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华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福建 福州 350015)

子宫肌瘤是人体最常见的肌瘤之一,也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的女性[1]。目前对于黏膜下肌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进行手术治疗,而传统的开腹治疗创伤相对较大,恢复较慢,不利于预后发展。而由于宫腔镜电切术的发展,越来越被大众所认可[2]。因此,本文以病例随机对照展开,探讨超声监测下宫腔镜电切治疗Ⅱ型黏膜下肌瘤的效果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挂号顺序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21~46岁,平均(38.25±8.53)岁;观察组患者中年龄22~51岁,平均(37.54±6.31)岁。纳入标准:①所有均符合Ⅱ型黏膜下肌瘤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对于手术均耐受[3];③年龄均在18岁以上;④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①有麻药禁忌者;②生殖器官有恶性病变;③有盆腔炎患者;④肌瘤病变的患者。

1.2方法:在对黏膜下肌瘤患者进行治疗前要阴道清洗,并且禁食禁水6 h以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首先使患者取平卧位,然后术前给予麻醉消毒,于患者的耻骨部位做横切口进行开腹,进入盆腔,仔细探查盆腔的情况,明确瘤体的状况,确定切口,使用组织钳将瘤体和周围组织进行剥离,切除肌瘤组织,再将多余的蒂部组织进行切除,然后进行腹腔缝合,最后将盆腔清洗干净,完成手术[4]。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监测下宫腔镜电切治疗。我院选用的超声仪器是美国GE公司提供的超声诊断仪器,探头频率设置为3.5 MHz,宫腔镜使用的是德国连续灌注型宫腔电切镜,切割功率为100 w,凝固功率为35 w。术前对患者进行消毒麻醉,扩张宫口,并选用0.9%的NaCl注射液进行灌流膨宫,首先进入宫腔镜,明确肌瘤的大小、形态、数目和位置等基本情况,以确定最佳的电切方案。若是无蒂肌瘤,应该利用电切环沿着瘤体切开肌瘤包膜,电凝止血。如果为有蒂肌瘤,应该利用环形电机将瘤体切除,取出病变组织[5-6]。因为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还有生育的要求,所以肌瘤突出部位将表面子宫和内膜切开,取出病变组织,最后进行电凝止血。手术完毕后,进行球囊压迫,取样送检。所有患者在术后均使用抗生素治疗3~5 d。

1.3观察指标:①分别56例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手术时间和下床、住院时间越短,代表患者恢复情况越好。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主要从腹痛、肌瘤清除不彻底、子宫粘连、子宫穿孔等方面进行比较。

2 结果

2.156例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观察组28例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56例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有腹痛、肌瘤清除不彻底、子宫粘连、子宫穿孔等发生。对照组黏膜下肌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要明显多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越来越被大众所认可,宫腔镜电切手术被作为治疗黏膜下肌瘤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目前,针对黏膜下子宫肌瘤在临床中多用超声检测方式进行检查,也是临床最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这种方式可显示子宫的大小、形状的规则和肌瘤的数目、大小和部位[7]。在各类肌瘤中,黏膜下肌瘤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痛经,月经量增多。传统的开腹手术可以将病灶取出,但是该手术操作时间长,且术中出血量大,不利于患者恢复,且该手术的并发症多,不能够彻底清除肌瘤,容易给患者的术后恢复带来不便影响,而采用电切的方式将病灶组织彻底清理,并用电凝进行创面修复,不会破坏子宫内膜,不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创伤小,术中出血小,无病灶残留,有利于术后尽快恢复正常[8-9]。因此,在黏膜下肌瘤的治疗过程中,除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外,宫腔镜电切手术应用广泛,且效果较好。本研究中,观察组28例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看出,在超声监测下进行宫腔镜电切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痛苦的发生。但是,黏膜下子宫肌瘤发病原因迄今为止还不明确,若患者的病症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发生,影响子宫机能,严重还可危害患者不孕,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了不良影响,所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才是治疗根本[10]。因此,良好的手术治疗方式至关重要,而传统开腹手术仅在患者病情控制上效果较好,而宫腔镜下电切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恶化,减少并发症发生,在临床上效果显着[11]。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有腹痛、肌瘤清除不彻底、子宫粘连、子宫穿孔等发生。由表2可知:对照组黏膜下肌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要明显多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超声监测下宫腔镜电切治疗用于Ⅱ型黏膜下肌瘤临床效果显着,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指标,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