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丽(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四川 内江 641000)

产后出血是剖宫产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为积极筛选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最佳防治药物,有效改善和提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防治水平,对卡前列甲酯栓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了研究,临床疗效显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初产妇64例,年龄21~34岁,平均(25.37±5.24)岁,孕周35~42周,平均(37.92±4.08)周。所有产妇经孕检严格排除妊娠并发症,无前列腺素应用禁忌,且近期未使用过前列腺素抑制类药物。将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产妇在产次以及年龄和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研究组产妇采用卡前列甲酯栓(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800006)药物治疗,具体给药方法:于胎儿娩出后立即佩戴无菌手套将卡前列甲酯栓1枚(1 mg)放入产妇直肠内5~6 cm处,并于1 h后重复给药1次,给药方法和剂量同上所述。对照组产妇则采用缩宫素注射液(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3241)药物治疗,具体给药方法:于胎儿娩出后立即在产妇臀部肌内注射缩宫素10 U。

1.3 评价指标:通过不同药物的预防和治疗,分别对两组剖宫产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产后2 h和24 h平均出血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剖宫产产妇经不同药物防治后,均呈现出一定的临床疗效。研究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25%,产后2 h平均出血量为(145.43±25.65)ml,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为(267.92±27.18)ml。对照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00%,产后2 h平均出血量为(260.87±28.32)ml,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为(375.60±32.46)ml。研究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且产后2 h、24 h平均出血量较对照组亦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防治效果比较

3 讨论

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且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1]。因此,对孕产妇产后出血的早期预防及诊断,以达到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与孕产妇救治的效果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增强孕产妇的子宫收缩力已成为近年来研究预防产后出血的热点。传统上,临床多应用缩宫素来预防产后出血,虽然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但由于产妇对缩宫素敏感性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当剂量超过40 U后止血效果并不理想[2]。另外,大剂量缩宫素还可能造成孕产妇血压的升高,因而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则存在一定的限制。

卡前列甲酯栓是合成的前列腺素F2α衍生物,具有类似前列腺素的作用,能够对子宫平滑肌起到较强的收缩作用,并能够压迫平滑肌间血管,从而达到显着减少出血的目的。卡前列甲酯栓通常情况下能够在5 min内对子宫产生兴奋作用,30 min即可达到血药浓度峰值,血浆药物半衰期为1.5 h,持续时间长达2~3 h[3]。临床观察表明,卡前列甲酯栓经直肠、阴道给药黏膜吸收,能够避免口服给药的胃肠道反应,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能快速引起子宫收缩,促使附着在胎盘表面的血窦迅速闭合。

综上所述,卡前列甲酯栓对于剖宫产孕产妇产后出血能够起到快速、有效、安全的作用,适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张红霞.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2):276.

[2] 杨文英,王雪琴,邹平招.卡前列甲酯栓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212.

[3] 吴云波,吴 娟.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