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田腊玉+陈永梅

摘要:目的 探究品管圈活动在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患儿50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风险管理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整体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人员素质自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有提升儿科护理质量,降低儿科护理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儿科护理;风险管理

儿科护理是一项需要足够专业性、合作性与组织性的实践护理活动,需要医护人员、患儿与患儿家长或监护人的共同合作。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不具备足够的表达能力表述自己的感受,而家长或监护人常常会爱护心切,容易敏感,无形中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与工作压力。儿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问题包括用药错误,导管相关性感染、药物渗出、刺伤等[1]。为降低儿科护理风险,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本院进行此次实验,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患儿500例,所有患儿均有家长或其他监护人陪同,所有家长或监护人知晓实验内容并签署实验同意书。按照患儿的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就诊顺序为1~250号的患儿列为观察组,观察组共有患儿250例,其中男患儿有157例,女患儿有93例,年龄10个月~6岁;就诊顺序为251~500号的患儿列为对照组,对照组共有患儿250例,其中男患者163例,女患儿87例,年龄10个月~7岁。对比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结果(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 接受常规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常规的检查,按照医嘱用药,做好对症护理和日常护理;向患儿的家长或监护人宣讲必要的护理知识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帮助提升家长或监护人的护理质量;及时解答患儿家长或监护人的问题,详细观察患儿的病情发展变化,当出现异常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1.2.2观察组 给予品管圈护理风险管理方式:①成立品管圈小组并命名:选取本院儿科护士15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4名,副主任护师1名为品管圈小组成员,并将此次品管圈小组活动命名为“暖心天使圈”;由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确定品管圈的活动内容和活动目的,并与护师确定好执行方案,随后由整个品管圈小组共同执行;护师负责对护士的监督工作,主管护师与副主任护师不定期进行监督工作,保证品管圈活动的执行力与临床护理质量;所有小组成员都要参加品管圈课程培训,清楚并掌握品管圈的本质、意义、精神及活动内容[2];在品管圈活动实行过程中,每2 w组织一次会议,汇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保证活动质量;②品管圈活动的详细步骤:护理人员在完成培训后开始实行并注重临床现状调查,对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问题分析,结合此次活动的意义与目的确定品管圈活动的解决方案与实施目的,对实施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③发现问题并确定目标[3]:从患儿、医护人员及本院的护理环境等方面讨论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问题:患儿方面:患儿的年龄太小,依从性差;患儿家长或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依从性差;患儿家属对医院环境不了解,患儿的护理流程不熟悉,很容易出现焦躁的情绪。医护人员方面: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够,责任心不强;缺乏足够的沟通技巧,很容易与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发生口角;对相关护理知识及注意事项宣讲不到位,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高低不齐,工作量大。医院环境:没有足够的标识和提示牌,影响患儿检查看病的流畅度;报告单中的信息过于专业化,患儿家长无法理解报告单中的信息;病房床位较少,不能满足患儿的需求。此外,本院没有合理的配置好人力资源,导致部分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明确各个岗位及个人的责任;没有制定并执行良好的护理质量监管方案。品管圈活动的目的是提升儿科护理的质量,降低儿科护理中的风险。④制定方案[4]:?訩加大对护理人员责任心与服务理念的培训,让护理人员了解到儿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具备足够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访标准化及信息化流程:推广使用电子病历,规范并简化书写流程,避免医护人员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护理文件方面的书写;规范化、标准化医护人员的服务流程,让患儿家长或监护人感受到护理团队的专业性,进而提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依从性,支持并理解护理人员工作;?訫合理规划人力资源:根据儿科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的安排排班,在周一至周五上午患儿入院或输液的高峰期增加排班的护士人数,以保证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在其他较为空闲的阶段则减少排班人数,合理安排护理人员调休,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訬改善儿科就诊环境:在就诊大厅设置问询台,为患儿家属及监护人解答相关的问题及表便民服务;在显眼处张贴就诊流程及相关的指引牌;在易滑、易摔、易撞得贴上警示标语,提醒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小心。

1.3效果评判 6个月后,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了解患儿家长或监护人的满意度,有专门的人员统一发放并收回,共计发放500份,收回500份,回收率为100%。分别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素质自评量表,由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患儿家长或监护人、相关的医护人员及被评价护理人员共同完成。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8.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的满意情况 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在接待、服务用语、技术操作和就医流程方面明显优于对于对照组,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巡视与环境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结果(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整体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护理人员素质自评量表结果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人员素质自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品管圈是一种通过员工自愿参加,发挥全体优势,集思广益的一种较为活泼、多变的管理形式[5]。许多研究都发现,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升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由此可以认为,品管圈活动也势必会促进儿科的护理方向管理,提升儿科的护理质量。实验中的品管圈活动主要通过主题选定、确定活动内容与目的、收集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来达到降低儿科护理风险的目的。

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和素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品管圈活动不仅致力于改善患儿的护理质量,同时业注重提升整个护理团队的素质。为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提供必要的内在条件,为改善儿科护理质量提供必要的基础。

综上所述,本院认为品管圈活动能有提升儿科护理质量,降低儿科护理的风险,提升整个护理团队的素质,值得在临床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秀珍,尹维宁,闰春明.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现状及防范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3,35(17):2660-2662.

[2]彭鹏,赵萍.品管圈活动在儿科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2):196-197.

[3]钟小雁,罗剑平.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107-108.

[4]李平.儿科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92-94.

[5]高元芝.品管圈在医院优质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的效果评价[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18):100-102.

编辑/罗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