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火炎 耿鹏展 代 也 程晓月 郭 然 赵若琦 师梦雅 赵 建 王 鹏

1.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二科,河北石家庄 050011;2.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石家庄 050020;3.河北省邯郸市第七医院彩超室,河北邯郸 056005;4.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大连 116044;5.河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200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因为前屈伤力导致椎体前柱压缩,后柱正常,引起椎体楔形改变,可能伴有牵拉伤力损伤[1]。主要症状为胸腰部位持续性疼痛和功能障碍[2]。随着人们出行日益便利,危险时常发生,躯干遭受突然暴力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发病率也不断上升,人们对此疾病的关注度也加大[3],对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后期康复疗法等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研究。中医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轻症者效果好,后期康复时间短,治疗方便简洁,有独特优势。由此可见,当前中医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研究的必要性。本研究通过运用CiteSpace 软件可视化分析中国知网中相关文献,绘制、分析图谱,并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其研究历程及目前研究热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文献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相关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全文检索词设置为“中医OR 中药OR 中医药OR 中成药”AND“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方式进行“全文”精确检索。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文献类型为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经验总结、研究进展、meta 分析等。排除标准:图书、学位论文、报纸、会议及重复出现的文献。

1.3 数据分析

将筛除后的文献以RefWorks 的格式,CiteSpace V5.6.R4 转换数据格式,设置CiteSpace 参数,时间跨度为2000—2021 年,时间切片为1 年,节点类型分别为作者及研究机构,选用G 指数分析方法,k=25[4];节点类型为关键词,选用topN 分析方法,N=50[5]。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数量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检索出3 686 篇文献,删减1 篇会议文献,最终纳入3 685 篇。

2.2 年发文量趋势图分析

年发文量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19 年发文量414 篇,达到顶峰,2020 年发文量虽有下降,但仍处于高位,这表明目前对于该领域的研究热度高,并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见图1。

图1 2000—2021 年中医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变化趋势

2.3 作者发文量及合作程度分析

从CiteSpace 分析结果中选取总发文量前6 位的作者,合计11 位作者,总发文量超过10 篇的有3 名,分别为彭力平、林松青、邓强;总发文量超过6 篇有11 名,总发文量105 篇,其中大部分来自广东省,见表1。由作者合作图谱得知,节点N 为840,连线E=761,网络密度为0.002 2。作者出现频率越高节点越大,两作者间连线代表共线性,共现性越强线条越粗,共形成3 大合作团队,以广东省为首,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特点,各大团队之间缺乏合作研究,见图2。

图2 作者合作图谱

表1 总发文量排名前6 位作者情况

2.4 研究机构合作图谱分析

从图谱中可知节点数N 为657,连线数E 为165,网络密度为0.000 8,共计657 家研究单位,其中只有甘肃中医药大学及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山东、上海等地的研究单位有跨区域合作,其余都是各省中医药大学与其附属医院的合作研究,见图3。其中7家研究单位发文量≥12 篇,排名第一位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其发文量均为22 篇,见表2。

表2 研究单位发文量≥12 篇

图3 研究单位合作图谱

2.5 关键词共现分析

通过分析共得到237 个关键词,843 条相关线,构建出共现图谱,见图4。关键词出现频率高,其中出现频率高(频率>500 次)的关键词为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其次出现频率较高(200~500 次)的关键词依次为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等5 个关键词,见表3。中心性≥0.10 即为中心节点,筛选出5 个中心节点,分别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胸腰椎骨折、护理、经皮椎体成形术、便秘,为关键节点,见表4。

表3 关键词频次>200 列表

表4 中医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研究5 个关键节点情况

图4 关键词共现图谱

2.6 关键词聚类、时现图谱分析

通过g 指数分析方法,k=25 得到Silhouette=0.411 4<0.5,认为该图谱聚类划分不合理,故选用topN 分析方法,N=50,得知Modularity 为0.439 7,Sil houette 为0.670 1,表明该图谱聚类划分是显着且合理的。自2000—2021 年,共形成8 大聚类,因“主题索引”聚类不能体现研究方向,故将其删除,最终分为7 大聚类,分别为便秘、临床效果、脊柱植入物、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骨密度、生活质量、桃红四物汤;时线图可以直观看到不同聚类之间的发展时期和关联程度,其中以便秘、骨密度、生活质量3 大聚类发展时间较长且研究内容极为丰富。目前只有便秘、临床效果、骨密度、生活质量、桃红四物汤5 大聚类仍保持研究,为热点研究方向。展示了22 年间该研究领域的分类情况及总体知识框架结构,见表5、图5。

