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瑶

子宫肌瘤是临床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病症。虽然绝大多数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或问题,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不孕、异常出血等问题。因此,了解子宫肌瘤的相关信息十分重要。本文将对子宫肌瘤的致病因素、常见症状、诊断和治疗等知识进行讲解。

病因

一般来说,大多数子宫肌瘤都生长缓慢,可在人体中存在很多年,且不会引起明显症状。那幺,可能增加子宫肌瘤患病风险的因素有哪些呢?

(1)年龄因素。通过对子宫肌瘤患者群体的调查发现,当患者年龄越大,患子宫肌瘤的风险也就越大。(2)遗传因素。如果母亲或祖母也患有子宫肌瘤,其患病风险也会有所提升。(3)体重因素。超重甚至肥胖是会使得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直线上升。(4)乳腺疾病病史。有研究发现,部分子宫肌瘤患者存在乳腺疾病的病史。(5)持续服用避孕药或激素。有可能会改变人体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从而导致子宫肌瘤的发生。

症状

很多女性患者在发现子宫肌瘤前,往往不会有明显的症状。然而,当肌瘤增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压迫到周围的神经和组织,从而出现一些临床症状。

(1)当子宫肌瘤逐渐发展,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异常。如月经持续时间异常延长、月经周期不规则、月经量过多、经期或经间期出血等,甚至引发贫血。

(2)如果大的子宫肌瘤持续生长并压迫到了周围的神经或位于子宫颈时,可引发盆腔疼痛等不适症状。

(3)大的子宫肌瘤向前可能压迫膀胱,导致尿频、尿急等症状,从而影响日常生活。

(4)后壁的肌瘤可向后压迫直肠,引起下腹坠胀、便秘,导致排便困难。

诊断

目前临床对子宫肌瘤的诊断方式相对成熟,诊断手段多样,比如盆腔检查、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组织检查等。通过这些检查方式,能够辅助医生全方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相应依据。

盆腔检查主要包括子宫的大小和形状等情况,可先行确定是否存在有异常情况;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有效、廉价的检查手段,能够有效检测出子宫肌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等;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够为医生提供出更加详细的肌瘤图像,更加直观地确定子宫肌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排除其他影响诊断的因素;组织检查主要应用于怀疑肌瘤有恶变的情况,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从而更好地进行诊治。

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

超声表现

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与肌瘤的位置、大小和有无继发性改变等因素有关。

(1)子宫可增大或不增大,较大子宫肌瘤可致子宫增大。

(2)形态可正常或失常,较大子宫肌瘤可使子宫形态失常,凹凸不平,可挤压膀胱或肠道。

(3)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回声、等回声或高回声;较小的肌瘤内部回声多均匀,较大子宫肌瘤回声可不均匀,可发生囊性病、钙化、红色变、玻璃样变性等。

(4)内膜线可中断或受压移位。

(5)彩色多普勒检查多见血管呈环状或半环状包绕肌瘤,多为高速中等阻力血流频谱。

鉴别诊断

(1)子宫腺肌症:边界多不清晰,内可见散在小无回声区,血流分布无规律。

(2)卵巢实性肿瘤:如双侧卵巢均可探及,可排除来源于卵巢疾病。

(3)盆腔炎性包块:炎性包块多位于盆腔后部,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多切面扫查可见子宫轮廓正常。

(4)子宫内膜病变:如内膜息肉、过期流产、内膜癌等。

(5)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或残角子宫。

分型

不同的国际组织,对子宫肌瘤的分型不同,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是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子宫肌瘤分型方法。O型:完全位于宫腔内的黏膜下肌瘤;1型:肌瘤大部分位于宫腔内,肌瘤位于肌壁间的部分≤50%;2型:肌壁间突向黏膜下的肌瘤,肌瘤位于肌壁间的部分>50%;3型:肌瘤完全位于肌壁间,但其位置紧贴黏膜;4型:肌瘤完全位于肌壁间,既不靠近突向浆膜层又不突向黏膜层;5型:肌瘤突向浆膜,但位于肌壁间部分≥50%;6型:肌瘤突向浆膜,但位于肌壁间部分<50%;7型:有蒂的浆膜下肌瘤;8型:其他类型(特殊部位如宫颈、阔韧带肌瘤)。

治疗

子宫肌瘤的治疗要考虑肌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情况,一般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三种手段。

药物治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及时缓解症状,如减少月经量、减轻疼痛等。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痛和乳房胀痛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手术治疗作为治疗子宫肌瘤最常见的方法,包括子宫肌瘤剜除术、子宫肌瘤切除术等。前者是通过腹部手术切口或腹腔镜手术切口,对子宫肌瘤进行切除;后者是通过宫腔镜对子宫肌瘤进行切除,可保留子宫。

介入治疗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导管将药物或其他物质注入肌瘤中或其附近位置,从而达到缩小肿瘤的目的。比如子宫栓塞术,是将小颗粒物质注入供应肌瘤血液的血管当中,从而阻断血流,使肌瘤缩小。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或多发性的肌瘤治疗,可起到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