患者出现头重、耳鸣,甚至呕恶痰涎,纳差,大便黏腻,舌苔厚腻,加半夏、茯苓、薏苡仁、砂仁等,以健脾燥湿祛痰。这类患者往往因脾虚而内生痰饮,刘教授常在化痰的同时,选用黄芪、党参、山药、白术等药物健脾益气,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刘教授喜用药对:①石菖蒲、郁金。石菖蒲味辛性温,以芳香为用,其性走窜,能芳化湿浊之邪,以振清阳之气;郁金辛散苦泄,性寒清热,入气分以行气解郁,入血分以凉血消癖,为血中之气药,因芳香宣达善解郁。石菖蒲配郁金,芳香豁痰以开窍,清热以定志,疏肝理气以达郁,两药合用,相辅相成,使气机顺而郁自开,痰浊消散不蒙清窍,神志得清。②天麻、川芎。天麻味甘、性平、质润,入肝经,有平肝息风止痛的功效,又能祛风湿止痹痛;川芎味辛性温香窜,其力上升、下降、外达、内透,无所不至,能引轻清之气上至于脑。天麻配川芎,息风祛痰,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脑窍清明。③半夏、茯苓。半夏味辛性温,入脾胃肺经,为燥湿化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湿痰;茯苓淡渗利水,导饮下出。两药相伍,使水饮得祛,清阳得升,脑窍得明。④泽泻、白术。泽泻味甘淡、性寒,淡渗利水,导浊阴下行;白术健脾培土,以制水饮。两药相伍,利水消饮,健脾制水,则冒眩自止。

2.2 慢性缓解期

梅尼埃病慢性缓解期眩晕减轻,以耳堵发闷、耳鸣、听力下降、乏力等为主要表现。此阶段刘教授以健脾化饮、滋补肝肾为治疗原则。

《脾胃论》言:“盖脾胃不足,不同余脏,无定体故也;其治肝、心、肺、肾,有余不足,或补或泻,惟益脾胃之药为切。”刘教授强调脾胃虚弱,内生痰饮或气血生化乏源均可引发眩晕。临证中,刘教授认为健脾应从健脾补气和健脾补阴两个方面考虑,临证中常选用归脾汤为主方,若脾气虚,多加用黄芪、山药、甘草等,若脾阴虚,常加黄精、太子参、山药等。

滋补肝肾应从滋补肝血、温补肾阳、补肝肾阴、益肾填精分而论治。若肝血不足,则清窍失养,发为眩晕,加当归、生地、制何首乌等以养血息风。治疗肾虚所致耳眩晕当分阴阳[21]。如《医述·眩晕》云:“治阴虚者,用归芍六味汤加人参之类,壮水之主,以生精血;治阳虚者,用八味养血汤加人参之类,益水之源,以升元气。”论述了阴虚者应“壮水之主、以生精血”,阳虚者应“益水之源、以升元气”的理论。若肾阳虚,常用药物有杜仲、鳖甲、肉桂、附子等。若肝肾阴虚,相火旺,则“病在上而求诸下”,选用龙骨、牡蛎、盐山萸肉等收敛相火,女贞子、白芍、桑寄生、怀牛膝等滋补肝肾。若肾精不足所致耳眩晕,《杂症总论·头眩》指出:“精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脑络阻塞,头目不清,眩晕跌扑,治以缓肝之急以息风,滋肾之液以驱热。”治以缓肝息风,滋养肾精,常选用熟地、山药、山茱萸等药物。

刘教授喜用药对:①茯苓、桂枝。茯苓味甘淡、性平,利水渗湿、健脾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为淡渗利湿之主药;桂枝味辛甘,性温,温阳化气,平冲降逆。苓、桂相合,一利一温,温阳化气,利水平冲,水饮得化,眩晕得止。②熟地、牛膝。熟地味甘性微温,入肝肾二经,补血生精,滋肾养肝;牛膝味苦甘酸,性平,入肝肾经,善补肝肾,性善下行。两药相伍,补肝益肾,生精填髓,使髓海充足,脑窍得以濡养,眩晕自止。③黄芪、白术。黄芪味甘性微温,补中气,升清气;白术味甘苦、性温,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芪、术相伍,共奏健脾益气之功,使气血生化充足,清气得升,脑窍得明。④山药、山茱萸。山药味甘性温,以补脾胃、强肾固精为主;山茱萸味酸苦涩,性微温,善补益肝肾,既能益精,又可助阳,为平补阴阳之要药。两药相配,滋补肝肾,脑窍得养,眩晕得止。⑤当归、白芍。当归甘温质润,入肝心脾经,长于补血,为补血之圣药;白芍味酸,主入肝经,偏益肝之阴血。归、芍合用,以达滋补肝血之功,脑窍得以濡养,眩晕自止。⑥附子、肉桂。附子辛甘温煦,有峻补元阳、益火消阴之效;肉桂辛甘大热,补火助阳,益阳消阴,作用温和持久。两药相伍,温补肾阳,则肾阳可温化水湿,清阳得升,脑窍得明。