表5 关键词聚类信息

图5 中医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

2.7 关键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出现频率高的前10 位绘制突现图谱,见图6。可见研究热点的起止时间及持续时间,其中时间较长有椎间盘突出症、骨折、垫枕等,总结归纳关键词研究热点主要为临床研究、病因、并发症、中药疗法4 个方面,其中对病因研究较多,见图7。

图6 中医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研究的关键词时线图

图7 中医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相关研究的关键词突现图(10 个高频)

3 讨论

从22 年间年发文量趋势上看,2000—2006 年发文量较低,此时间段为中医药治疗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研究的起步阶段,刚刚引起大家重视;从2006 年开始年发文量逐年攀升,成倍数增长,于2019 年达到顶峰,此段时间为中医药治疗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研究的成长阶段,研究领域逐渐扩展,扩宽了研究者的视野;2019 年至今年发文量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提示目前此研究仍是热门板块。从总体上看年发文量处于逐年攀升的良好状态,提示了此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迫切希望取得突破性进展,又印证了祖国医学治疗胸腰段压缩性骨折在临床上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以彭力平为核心的团队合作最为紧密,团队规模大,在广东省,其主要研究方向有复位床托快速复位法、垫枕、过伸牵引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6-7];其次以邓强为核心的第二大团队,共线性较强,合作频次较多,在甘肃省,其主要研究垫枕复位联合囊单侧扩张PKP 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疗效[8-10];第三大团队以许建文为核心,团队内合作密切,其主要研究为非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11-13]。

目前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并发症中研究最多的为便秘,通过临床观察大部分患者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发生后1~2 d 出现腹部胀满不适,逐渐发展为便秘,对患者的康复及生活产生困扰[14]。现代医学认为主要由两大方面因素导致,一方面为椎体骨折后局部出现血肿并刺激周围的交感神经节,从而造成胃肠道蠕动次数减少[15];另一方面,与患者不能运动食量减少、自我的不适感等都可导致肠蠕动减缓。多方因素加重腹胀、便秘的症状[16]。中医学认为患者骨折后出现腹胀、便秘的症状主要是因气血瘀滞、腑气不通而致,治法主要以消滞化瘀、通腑泻下为主[17],以大成汤为首选方剂,目前在治疗骨折后出现腹胀、便秘症状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8]。在病因方面研究较多为骨密度,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反映骨质量的重要指标[19]。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大,钙质吸收减少,钙的流失增多,骨密度变低导致骨质疏松,从而易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因此老年人群为其好发人群[20]。

依据各类表格和图谱阅读相关文献可知,以垫枕及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研究内容较为丰富。垫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临床常用方法[21],将垫枕置于伤椎后部,使身体处于伸展位,以此帮助椎体的前纵韧带被动拉伸,通过身体重力持续加压矫正椎体恢复原位[22],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其优点为方便简洁、价格便宜、效果好、患者满意程度高。中医经典治疗方法,分为体位复位、手法复位及两者联合应用三类,大部分论述强调体位复位为主,手法复位为辅。《永类钤方》记载:“凡腰骨损断……,以手按损处三时久。”[23]运用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世医得校方》记载应用两踝悬吊过伸复位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4]。手法复位通过正骨、理筋放松局部肌肉,促进淤血吸收,从而缓解局部水肿,避免发生肌肉萎缩[25];此时前纵韧带被动拉伸,以使伤椎恢复正常生理状态。目前在汤剂治疗方面主要以桃红四物汤为研究方向,该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此方以活血化瘀补血为治疗原则,通过加快骨代谢,促进伤椎周围毛细血管修复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血肿吸收,减少炎症反应,促进新血形成,恢复伤椎周围软组织的血供,促进骨折处愈合[26-28],增加骨密度以减少伤椎再次骨折的可能性[29]。

总结归纳,中医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效果显着,为当前热门研究处于发展阶段,其中垫枕法的研究较为成熟,发明了种类丰富的垫枕,促进患者康复;目前研究骨折后出现便秘、手法复位为热点方向,取得了初步成果,为患者减轻痛苦及心理负担;桃红四物汤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研究处在起步阶段,此方在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应再度深入研究;研究团队及机构的研究呈现地域性特点,导致该研究在近年来速度放缓,应加强各研究团队、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发展跨地域性合作,从而促进此研究进一步取得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