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斌良

【摘 要】 目的:观察自拟解毒活血化浊方治疗急性痛风的疗效。方法: 将50例急性痛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观察组口服解毒活血化浊方,疗程7天,观察治疗后两组疗效、血常规、血沉(ESR)、血尿酸(BU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ESR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明显的降低血尿酸的作用(P<001)。结论:解毒活血化浊方是治疗风急性期痛的有效方剂且具有较好的降低血尿酸的作用。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急性期;解毒活血化浊方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53-0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盐在关节周围组织以结晶盐形成沉积引起的急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及血尿酸升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己成为一种常见多发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南昌痛风的患病率已高达152%[1]。解毒活血化浊方是笔者运用多年经过临床使用验证治疗痛风的有效方,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具有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50例痛风急性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男21例,女4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8岁,平均(46±125)岁;病程6h至8年,平均病程(32±17)年;对照组24例,男23例,女2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34岁,平均(48±84)岁;病程3h至6年,平均病程(29±1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按照1997 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及《中药新药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3]的制定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痛风诊断标准,年龄20~65岁者,患者知情并同意参加本研究。

14 病例排除标准 精神病者,有语言表达障碍者;合并有严重肝、肾、血液系统等疾病者;己用其他抗痛风治疗的药物无法判断疗效者;晚期关节炎重度畸形、僵硬、丧失劳动力者;符合诊断但不愿意参与者。

15 治疗方法 观察组25例,给予解毒活血化浊方口服:土茯苓40g,山慈菇20g,蒲公英15g,车前草15g,薏苡仁20g,防己15g,茯苓20g,焦神曲20g,乌梅15g,木瓜20g,威灵仙15g,当归15g,赤芍30g,苏木15g。每日一剂,水煎3次,混匀分早中晚3次温服,疗程7天d对照组25例,给予秋水仙碱(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BF)口服,每次05mg,每天口服两次;疗程7d。两组患者均嘱咐低嘌呤饮食,多饮水及停用其他相关药物。

16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关节肿胀、血常规、ESR、BUA等。

17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拟定。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 显效: 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 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及主要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与治疗前比较各方面均无明显改善。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经卡方检验,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治疗前后关节肿胀、血常规、ESR、BUA 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沉、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尿酸值下降显着,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尿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2。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损害6例、尿潜血阳性1例,消化道不良反应8例均为胃痛;观察组消化道不良反应1例为腹泻。

5 讨论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其以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或间质性肾炎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目前西医根据临床分期的不同,痛风急性期口服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别嘌醇以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秋水仙碱能够通过干扰局部白细胞和滑膜细胞的趋向性,从而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来减轻炎症[4]。临床曾认为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急性期的首选药,但是由于其肝损伤、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

中医对该病认识较早,但古代医籍对痛风没有相应病名,“痛风”病名最早见于金元时期。在此之前,多将本病归属于“痹证”、“白虎历节风”等。 当代大多数医家,根据其发病特点,将其归于中医学“痹证“、“风湿热痹”的范畴[5]。中医认为,痛风主要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导致脾不运化,湿邪集聚于肌肤、关节、组织经络而致气血瘀滞,故出现关节肿胀疼痛,湿、瘀日久化热出现局部红肿热痛。故脾虚湿盛、湿浊不化、久病及肾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痛风急性期湿热瘀滞证,在治疗上当以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活血化瘀为要务。解毒活血化浊方由土茯苓、山慈菇、蒲公英、车前草、薏苡仁、当归、赤芍、苏木等组成。方中土茯苓、山慈菇、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车前草、薏苡仁、防己、茯苓健脾利湿化浊;焦神曲、白术、乌梅、木瓜、威灵仙健脾利湿,通利关节;当归、赤芍、苏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诸药配伍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化浊,凉血活血,消肿止痛之功效,使湿邪得化,瘀结得解。

本研究表明,痛风患者运用解毒活血化浊方后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比治疗前有较明显的改善,说明该方在痛风急性期具有消肿止痛,降低血尿酸之作用。故解毒活血化浊方是治疗痛风急性期的有效方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宋薇,刘精东,陈东雄,等.南昌地区40岁以上社区居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4,(02):181-184

[2]苗治敏痛风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14,63-67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2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79.

[4]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72.

[5]王磊清热解毒除湿通痹法治疗原发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1-8.

