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春雷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无锡 214174)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多见于5~15岁儿童群体中,已成为儿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且据临床数据显示,MPP存在逐渐低龄化的发展趋势[1]。目前,MPP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据多项临床研究发现,MPP的发生与炎性因子等因素存在密切的关联,炎性因子可直接或间接参与到机体的炎性反应、免疫反应以及免疫损伤中,甚至造成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血液系统等肺外系统的受损[2],因此,可将MPP患儿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应用于MPP的诊断及治疗中,以掌握患儿的病情程度。在此,本文对外周血炎性因子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临床变化及意义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纳入本次的研究,按照病情程度分为重症组(30例,热程超过14 d,胸部X线片显示大片实变影,肺部体征重)与轻症组(30例,热程少于14 d,胸部X线片显示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炎,肺部体征轻),另选择30例同期体检正常的儿童作为本次研究的健康组。健康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15岁,平均(5.4±1.2)岁;轻症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14岁,平均(5.46±1.3)岁;重症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15岁,平均(5.5±1.1)岁。三组儿童的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纳入、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临床资料较为完整;患儿家属均在知情前提下自愿参与。②排除标准:存在呼吸道感染史的患儿;存在免疫相关疾病史的患儿;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儿。

1.3检测方法:所有患儿均于清晨采集外周静脉血,随后经相应的炎性因子检测:C-反应蛋白(CRP):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检测;降钙素原(PCT):通过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进行检测。

1.4观察指标:对比三组儿童外周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炎性因子的水平。

2 结 果

重症组患儿外周血CRP、PCT以及MMP-9含量明显高于轻症组及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儿童外周血中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MPP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其引起的并发症也存在明显的增长趋势,若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极可能造成患儿多器官功能受损及衰竭等情况,严重程度下甚至引发死亡。但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MPP患儿的临床表现往往缺乏一定的特异性,且体征差异较大,因此,无法通过临床症状及体征的表现进行病情的鉴定,多以MP检测作为MPP的主要诊断方式。但患儿体内的MP特异性抗体通常在感染7 d后方可被检出,且MP对营养方面的要求往往较高,生长颇为缓慢,无法为早期疾病的诊断提供及时的参考依据[3]。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诱导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包括CRP、PCT以及MMP-9等,其中CRP是由肝细胞合成的常见炎性反应标志物,可在急性组织损伤后出现快速的上升,又可随着病情的改善迅速下降[4],因此,临床常将CRP作为急性期及严重期的重要衡量指标。据临床显示,正常者血清中,其CRP通常处于极低水平,细菌感染后可出现显着升高,但在病毒及支原体感染中,其上升幅度往往低于细菌感染[5],因此,CRP指标变化对细菌感染的鉴定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PCT是一种蛋白质,当机体出现严重的细菌或真菌等感染时,其水平会出现明显的升高,但轻微的感染及过敏等情况时,并不会出现PCT的升高,因此,临床多将其作为全身性细菌感染的重要诊断标志,来反映全身炎性反应的活跃程度[6]。而MMP则是一组拥有大量共同化性质的蛋白酶,可参与全身组织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当机体出现感染时,其炎性反应可造成白细胞介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等多种细胞分泌的增加,从而导致血清中MMP水平的升高[7]。

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重症组患儿外周血CRP、PCT以及MMP-9含量均明显高于轻症组及健康组。由此可知,以上炎性因子水平与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明显的相关性,可将其应用于MMP疾病的临床诊治中,对该疾病的鉴定、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评估均具有积极的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