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晨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250022)

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张 晨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250022)

目的 探究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40例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静脉滴注茵枝黄与白蛋白,同时给予蓝光照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诱导阶段给予7.5 mg/次,每间隔10 h静脉滴注1次,诱导治疗12 d;维持治疗阶段10 mg/次,1次/d,静脉滴注给药,连续滴注3 d,维持治疗3~4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及病毒转归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各指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实验室各检查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给予大剂量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先天性CMV有显着疗效,加强副作用监测可有效减少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与采用。

更昔洛韦;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疗效分析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是新生儿常见感染病毒,可导致新生儿多器官受损,容易出现间质性肺炎等并发症,间接影响到新生儿智力、听力,易出现听力及智力障碍,严重影响到新生儿正常生长发育[1]。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感染后死亡率为12%~22%,存活患儿中有85%存在不同程度后遗症,抗病毒治疗依然是临床治疗先天性CMV的首选,更昔洛韦是一种光谱高效的DNA病毒药物,该药物对CMV抗病毒活性较强,在治疗CMV上有广泛应用。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40例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探究更昔洛韦的应用方法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40例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作为此次研究样本,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感染消化学组制定的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血清标本CMV-IgM(+)或者血/尿CMV-DNA(+)。将40例患儿分为两组对比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各20例。实验组中,男11例,女9例,出生时间1~36 d,平均(18.5±2.5)d,体重2 300~3 120 g,平均2 710 g,有5例患者出现青紫窒息。对照组患儿中,男12例,女8例,出生时间1~34 d,平均(17.5±3.8)d,体重2 100~3 108 g,平均2 604 g,3例患儿出现青紫窒息[2]。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包括年龄、性别、出生时间及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用药治疗两组患儿静脉滴注茵枝黄与白蛋白,同时给予蓝光照射,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更昔洛韦(湖北科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817,规格0.25 g),用药方法为:诱导阶段给予7.5 mg/d,每间隔10 h静脉滴注1次,每次滴注时间>1 h,诱导治疗12 d[3]。维持治疗阶段给予更昔洛韦10 mg/d,1次/d,静脉滴注给药,连续滴注3 d,每次滴注时间>1 h,维持治疗3~4个月。

(2)用药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监测诱导治疗阶段每间隔3 d对血常规与肝肾功能检查1遍,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维持治疗阶段每周对血常规复查,每2~3周复查肝功能,依据副作用对用药剂量做出调整。

(3)复查项目治疗后对异常检验项目逐一复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及CMV-IgG/IgM(采用ELISA法检测)、CMV-DNA(采用RCR法检测)。

1.3 疗效判定

临床各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各指标恢复正常,CMV-DNA,CMV-IgM转阴为疗效显着。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15.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均数标准差(±s),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2检测统计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与转归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患儿肝脾肿大及黄疸、皮肤出血明显消除,体温恢复正常,原始发射及肌张力均恢复正常,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先天性CMV感染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表现转归对比[例(%)]

2.2 实验室结果转归对比

治疗后,对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血红蛋白、球蛋白、转氨酶等异常进行复查,实验组以上指标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着差异(P>0.05),详见表2。

2.3 更昔洛韦副作用

实验组患儿用药后2例出现血小板轻度增高,1例出现皮疹,经停药处理后好转,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与肝肾功能损伤。

3 讨论

本次研究选取病例均为先天性全身性感染,感染波及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各组织器官,均出现黄疸、贫血、肝脾肿大及球蛋白减少等临床特有表现,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实验室检查血清特异性抗体CMV-IgM有较高的阳性率,阳性率较特异性DNA检测高,可能与病毒间歇性排毒存在相关性[4]。更昔洛韦用药后副作用监测显示2例患者出现血小板轻度增高,与药物导致的骨髓抑制作用存在差异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发生机制是病毒在体内复制、传播,造成免疫病理性损伤[5]。由此,在治疗中对病毒复制进行控制非常有必要。常规抗病毒药物对病毒腺苷激酶有着较强的依赖性,耐药性非常容易产生,从而影响到疗效。更昔洛韦是一种新型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作为鸟嘌呤的核苷衍生物,可以在到达细胞后快速磷酸化形成单磷酸化合物,然后再经细胞激酶作用生产三磷酸化合物,在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细胞内有更快磷酸化过程,更昔洛韦通过竞争对病毒DNA聚合酶渗入到病毒DNA有效抑制,可以将DNA链延长,从而使病毒复制得到抑制,耐药性不易产生,进而疗效更为显着[6]。本次研究40例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确诊后均给予大剂量、足疗程更昔洛韦治疗,所有患者症状均逐渐恢复,且各个病毒学检查结果均恢复正常水平,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显示了更昔洛韦的显着疗效,而对照组中有5例患儿因激发细菌感染与腹水死亡。本次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一旦确诊为新生儿先天性CMV感染,就需要及早进行大剂量、足疗程的抗病毒复制治疗,及早将各临床症状减轻,进而使疾病发展得到控制,有利于将先天性CMV感染的病死率降低,还有利于并发症的减少,通过加强对药物副作用监测与血常规、肝功能的检查可及时发现,并且处理副作用,使用药更为安全有效。本次研究实验组采用更昔洛韦分为诱导阶段治疗与维持阶段治疗,诱导阶段剂量为7.5 mg/d,维持阶段剂量为10 mg/d,用药后经检测未发现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与其他毒副作用,显示了以上剂量用药是安全有效地。且与国外报道的大剂量、足疗程诱导与维持治疗结合用药方案疗效更为显着存在一致性[7]。

综上所述,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新生儿常见病,如果不能及时控制与治疗极容易对肝肾等重要器官造成较大损伤,危及新生儿生命,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剂量、足疗程的更昔洛韦治疗效果显着,具有副作用小、应用简单、方便、见效快等优点,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表2 两组先天性CMV感染患儿治疗前后实验室结果转归对比[例(%)]

[1]陈平洋.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湖南医学,2011,18(5)366-368.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感染消化学组.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13,37(7):397-399.

[3]韩玉昆,傅文芳,许植之.实用新生儿急救指南[M].沈阳:沈阳出版社,2014,23(18):574-577.

[4]李文汉,胡仪吉.小儿临床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0(14):339-340.

[5]李淑明.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7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6(13):228-231.

[6]贺晓日,陈平洋,王涛,等.不同剂量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8):641-644.

[7]陈平洋,贺晓日,王涛,等.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3,5(4):502-504.

Clinical Analysis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Throughganciclovir

Zhang Chen
(Qilu Children’S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Jinan,Shandong,250022,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ganciclovir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Methods40 cases of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August 2014 to Sept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wereaverage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including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Yin Zhi Huang and albumin and blue light irradiation therapy.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on the basis of such treatment,ganciclovir treatment was offered.(induction phase 7.5mg/kg,oneintravenous dripevery ten hour,12D induction therapy;maintenance treatment stage 10mg/ kg forone time every day,continuous 3D intravenous infusion,maintenance therapy 3 to4 months),clinical manifestation,laboratory examination and virological outcom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Result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after treatment,the indexes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laboratory outcom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after treatment,the index of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laboratory outcome of the control group,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congenital CMV,large dose of ganciclovir at early period prove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Strengthening side effects monitor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side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research andpromotion.

ganciclovir;neonate;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clinical analysis

张晨,博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巨细胞病毒感染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