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爱军,李宗花,张冰雪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 130031)

随着现代医学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的急剧转变,人们已逐渐认识到由于身心疾病和身心疾病产生的复杂因素,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患者的护理要求,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中必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典型的心身疾病之一,心理、社会因素与其发生、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病程漫长,愈合慢、易复发,尽管多数患者的症状不严重,但由慢性溃疡导致的精神压力,尤其是担心癌前期病变的心理,经常影响患者的病情好转。所以,社会、心理因素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转归密切相关。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要从生理与心理辅导两方面同时进行。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典型的心身疾病之一,发作的主要诱因往往与气候、精神紧张、情绪波动、饮食不调有关。心理、社会因素与其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利于促进溃疡愈合,预防溃疡复发,因此,对溃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要根据具体患者,找出其不利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有针对性地确立心理护理方案。

1 精神、心理因素及应激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的作用

1.1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与精神因素的关系:心理应激与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强烈的心理应激对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有着重要的影响[1]。目前有学者研究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与应激及精神状态具有密切相关性。根据Cannon研究证实:胃是最能体现情绪变化的器官之一,并提出焦虑、忧郁及愤怒等负面情绪可导致消化活动受到抑制。也有研究者认为: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亦为本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心理、社会因素可以使消化性溃疡的攻击性因子增强而防御性因子减弱,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研究证实致病生理因素除了幽门螺旋菌感染以外,还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2]。因此,生活应激事件及恐惧程度与溃疡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

1.2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情绪变化:溃疡患者多有内向及神经质的特点,常表现为孤僻、好静、遇事过分思虑、井井有条,情绪易波动,愤怒常被压抑[3]。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发病前大多经历过长期服药,疾病反复,精神高度紧张,情绪波动,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情绪低沉、性格孤僻。

1.3 精神与心理因素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及转归机制:有学者设想心身因素与消化性溃疡之间过程包括:①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病前常处于精神紧张及焦虑等心理状态中;从而使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胃酸分泌增多;②心身因素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致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胃酸分泌[4];③慢性情绪紧张及兴奋状态均可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胃、十二指肠黏膜抵抗力减弱,使消化性溃疡易感性增加,当有重大应激事件发生时,常会于4~7 d内促发消化性溃疡。精神因素对溃疡愈合和复发也有影响。

1.4 通过对机制研究可以看出:消化性溃疡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有关,此类负性不良情绪可以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失调,植物神经兴奋,胃酸分泌过多,而黏液分泌减少,胃黏膜保护屏障的作用减少,再加上长时间饮食、睡眠不规律、酗酒、抽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可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胃或十二指肠黏膜血管挛缩和营养屏障,致使黏膜的缺血性坏死,从而加重溃疡[5]。

2 心理护理对消化性溃疡治疗及转归的重要性

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影响也不少,在黄格明等人通过对比9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观察组与100例患者的健康组,采用各种评定量表,结果显示:社会心理因素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6]。要在心理和社会层次方面加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还应培养患者良好的情绪体验,积极调动社会家庭支持系统,达到预防溃疡并提高治愈率。

张林琴在《消化性溃疡患者焦虑抑郁调查及心理护理》调查中就说明了心理护理的关键。文章所调查的是对于消化性溃疡住院的1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调查,结果表明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预后、预防复发有着积极的作用[7]。

徐志鹏选择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医院消化科就诊的消化性溃疡的患者80例,通过对观察组增加了常规以外心理护理,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在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8]。

黄怀钧曾在《临床心理学》中提到消化系统是最能表达人体情绪的器官,反之,心理情绪也能影响和左右人体的健康[9]。一些实践也证明利用心理护理干预药物的治疗的方法使消化性溃疡患者症状得到更快的缓解。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加快疾病康复的时间,这样效果会明显高于单纯药物的治疗效果。

笔者在实习期间,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变化。一些患者面色不佳,身体消瘦,易怒对于自己的病情特别紧张,而且情绪不好,有的患者当医护人员一进病房就一直询问,有的躁动的患者,在发泄情绪的时候,感觉出来他们的恐惧与不安。笔者的带教老师发现这些情况,都会给患者做心理指导,让其听一些音乐来缓解紧张地情绪,或是去病房外面缓解下心情。

3 心理护理措施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和转归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对溃疡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3.1 一般护理:首先,护士应主动介绍消化性溃疡的健康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普及治疗基本常识,取得患者配合,打消其顾虑,平抑患者情绪波动,达到良好的治疗及护理效果。