【摘 要】 目的:观察自拟解毒活血化浊方治疗急性痛风的疗效。方法: 将50例急性痛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观察组口服解毒活血化浊方,疗程7天,观察治疗后两组疗效、血常规、血沉(ESR)、血尿酸(BU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ESR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明显的降低血尿酸的作用(P<001)。结论:解毒活血化浊方是治疗风急性期痛的有效方剂且具有较好的降低血尿酸的作用。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急性期;解毒活血化浊方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53-0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盐在关节周围组织以结晶盐形成沉积引起的急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及血尿酸升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己成为一种常见多发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南昌痛风的患病率已高达152%[1]。解毒活血化浊方是笔者运用多年经过临床使用验证治疗痛风的有效方,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具有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50例痛风急性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男21例,女4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8岁,平均(46±125)岁;病程6h至8年,平均病程(32±17)年;对照组24例,男23例,女2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34岁,平均(48±84)岁;病程3h至6年,平均病程(29±1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按照1997 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及《中药新药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3]的制定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痛风诊断标准,年龄20~65岁者,患者知情并同意参加本研究。

14 病例排除标准 精神病者,有语言表达障碍者;合并有严重肝、肾、血液系统等疾病者;己用其他抗痛风治疗的药物无法判断疗效者;晚期关节炎重度畸形、僵硬、丧失劳动力者;符合诊断但不愿意参与者。

15 治疗方法 观察组25例,给予解毒活血化浊方口服:土茯苓40g,山慈菇20g,蒲公英15g,车前草15g,薏苡仁20g,防己15g,茯苓20g,焦神曲20g,乌梅15g,木瓜20g,威灵仙15g,当归15g,赤芍30g,苏木15g。每日一剂,水煎3次,混匀分早中晚3次温服,疗程7天d对照组25例,给予秋水仙碱(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BF)口服,每次05mg,每天口服两次;疗程7d。两组患者均嘱咐低嘌呤饮食,多饮水及停用其他相关药物。

16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关节肿胀、血常规、ESR、BUA等。

17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拟定。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 显效: 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 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及主要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与治疗前比较各方面均无明显改善。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经卡方检验,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治疗前后关节肿胀、血常规、ESR、BUA 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沉、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尿酸值下降显着,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尿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2。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损害6例、尿潜血阳性1例,消化道不良反应8例均为胃痛;观察组消化道不良反应1例为腹泻。

5 讨论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其以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或间质性肾炎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目前西医根据临床分期的不同,痛风急性期口服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别嘌醇以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秋水仙碱能够通过干扰局部白细胞和滑膜细胞的趋向性,从而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来减轻炎症[4]。临床曾认为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急性期的首选药,但是由于其肝损伤、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

中医对该病认识较早,但古代医籍对痛风没有相应病名,“痛风”病名最早见于金元时期。在此之前,多将本病归属于“痹证”、“白虎历节风”等。 当代大多数医家,根据其发病特点,将其归于中医学“痹证“、“风湿热痹”的范畴[5]。中医认为,痛风主要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导致脾不运化,湿邪集聚于肌肤、关节、组织经络而致气血瘀滞,故出现关节肿胀疼痛,湿、瘀日久化热出现局部红肿热痛。故脾虚湿盛、湿浊不化、久病及肾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痛风急性期湿热瘀滞证,在治疗上当以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活血化瘀为要务。解毒活血化浊方由土茯苓、山慈菇、蒲公英、车前草、薏苡仁、当归、赤芍、苏木等组成。方中土茯苓、山慈菇、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车前草、薏苡仁、防己、茯苓健脾利湿化浊;焦神曲、白术、乌梅、木瓜、威灵仙健脾利湿,通利关节;当归、赤芍、苏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诸药配伍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化浊,凉血活血,消肿止痛之功效,使湿邪得化,瘀结得解。

本研究表明,痛风患者运用解毒活血化浊方后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比治疗前有较明显的改善,说明该方在痛风急性期具有消肿止痛,降低血尿酸之作用。故解毒活血化浊方是治疗痛风急性期的有效方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宋薇,刘精东,陈东雄,等.南昌地区40岁以上社区居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4,(02):181-184

[2]苗治敏痛风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14,63-67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2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79.

[4]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72.

[5]王磊清热解毒除湿通痹法治疗原发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1-8.

