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忠军

【摘 要】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脾虚胃弱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应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药辨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脾虚胃弱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脾虚胃弱型;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256.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2-0108-01

反流性食管炎主要发病原因为胃内容物返流至食管,主要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胃灼热等,且该病症的并发症较多,如慢性胃炎以及食道裂孔疝等。为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选取62例脾虚胃弱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给予中医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124例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的症状均为脾虚胃弱型;无其他严重的内部系统疾病,如心、肾功能性损害等;患者无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可进行有效的沟通;参与本研究前2周内未接受过相应的药物治疗;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无既往过敏史。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中男性42例,女性20例,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5.5±3.2)岁,病程7天至4年,平均病程(2.1±0.3)年;观察组中男性41例,女性21例,年龄为23~62岁,平均年龄(45.2±3.5)岁,病程6天至4年,平均病程(2.0±0.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治疗药物为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由北京紫竹药业生产,产品批号为1002987)以及泮托拉唑肠溶胶囊(由仁和药业生产,产品批号为2097632)。使用剂量为40mg泮托拉唑肠溶胶囊(1日1次)和5mg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1日3次),均为饭前口服。观察组患者因患者的剑突下存在烧灼感,经常自觉胃部胀满,患者的面色萎黄,并且舌苔较厚。针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原则为健脾理气以及和胃降逆,方用香砂六君子汤以及丁香柿蒂散治疗,组方:党参 15g,茯苓 15g,砂仁 6g,白术 10g,木香 6g,丁香 3g,半夏 9g,陈皮 6g,柿蒂 20g,甘草 6g以及生姜 10g。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4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复发率。

1.4 疗效判定[2]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检查正常,分级为0级;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胃镜检查分级减少Ⅰ~Ⅱ级;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减轻,胃镜检查分级减少不大;无效:达不到以上有效标准或进一步恶化者,内镜分级无变化或有所增加。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 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对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对照组复发率为11.3%(7/62),观察组无复发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也即日常生活中所谓的“烧心病”。于饭后发作的概率较大,这是由于饭后食管括约肌会出现显着减弱的现象,而胃内的压力则会明显升高,直至高于食管内的压力,因而胃内的容物会对食管黏膜产生持续性的刺激,从而引起各种炎症。

在以往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常采用西医疗法,主要治疗药物有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以及泮托拉唑肠溶胶囊等。有文献报道指出,采用中医疗法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且药效持久,不易复发[3]。本研究中笔者应用香砂六君子汤以及丁香柿蒂散进行治疗。党参和茯苓等有着显着的健胃利脾功效,有助于肠胃功能的恢复;砂仁和白术以及木香等有助于改善机体内的食管括约肌的功能;丁香、生姜和半夏以及柿蒂等可以有效地控制胃内的压力,对于食管黏膜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上述药材合用,能够有效地缓解脾虚胃弱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综上,中医药治疗脾虚胃弱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崔新富.反流性食管炎62例中医药治疗[J].中医临床研究,2012,04(9):81,83.

[2]曲雪琴.全国胃肠疾病临床诊治指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7-28.

[3]杨谰.口服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系统评价[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收稿日期:201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