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祥 (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江苏 扬州 225000)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发的病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多认为与病毒感染、内耳血液循环障碍相关,内耳的血供无侧支循环,如果有栓塞、血管痉挛、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栓形成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内耳血流障碍,从而引发组织水肿、缺氧和代谢紊乱,最终内耳会受到重大损害。笔者采用山莨菪碱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35例,现将具体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67例,其中男40例,女27例,年龄21~65岁,平均38岁,发病时间最短1 d,最长28 d,平均9 d,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1]。内听道和声导抗检查鼓室图结果均显示正常。将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均为单耳;耳聋程度:轻度2例,中度3例,重度29例,全聋1例,均伴有耳鸣,伴有眩晕者14例。对照组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均为单耳;耳聋程度:轻度2例,中度3例,重度26例,全聋1例,伴有耳鸣28例,伴有眩晕者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维生素、三磷酸腺苷、辅酶A、激素及高压氧等治疗,1个疗程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静脉滴注山莨菪碱10 mg/d,在第7天、第14天对所有患者的纯音测听结果进行复查。

1.3 疗效评定标准:按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1]:0.25~4 kHz各频段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恢复至发病前水平为痊愈;上述频段平均听阈提高>30 dB为显效;15~30 dB为有效;<15 dB为无效。

2 结果

采用χ2检验,治疗组耳聋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耳聋总有效率为56.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治疗后治疗组耳鸣消失13例,减轻16例,无效6例,有效率82.9%;对照组耳鸣消失7例,减轻12例,无效13例,有效率59.4%。治疗组伴有眩晕患者症状均在治疗过程中消失,对照组仍有2例轻度眩晕,而且治疗组眩晕症状消失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对比(例)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特发性疾病,病因截至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影响因素多样且复杂。大部分学者认为,突发性耳聋的发生考虑与病毒感染、病毒-血管综合因素、内耳血液循环障碍、迷路窗膜破裂和血管纹功能障碍等因素密切相关,以内耳血液循环障碍为最主要的病因。

山莨菪碱是从植物山莨菪中提取的一种抗碱类生物碱。临床常用人工合成方法制得产品“654-2”,可使平滑肌明显松弛,并能解除血管痉挛[2],临床也用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笔者发现,近几年随着治疗耳鸣耳聋的药物越来越多,山莨菪碱在临床治疗突发性耳聋方面日趋被忽视。从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疗效来看,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治疗突发性耳聋有效率明显提高,说明应用山莨菪碱治疗突发性耳聋能提高疗效。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山莨菪碱能更快更有效地缓解眩晕,而且在所有病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因此,笔者认为,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治疗突发性耳聋能提高疗效,而且价格低廉,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临床上不容忽视。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2):72.

[2]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