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瑜,徐爱群,谭雅仪(广东省开平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开平 529300)

抑郁症是指一种临床常见的心理障碍,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主要的临床特征为长时间的心情低落,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自杀行为。经过多年的医学研究,学者已经发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于抑郁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喹硫平[1]。为了证明该观点,选择34例抑郁症患者给予帕罗西汀合并小剂量喹硫平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68例抑郁症患者,男30例,女38例,年龄23~44岁,平均(29.86±3.54)岁,病程为3个月~2年。入选标准:严格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来选取患者:年龄在20~45岁之间;在治疗之前未服用任何抗抑郁药和抗精神药;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在20分以上;无其他严重疾病;非妊娠、哺乳期妇女。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给予观察组口服帕罗西汀合并小剂量喹硫平治疗,开始治疗时,患者每天口服帕罗西汀10 mg,喹硫平25 mg;随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剂量,最高每天口服帕罗西汀40 mg,喹硫平200 mg。给予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开始治疗时,患者每天口服帕罗西汀10 mg;随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剂量,最高每天口服帕罗西汀40 mg。若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则需在口服帕罗西汀的基础上,每晚服用阿普唑仑0.4 mg。给药治疗8周,每8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采用HAMD减分率评定标准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分,减分率计算方法: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根据所得分数将临床疗效分为4级,痊愈≥75%,50%≤显效≤74%,25%≤有效≤49%,无效<25%。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8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15例(44.1%),显效12例(35.3%),有效5例(14.7%),无效2例(5.9%),总有效率为79.4%;对照组患者治愈9例(26.5%),显效10例(29.4%),有效9例(26.5%),无效6例(17.6%),总有效率为55.9%。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3.1 抑郁症发病机制:在组织学上,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都没有明确的解释,也没有明显的体征和异常的实验室指标。现在比较公认的有3种说法,遗传因素、生化因素、心理—社会因素。①遗传因素: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的人群,患病概率越高,尤其是一级亲属患病的概率远远高于其他亲属,完全符合遗传学规律[2]。②生化因素:儿茶酚胺假说是指抑郁症是由于患者的大脑中的突触间隙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下降所引发的。另一种说法是5-HT和NE受体敏感性超敏假说,是指患者因为长期摄取抗抑郁药,且是在选择性5-HT的基础上摄取抑制剂,如SSRI、SNRI,导致患者的大脑突触间隙这些神经递质的浓度骤升,由此而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症。③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是由于患者受到重大事件的刺激,或者是长期处于不愉快的情感生活中,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症。

3.2 药物治疗:对于抑郁症的药物治疗研究一直都是医学界上主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多年的研究,学者发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于抑郁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喹硫平。喹硫平对多种神经递质受体产生明显作用[3]。患者口服喹硫平,可以让药物对患者脑内的五羟色胺(5HT2)受体产生高度的亲和力,并对多巴胺D1和多巴胺D2受体产生亲和作用。

3.3 临床效果:本研究中,帕罗西汀合并小剂量喹硫平治疗抑郁症的总有效率为79.4%,疗效显着,且无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值得推广。

[1] 余柳霞,蒋庆飞,朱跃华,等.帕罗西汀合并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对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1(23):158.

[2] 闫景新.氯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双盲对照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11(3):170.

[3] 蒋彩霞,杨小男,梅其一,等.喹硫平和帕罗西汀单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的随机对照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10,37(5):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