【摘 要】 目的:观察自拟解毒活血化浊方治疗急性痛风的疗效。方法: 将50例急性痛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观察组口服解毒活血化浊方,疗程7天,观察治疗后两组疗效、血常规、血沉(ESR)、血尿酸(BU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ESR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明显的降低血尿酸的作用(P<001)。结论:解毒活血化浊方是治疗风急性期痛的有效方剂且具有较好的降低血尿酸的作用。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急性期;解毒活血化浊方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53-0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盐在关节周围组织以结晶盐形成沉积引起的急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及血尿酸升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己成为一种常见多发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南昌痛风的患病率已高达152%[1]。解毒活血化浊方是笔者运用多年经过临床使用验证治疗痛风的有效方,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具有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50例痛风急性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男21例,女4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8岁,平均(46±125)岁;病程6h至8年,平均病程(32±17)年;对照组24例,男23例,女2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34岁,平均(48±84)岁;病程3h至6年,平均病程(29±1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按照1997 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及《中药新药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3]的制定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痛风诊断标准,年龄20~65岁者,患者知情并同意参加本研究。

14 病例排除标准 精神病者,有语言表达障碍者;合并有严重肝、肾、血液系统等疾病者;己用其他抗痛风治疗的药物无法判断疗效者;晚期关节炎重度畸形、僵硬、丧失劳动力者;符合诊断但不愿意参与者。

15 治疗方法 观察组25例,给予解毒活血化浊方口服:土茯苓40g,山慈菇20g,蒲公英15g,车前草15g,薏苡仁20g,防己15g,茯苓20g,焦神曲20g,乌梅15g,木瓜20g,威灵仙15g,当归15g,赤芍30g,苏木15g。每日一剂,水煎3次,混匀分早中晚3次温服,疗程7天d对照组25例,给予秋水仙碱(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BF)口服,每次05mg,每天口服两次;疗程7d。两组患者均嘱咐低嘌呤饮食,多饮水及停用其他相关药物。

16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关节肿胀、血常规、ESR、BUA等。

17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拟定。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 显效: 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 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及主要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与治疗前比较各方面均无明显改善。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经卡方检验,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治疗前后关节肿胀、血常规、ESR、BUA 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沉、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尿酸值下降显着,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尿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2。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损害6例、尿潜血阳性1例,消化道不良反应8例均为胃痛;观察组消化道不良反应1例为腹泻。

5 讨论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其以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或间质性肾炎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目前西医根据临床分期的不同,痛风急性期口服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别嘌醇以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秋水仙碱能够通过干扰局部白细胞和滑膜细胞的趋向性,从而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来减轻炎症[4]。临床曾认为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急性期的首选药,但是由于其肝损伤、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

中医对该病认识较早,但古代医籍对痛风没有相应病名,“痛风”病名最早见于金元时期。在此之前,多将本病归属于“痹证”、“白虎历节风”等。 当代大多数医家,根据其发病特点,将其归于中医学“痹证“、“风湿热痹”的范畴[5]。中医认为,痛风主要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导致脾不运化,湿邪集聚于肌肤、关节、组织经络而致气血瘀滞,故出现关节肿胀疼痛,湿、瘀日久化热出现局部红肿热痛。故脾虚湿盛、湿浊不化、久病及肾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痛风急性期湿热瘀滞证,在治疗上当以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活血化瘀为要务。解毒活血化浊方由土茯苓、山慈菇、蒲公英、车前草、薏苡仁、当归、赤芍、苏木等组成。方中土茯苓、山慈菇、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车前草、薏苡仁、防己、茯苓健脾利湿化浊;焦神曲、白术、乌梅、木瓜、威灵仙健脾利湿,通利关节;当归、赤芍、苏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诸药配伍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化浊,凉血活血,消肿止痛之功效,使湿邪得化,瘀结得解。

本研究表明,痛风患者运用解毒活血化浊方后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比治疗前有较明显的改善,说明该方在痛风急性期具有消肿止痛,降低血尿酸之作用。故解毒活血化浊方是治疗痛风急性期的有效方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宋薇,刘精东,陈东雄,等.南昌地区40岁以上社区居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4,(02):181-184

[2]苗治敏痛风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14,63-67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2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79.

[4]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72.

[5]王磊清热解毒除湿通痹法治疗原发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