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宏

【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登记,奇数号作为对照组,偶数号作为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第1、3、5d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变化,比较两组住院时间、30d病死率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第1d的LDH浓度、IL-6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5d的LDH、IL-6浓度水平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30d病死率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在治疗过程中抑制了LDH、IL-6的生成和释放,降低了临床病死率,减少了患者住院天数,对感染性休克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乌司他丁;乳酸脱氢酶;白细胞介素-6

【中图分类号】R59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52-02

感染性休克是临床上常见急危重症,病死率可达30%~50%[1]。患者多表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延迟会导致机体多脏器衰竭而死亡。据报道[2],乌司他丁是从人尿中提取精制的糖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在抑制细胞炎症介质释放方面具有较好作用。乌司他丁目前多用于胰腺炎、抗肿瘤、抗休克的治疗中,但对感染性休克治疗效果的研究文献不多。选择对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观察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的综合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3],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奇数作为对照组,偶数作为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85±124)岁;其中肺部感染6例,腹腔感染12例,胰腺炎8例,伤口感染2例,重症肺炎2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79±120)岁;其中肺部感染5例,腹腔感染11例,胰腺炎9例,伤口感染3例,重症肺炎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感染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于临床比较。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予补充血容量、抗感染等有效治疗措施,运用机械通气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对重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每支10万U单位,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31203153),溶于100ml 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隔8h输注1次,7d为一个治疗周期。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后第1、3、5d患者体内LDH、IL-6的浓度,比较两组临床病死率、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容易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病情危急生命,是临床重症监护室中常见死亡原因[4]。感染性休克发生过程中表现为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过度释放,导致机体发生过度炎性反应,导致血液中炎性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IL-6等明显升高[5]。细胞因子是细胞间信息传递分子,既可以产生在免疫细胞,同时还可以产生于非免疫细胞,介导免疫炎性反应。文献中报道[6],IL-6是引起感染性休克关键介质,IL-6与感染性休克病死率具有一定相关性。LDH变化常用来诊断患者发病的临床状况,对组织损伤程度敏感性较高,在感染性休克病程中,IL-6与LDH具有相似的作用。

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是从人尿中提取精制的一种糖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可以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减轻蛋白酶与炎性介质对机体的一系列免疫炎性损害[7]。在临床休克、创伤、体外循环、器官移植等对乳酸、IL-6等各种炎症介质的释放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本次研究中表明,在治疗后第1d,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DH浓度值、IL-6值变化无差异性(P>005);第3、5d所测LDH浓度值、IL-6值,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表明乌司他丁可以减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LDH、IL-6过度分泌,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及释放,减轻机体的损伤程度。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合上述分析,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机体的致炎细胞因子IL-6的产生及释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对LDH的释放具有降低作用,有效的治疗感染性休克,降低了患者的临床死亡率,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小,是临床上值得推广治疗感染性休克的药品。

参考文献

[1]安曙光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治疗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0):1543-1544.

[2]俞剑波,姚尚龙,袁世英.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影像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6,24(2):135-137.

[3]刘大为.危重病医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03-104.

[4]Angus DC, Linde-Zwirble WT, Lidicker J, et al. Epidemiology of revere sep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alysis of incidence, outcome, and associated costs of care[J]. Crit Care Med,2001,29(7):1303-1310.

[5]朱衍波.乌司他丁在感染性休克患者集中化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业,2012,21(21):97.

[6]魏威,谭益民.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J].云南医药,2009,30(6):675-676.

[7]刘大为.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集中治疗策略[J].中华外科杂志,2007,9(1):1178-1180.

(收稿日期:201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