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文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便秘的疗效。方法 对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80例糖尿病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治疗,饮食、健康教育的护理,观察组使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便秘,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总有效率及首次排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在治疗糖尿病便秘上具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糖尿病;便秘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4-0156-02

糖尿病便秘是糖尿病引起的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血糖难以控制的常见的一个因素[1-2]。对于心脑肾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也是导致疾病加重甚至出现猝死的一个重要诱因,因此保持大便通畅是辅助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重要环节。穴位贴敷[3]可使中药直接通过穴位皮肤吸收,作用直接,不经肠胃,用药安全且易操作。我科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使用穴位贴敷,同时予以精心护理,取得了显着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8月于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80例,随机平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糖尿病诊断标准[4]:采用201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①糖化血红蛋白≥6.5%;②空腹血糖≥7.0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 h内无热量摄入);③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 h血糖≥11.1 mmol/L;④在对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有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⑤在无明确高血糖时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①~③。便秘诊断标准:采用2005年出台的罗马Ⅲ标准作为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①排便感到费力;大便为块状便或硬便;有不尽感;有肛门直肠的阻塞感;需要人工方法辅助;每周少于3次排便;②如果不使用浑剂则很少见到松散便;③诊断肠易激综合症依据不充分。观察组40例,男18例,女21例,平均年龄(55.52±2.83)岁,平均病程(12.48±2.75)月,平均排便间隔时间(5.76±2.08)d;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0例,平均年龄(54.31±2.78)岁,平均病程(11.73±2.51)月,平均排便间隔时间(5.42±2.21)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糖尿病便秘患者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5]。①指导患者饮食合理平衡,根据病情增加脂肪、高纤维食物及水的摄入,避免过度煎炒、辛辣及酒精刺激,避免过食生冷;②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以培养和保持排便的条件反射;③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由护士及家属协助进行简单的被动运动;④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了解患者压力,主动进行护理干预,给予适当的调节及开导,使其能配合医生的诊疗计划。口服麻仁软胶囊(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出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40031)1~2粒/次,1次/d,疗程同观察组。

1.2.2观察组 在一般护理常规的基础上进行中药穴位贴敷[6]。配方:大黄30 g,芒硝30 g,黄芪30 g,当归30 g,冰片10 g。研磨成粉后密封保存,使用前由护士取生姜汁与药粉调成糊状,调成直径约1 cm的药丸,使用清水或75%酒精棉签清洁神阙穴后,将药丸置于神阙穴处。使用3M敷贴进行穴位贴敷,持续贴敷6 h,若出现排便即可取下,未出现排便超过6 h后也取下,每日进行更换。操作前应观察穴位处有无感染或损伤,穴位贴敷后观察局部皮肤变化,若出现疼痛或烧灼感应提前取下,严重甚至出现破溃者应使用外敷烧伤药膏进行处理。

1.3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2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愈:大便正常,与排便困难有关的自觉症状消失;显效:排便症状明显改善,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时间在72 h内;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 d或便质干结改善;无效:便秘及其他症状无改善。每天询问两组患者排便情况并做好记录,治疗7 d后进行疗效评价。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评价

观察组痊愈8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00%;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47.50%。两组患者效果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着性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2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5.23±1.52)h,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10.84±3.31)h,两组效果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着性明显(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便秘,此法既有药物又有穴位的双重治疗作用[7]。药物经局部皮肤组织吸收,使中药极少经过肝脏及消化道,即避免了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中药成分的分解破坏,同时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弥补药物内治的不足。

本次研究中选用方剂使用大黄、芒硝、当归、黄芪、冰片五种中药研磨后调和而成,增强了穴位贴敷的排便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大黄主要含蒽醌类衍生物,是致泄的活性成分[8];当归、黄芪具备改善受损伤β细胞的功能,也可抑制血糖升高[9];冰片可扩张毛细血管,增加皮肤的渗透吸收[10]。诸药合用,对糖尿病便秘患者泻下通便效果更加明显。单取人体经络之总枢的神阙穴有着疏通经络温通散结之力[11]。中医认为,脐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是肾间动气之处,神阙穴与脾、胃、肾三者关系最为密切,刺激该穴能通过脐部的经络循行速达病处。现代医学研究同时证明在脐部给药比其它透皮部位更容易吸收,生物利用度更高[12]。

本次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总体疗效进行比较,可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首次排便时间上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总之,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便秘方便、有效、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钱荣立.解读美国糖尿病学会与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关于“以患者为中心的2型糖尿病高血糖管理方案”的立场声明[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1(21):5.

[2]王慧珠.以患者为中心的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管理——美国糖尿病协会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的共识[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1):7.

[3]徐春元.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便秘4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7):71-72.

[4]邓子玄,周健,贾伟平.2014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医学诊治标准更新内容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4,6(3):66-73.

[5]解辉,王希香,邹洪敏.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便秘患者的影响[J].天津实用医药,2013,30(8):232-233.

[6]万艳芳.中医穴位敷贴治疗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5(1):139-140.

[7]于心同,杨文佳,陈云飞.中药穴位敷贴的临床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医药信息,2013,30(4):61-63.

[8]罗培,徐象珍,谭正怀.大黄游离蒽醌致泻作用机制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3):88-90.

[9]周文博.浅析当归在药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1, 24(4):414.

[10]王宏,王俊芳,谢海林,等.冰片对中药复方制剂中大黄酚的鼻粘膜与皮肤透过吸收作用研究[J].现代中医药,2008,18(1):55-57.

[11]谢佳宏,韩淑丽.中药穴位贴敷近5年临床应用概况[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4):26-28.

[12]吴桂华,孙通华,崔艳霞,等.穴位贴敷的临床实验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