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秦刚新+荀世宁

摘要: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温阳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要求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加益气活血温阳方中药汤剂,两组治疗均为12 w。结果 总体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9.38%)。阳气虚、瘀血阻滞症状积分方面,差异显着(P<0.05)实验室指标方面: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排泄率等均有下降,治疗组的上述实验室指标下降的更为明显(P<0.05)。结论 益气活血温阳方中药对阳气虚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有效,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实验室指标。

关键词: 益气活血温阳方;阳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肾病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3-0117-0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据WHO数据显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糖尿病,在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成为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医中药在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中的治疗和预防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笔者将在常规使用西药的基础上,应用益气活血温阳方汤剂治疗阳气虚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一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来源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肾病科及门诊就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收集时间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集病例总共6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3例,男15例,女18例,平均年龄(54.24±7.7);对照组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53.32±8.3)岁;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等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参照 1999 年 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早期糖尿病肾病(DN)诊断标准采用国际公认的丹麦学者Mogensen的糖尿病肾病(III期)的分期标准,同时符合中医阳气虚血瘀证型者。

1.3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①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符合糖尿病肾病Ⅲ期诊断标准;②符合阳气虚血瘀证(中医诊断标准);③纳入患者年龄18~75岁,且无妊娠或哺乳;④知情同意,志愿受试。排除标准:①治疗期间对中药及其他药物过敏者;②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者,如:近期有酮症酸中毒、严重感染者;③生心脑血管以外的、严重肝功能衰竭等合并症,不能合作者;④不能按时服药者造成无法判断疗效者,资料不全者,工作地点经常变动者;⑤治疗期间参加其他药物临床研究者。

1.4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西医常规治疗,控制血糖,适当运动,合理的糖尿病肾病饮食,监测血糖,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温阳方(生黄芪30 g、太子参15 g、金樱子15 g、芡实15 g、粉葛10 g、生地10 g、仙灵脾15 g、丹参15 g、麦冬12 g、红花10 g、茯苓15 g、山药15 g、僵蚕10 g),3次/d连服12 w。(药材统一要求:益气活血温阳方中药制剂均由陕西中医药大学煎药室统一煎制成浓缩液,每袋200 ml,分早晚2次,温服)。

1.5观察指标

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排泄率等,于治疗第1d记录1次、治疗第12 w记录1次。

1.6疗效判定

完全缓解:治疗后尿蛋白排泄率恢复正常(<20 ug/min),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显效: 治疗后尿蛋白排泄率较治疗前下降>70%,症状改善。有效:治疗后尿蛋白排泄率较治疗前下降30%~70%,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后尿蛋白排泄率下降<30%或未下降而有升高趋势,症状无好转。

1.7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中医证候评分和治疗前相比,减少在90%以上;显效:中医证候评分和治疗前相比,减少在70%以上;有效:中医证候评分和治疗前相比,减少在30%以上;无效:中医证候评分和治疗前相比,减少在30%以下。计算公式: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8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收集采用SPSS19.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若 P<0.05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若P>0.05无差异,则认为无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x±s)表示。

2 结果

2.1治疗前后综合疗效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组在改善早期DN患者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的比较,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排泄率(UAER)比较,见表4。

3讨论

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病机理与糖代谢异常、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血管活性因子、细胞因子遗传等诸多因素相关。糖尿病肾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肾病范畴,早在《内经》时代就有记载,《景岳全书·干渴》:“三消之病,三焦受病也。上消者,渴证也,随饮随渴,以上焦之津液枯涸,.....故又名肾消也。”糖尿病肾病早期无突出症状,仅表现为尿蛋白排泄率增加;中期可表现为尿中泡沫增多,出现水肿等,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可出现蛋白,肾功能各项指标尚正常;晚期肾脏功能损害日益加重,失代偿期可表现乏困无力、腰酸痛、夜尿频多、水肿、食欲减退、面色无华等,甚至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大小便不通,出现多器官、多系统损害,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紊乱,终成中医的“关格”危候。目前对消渴肾病还没有特殊的药物治疗。一般认为在疾病早期,通过严格有效的控制血糖、血压等能够减少并发症出现,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和分型,国内学者没有统一意见,大多学者认为是本虚标实,虚实并见[1],余海源等[2]认为,糖尿病肾病病机根本是气阴两虚,瘀血阻滞为标。气虚则血行不畅成瘀,阴虚易化生内热,灼液耗血亦可成瘀,阴虚又可损及阳气,最终可导致阳气虚衰,无力温煦,寒邪内生,瘀阻肾络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瘀血在糖尿病肾病中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杨霓芝等[3]认为糖尿病肾病早中期病变多以气阴两虚、脾肾气(阳)虚为主证,并且因病程迁延,“病久必瘀”,故病变无论在何时期,均夹血瘀存在。我们在临床上采用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法治疗阳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温阳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改善患者各项症状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患者尿蛋白定排泄率,有一定治疗和延缓糖尿病肾脏损害的作用。

全方中生黄芪、太子参、山药补肺脾肾之气;粉葛、生地、麦冬滋阴生津;金樱子、芡实收敛固涩;仙灵脾温阳化气;丹参、红花、僵蚕活血化瘀通络。全方有益气温阳,活血化瘀之效,对于阳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尤为合适。现代药理研究:黄芪具有补气、固涩精微的作用,现代研究,舒红等[4]研究表明黄芪有效成分能诱导肾脏内皮细胞向成纤维细胞转化,具有抗肾脏纤维化的作用。金樱子中的化学成分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血糖、血脂的作用[3]。其提取物还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蛋白尿,升高总蛋白,兼有升高白蛋白作用,另有研究显示其提取物能缓解肾损伤[5]。芡实其有效成分能够不同程度的降低血糖水平,并且还能改变胰腺的形态,能够降低尿蛋白,减轻肾脏的负担,保存健存的肾功能[6]。

本研究表明,益气活血温阳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因此我们认为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上此方法是有效、可行的,也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伟令,王兴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进展[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2):121-122.

[2]余海源,邹建琴.从瘀论治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4):438-439.

[3]杨霓芝,李芳,徐大基.糖尿病肾病分期辨证治疗的探讨[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1(11):1041-1042.

[4]舒红,王俭勤,王雅,等.黄芪毛蕊异黄酮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内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03):753-755.

[5]陈敬民,李友娣.金樱子醇提物对被动型Heymann肾炎大鼠的药理作用研究[J].中药材,2005,28(5):408-409.

[6]杨晓曦,张庆林.中药芡实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5, 42(2):162-163.编辑/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