其次,指导患者保持乐观情绪。理解患者对医护人员发泄的负面情绪,不应该以怒制怒,而应给予耐心地关怀并帮助他们走出不良情绪。

再次,对焦虑、失眠的患者可短期少量使用药物治疗。如遵医嘱使用多虑平,丙嗪咪等抗抑郁药和疏肝理气中药,对改善个体情绪状况,加速溃疡愈合有一定疗效[10]。

3.2 发泄疗法及心理意念疗法:使用发泄疗法帮助患者将化解内心的矛盾,首先要耐心倾听了解患者的症结所在,指导患者情绪宣泄和消除敌意的文明方法。

对患者进行自律训练,自律训练又称心理意念疗法,具体方法是患者仰卧位睡在床上或取坐位。手放在身体两侧,两腿稍分开。闭目,并排除杂念,集中注意力,同时心中默念:“双手、双腿沉重感”、“心跳缓慢感”、“呼吸节奏感”、“额部清凉感”,依序练习,每天1~2次,当患者进入自我催眠状态时,患者可把自己内心存积已久的心理矛盾及敌意等压抑的能量用言语倾诉出来。

3.3 健康教育:除了通过解释、支持、暗示等基本心理护理技术以外,还应选择认知调整指导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在与患者共同探讨发生疼痛的诱因及生活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调整各种不良的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各种心理、社会压力。日常生活应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11],进行定期检查。同时,克服吸烟、酗酒、进食辛辣、过酸和粗糙食物的不良饮食习惯,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规律。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学会释放心理压力;学会发泄不良情绪;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王晓云在对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后,发现观察组的患者对消化性溃疡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到明显提高,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而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消化性溃疡复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了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后患者能够有效地避免各种诱发因素,从而大大提高了护理效果[12]。

指导患者认识到本病中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妥善处理好家庭矛盾,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冲突等各种问题,减低心理应激的水平。设法降低患者过高的期待和需求,生活节奏放慢,必要时可考虑更换高应激性工种。

3.4 心理护理在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患者中也有重要的作用:赵忠新等人针对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了调查。在文章中作者选取了93例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心理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心理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常规以外的心理护理。入院、出院时均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来评定两组的情绪状态,并观察其出血停止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心理[13]。给予心理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比入院时都有所降低。这个调查也充分地证明了心理护理对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护理可降低和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缩短出血时间、也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3.5 调动社会支持系统:重视并满足患者对家属的心理需要,患者心理常处于极其脆弱的状态,而家庭是充满爱和亲情的社会系统;家属对患者的内心活动,生活习惯以及性格特点比较了解,是其他人所不能代替的,且患者也十分依赖和信任自己家人的照顾。因此,护士应重视与家属的交流,向家属讲解家庭支持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以及康复的重要性,取得家属的配合、支持,根据具体情况改善探视时间。家属的陪伴能给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及支持,能重新唤起患者对生活的热爱、治疗和康复的信心。如不能有效地利用社会支持,当患者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其紧张和压抑情绪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及释放,而这些应激和负面情绪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消化道激素分泌增多,影响溃疡面的愈合[14-15]。

所以,护理工作应针对溃疡病患者的心理特点,首先要重视患者的情绪变化,通过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患者日常生活,给患者关心和体贴,使患者感到安慰。

4 小结

综上所述,心理、社会因素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对消化性溃疡的护理首先要从心理方面加以正确引导,进而进行生理护理治疗。所以,加强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医患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及产生的原因,对其进行心理支持及护理,指导患者采用放松技术,舒缓其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情绪,增强战胜疾患的信心。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避免诱发因素,积极协助患者取得家庭、社会的支持。因此,心理护理显得尤为的重要。

[1]Ball TM.Cortisol circadian rhythms and stress responses in infants at risk of allergic disease[J].Neuroimmunomodulation,2006,13(5-6):294.

[2]Melmed RN Gelpin Y Duodenal ulcer:the helicobacterization of a psychosomatic disease Isr[J].Med Sci,1996,32(4):211.

[3]张林琴.消化性溃疡患者焦虑抑郁调查及心理护理[J].2010,3(5):370.

[4]张树新.老年消化性溃疡102例临床分析中级医刊,2002,37(8):33.

[5]林凤翔.综合康复护理对消化性溃疡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9(7A):27.

[6]黄格明,何春玲,心理治疗对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43):2378.

[7]谢月琛.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08,2(4):72.

[8]徐志鹏,黎红华,陈文军.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359.

[9]蒋富华.护理干预对消化道溃疡患者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2,33(16):3513.

[10]梁秀萍.11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研究[J].中外医疗,2012,6(30):130.

[1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98.

[12]王晓云.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6):694.

[13]赵忠新.临床睡眠障碍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339-340.

[14]王金道,刘 勇,郭念峰.临床疾病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58-160.

[15]杨会车.舒适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