3 典型医案

患者,男,65 岁,2018 年3 月25 日初诊。主诉“眩晕反复发作伴左耳听力下降3 个月”。现病史:3 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自觉天旋地转,不欲睁眼,每次发作持续20 min 有余,伴双耳鸣,左耳鸣较重,左耳听力下降,并有闷堵感,曾在外院行听功能检查及前庭功能检查确诊为梅尼埃病,后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改善,遂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刻下症见:患者神清,精神疲倦,眩晕,自觉天旋地转感,走路不稳,左耳听力下降,双耳鸣,左耳鸣较重,鸣如蝉叫,左耳发堵发闷,头昏沉感,无恶心呕吐,双脚踝肿胀,乏力,纳眠二便可,舌淡红,苔白,脉弦滑。专科检查:鼓膜检查未见异常表现。纯音测听示左耳重度聋,右耳中重度聋。西医诊断:梅尼埃病。中医诊断:耳眩晕。辨证:脾虚湿困证。治则:健脾利水、通络开窍。方选苓桂术甘汤加减,具体药物如下:泽泻20 g、炒白术15 g、茯苓30 g、桂枝10 g、生黄芪30 g、石菖蒲10 g、郁金10 g、路路通15 g、菊花10 g、白芍20 g、炙甘草10 g。7 剂,每日1 剂,水煎服,分2 次服。

二诊(2018 年4 月1 日):服药后1 周,自觉眩晕明显减轻,仍有双耳鸣,左耳闷堵感,双脚踝肿胀,纳眠可,二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沉细。患者眩晕症状明显改善,治以前法微调原方。原方加生地10 g,再进14 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2018 年4 月15 日):眩晕止,仍有双耳鸣,左耳闷堵感,双脚踝肿胀减轻,纳眠可,二便正常,唇暗,舌暗红,苔黄,脉弦滑。患者病情进一步好转,治以前法出入。原方去桂枝,加葛根30 g、桃仁10 g,继进14 剂,煎服法同前。

四诊(2018 年4 月29 日):眩晕未再发作,仍有双耳鸣,左耳闷堵感,双脚踝肿胀消失,自觉左耳听力稍有提高,纳眠可,二便正常,舌尖红,苔黄,脉弦滑。患者眩晕及脚踝肿胀症状基本消失,治以原方加减。原方去生黄芪,加太子参15 g、怀牛膝10 g,继进14 剂,煎服法同前。

3 个多月(2018 年7 月19 日)后复诊,患者眩晕未再发作,复查纯音测听示左耳听力较初诊时听力明显提高,中低频听力提高约40 dB,左耳闷堵感止。

按:本案患者初诊时仍处于发作期,分析病因病机,该患者素体脾虚,水谷津液运化失常,内生痰湿,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蒙蔽清窍,故眩晕、头沉、耳鸣耳聋。结合患者脉弦滑,弦滑脉皆主痰饮。且患者双脚踝水肿,更加明确痰饮内停。故辨证为脾虚湿困证,治以健脾利水,通络开窍,选用苓桂术甘汤加减。加黄芪健脾益气利水,石菖蒲、路路通、郁金通络开窍利水,泽泻利水渗湿。二诊时患者脉象已由弦滑转为沉细,表明患者有肾阴虚损征象,故加生地以滋养肾阴。三诊时患者双脚踝肿胀减轻,故去桂枝以其防辛温助热伤阴,且唇暗,舌暗红考虑患者有瘀象,故加葛根、桃仁以通经活络,活血祛瘀。四诊时患者双脚踝肿胀消失,原方去生黄芪以防利水太过伤阴,且患者舌脉象显示患者有热象及痰湿,故加太子参、怀牛膝以益气健脾,补益肝肾。

4 小结

梅尼埃病是目前临床较多发的周围性眩晕之一,属于“耳眩晕”范畴。对于耳眩晕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看法不一。但综合看,耳眩晕的发生主要涉及风、火、痰、瘀、虚,本病有虚有实,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22]。而刘教授辨治时主要从风火痰邪来考虑,认为风火痰邪的外袭或内生均与肝脾肾的虚损有关,更加注重风火痰邪各自主要涉及的脏腑及补泻兼施。刘教授主张临证时应分阶段论治,急性发作期以祛邪为主,从风火痰论治;慢性缓解期以扶正为主,从健脾、补肝肾论治。刘教授根据患者所处的疾病阶段及病机分析,而选用不同的方剂,尤其对于梅尼埃病脾虚湿困证,常选用苓桂术甘汤加减,疗效显着。在遣药组方时,善用药对,精简组方,增强药效,以提高临床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