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宇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COPD发展过程中常伴有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加重呼吸衰竭。因此,在呼吸系统急症时尤其应该要注意营养支持治疗。笔者针对临床治疗的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呼吸科入住的接受呼吸机治疗的COPD患者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54~78岁。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肾功能衰竭等患者。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肠外联合营养组(联合组)和单纯肠外营养组(肠外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生活环境、病程、吸烟史以及入选时的肺功能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初始均以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予常规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改善心功能、纠正电解质和维持酸碱失衡等治疗。患者每天热量供给标准参照 Harris-Brnedict公式:热量供给 =基础能量消耗 ×C×1.1×1.3,式中C为校正系数(男性为1.16,女性为1.19)。肠外组:经锁骨下静脉输入;联合组: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经鼻胃管、鼻空肠管输注。营养支持后第7天观察两组疗效。

1.3 指标测定:所有观察对象分别予治疗前和营养支持7天后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等指标。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由于病情严重,患者易产生恐惧、焦虑、孤独感及急躁情绪,应用呼吸机前医护人员向他们讲解使用呼吸机的必要性,取得配合;不能讲话者,通过形体语言或书写方式了解患者的需求及不适;用鼓励性语言,帮助患者恢复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的康复。

2.2 气道管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定时翻身、拍背,根据痰液的黏稠度予气道湿化。

2.3 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如在输注营养液过程中产生发热、心悸、注射部位疼痛等不适,应立即向医生汇报,以便及时处理。

2.4 病情的观察: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严密监测血气分析、电解质等指标,以指导调整呼吸机参数。记录24 h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TP、ALB、PA等指标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比较(x ± s,g/L)

4 讨论

COPD患者因摄入量不足、炎性反应、高分解代谢和呼吸功增加等因素常常并发营养不良。随着营养不良进行性加重,可严重影响呼吸功能,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经口进食常常受限,可通过鼻胃管或静脉等途径给予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可增加呼吸肌的收缩力,防止和延缓呼吸肌疲劳,还可使二氧化碳生成减少,达到降低通气的需求。但单纯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肠道缺乏食物有效刺激和难以满足肠道自身营养,易使肠黏膜萎缩,肠道通透性增高,使肠道菌群或内毒素易位,导致肠源性感染的发生。肠内营养具有维持肠道黏膜细胞的正常结构,保证细胞间连接和绒毛高度,保持黏膜的机械屏障作用;维持肠道固有菌群的正常生长,保持黏膜的生物屏障作用,减少肠源性感染率等优点[2]。两者各有利弊,根据患者存在个体差异,能结合患者的整体机能状态和经济能力等综合考虑,两者需合理搭配,取长补短,阶段性转换,这样才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支持过程中心理护理、出现的并发症的护理、气道管理等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作用。

[1] 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

[2] 许风雷,买苏木,董旭南,等.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对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6,13(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