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祺

急性胃穿孔属于急腹症中的一种,发病后需要及时处理,否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胃部分切除术[1],为了提升本病的治疗效果,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胃穿孔患者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中采取单纯修补术,并对其应用效果与胃部分切除术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胃穿孔患者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实验组包括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42~58岁,平均年龄为(50.2±3.3)岁,穿孔时间为1~36 h;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42~60岁,平均年龄为(51.1±3.8)岁,穿孔时间为1~37 h,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穿孔时间差异较小,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胃部分切除术,患者全麻下进行手术,患者取仰卧位,在上腹正中行手术切口,对腹腔进行探查,找出穿孔位置,清除组织渗出液,排空胃部的残留液体,使用氯化钠注射液对腹腔进行冲洗,切除胃部远端2/3的组织[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Bill-Roth 术予以治疗,止血后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后关腹,手术结束,术后给予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胃部单纯修补术,嘱患者术前6 h禁食禁水,并进行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同时给予输液治疗,保证有效循环血量。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后,开始手术治疗。患者在全麻下手术,取仰卧位,在上腹正中行手术切口,对腹腔进行探查,找出穿孔位置,清除组织渗出液,排空胃部的残留液体,使用氯化钠注射液对腹腔进行冲洗,使用7-0缝线缝合穿孔部位,根据穿孔大小确定缝合针数,大多数患者缝合3~4针即可,缝合后经大网膜固定并覆盖患处,并放置引流管,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疗效观察

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和分析。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实验数据,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fffff4描述,组间经t和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实验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例(%)]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例(%)]

3 结论与讨论

急性胃穿孔患者一般以急诊入院,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目前治疗本病的两种方法为单纯修补术和胃部分切除术,单纯修补术在手术操作上安全性更高,并且操作便捷,术中出血量较少,所以在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较低,由于对穿孔位置进行了修补所以残端瘘的发生率也较低。胃部分切除术术中操作流程比较复杂,对于组织的创伤性较大,并且术中出血量也相对较多,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也相对较大,导致患者恢复较慢。但是对于幽门梗阻和出血症状明显的患者来讲,此方法是比较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本次治疗中也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数据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单纯修补方法具有较好的治疗有效率,但是两种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5],以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做原则进行治疗。综上所述,在急性胃穿孔的治疗中,可首选单纯修补术,其临床治疗效果相对于胃部分切除术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 赵冬来. 单纯修补、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3):57-58.

[2] Wang Zhi.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gastric perforation with simple repair [J].Yunnan medicine,2016,37(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