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爱霞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人民医院,陕西 榆林 719000)

周围性面瘫就是面部肌肉瘫痪的意思,其是由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经受到损伤而引起的,也叫做面神经麻痹[1]。在治疗中当前多采用针灸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同时面瘫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还应该配合积极的行为干预,这样可以促进面瘫的恢复[2]。笔者具体探讨了行为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4例。入选标准: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排除合并严重糖尿病、精神病、严重高血压和心力衰竭者;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19~67岁,平均(45.34±3.29)岁,平均病程(3.42±0.33)个月。疾病程度:轻度36例,中度20例,重度8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与疾病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两组都采用针灸治疗,取穴风池、翳风、太阳、下关,将针刺局部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针灸针施行针刺,深度约0.5~1.0寸。行平补平泻手法,10 min提插捻转1次,1次/d,治疗7 d。在护理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饮食以高钙、高蛋白饮食为主,放松心情、充分休息,常规进行面部功能锻炼。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综合性的行为护理,积极进行热敷行为干预,用生姜末局部敷于面瘫侧,30 min/d,用温湿毛巾热敷面部,2~3次/d,并在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耐心做好安慰和解释的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从而使患者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情绪稳定,提高治疗的效果。选择电理疗机进行电疗,在前额、眼、鼻的周围用时强时弱的电流刺激,时间为700~1 000 ms,停止3000 ms,每次通电5~10 min,1次/d。两组干预周期都为7 d。

1.3 疗效标准:显效:肢端麻术、疼痛、乏力明显减轻,自觉症状消失;好转:肢端麻木疼痛、乏力轻度减轻,自觉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无达到上述标准。显效+好转=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疗效对比采用χ2分析,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而对照组有效率为78.13%,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两组在治疗期间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表1 两组治疗疗效对比(例)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又称“口眼歪斜”,主要症状为突然一侧面肌瘫痪,面部表情动作消失。现代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是由于受到风寒的刺激,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发生痉挛而发生的[3]。在治疗中,针灸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纤维的收缩,减轻对神经的损害。同时其可以加速面神经炎性反应局部的淋巴循环,促进面神经炎性反应的消除和水肿的吸收,从而有利于病损面神经功能的恢复[4]。

而在护理中,面瘫后自我锻炼、按摩、理疗非常重要。可采用温湿毛巾热敷面部,以改善血循环;可积极应用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运动,训练时按体操节奏进行,每个动作做二八呼或四八呼[5]。可按照健侧肌运动方向按摩患侧,因面肌非常薄,按摩用力应柔软、适度、持续、稳重,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为宜。可进行低频电疗,注意一旦麻痹恢复运动,即应终止电理疗,否则也可引起面肌痉挛。同时面瘫多为突然起病,患者在心理上难以承受,常会产生恐惧、担心等心理,所以面瘫患者的心理护理液是不可忽视的[6]。本组资料中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而对照组有效率为78.13%,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总之,行为护理应用于周围性面瘫患者中能有效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1] 王东梅,赵滨滨.耳压、中药熏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J].中医药信息,2013,30(1):110.

[2] 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813-814.

[3] 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90-91.

[4] 黄冬娥,吴 强.吴炳煌教授针灸治疗面瘫的经验[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6(1):30.

[5] 夏泉源.临床护理(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8-389.

[6] 任秋霞.1例亨特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