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及对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1月北京市仁和医院收治的80例ACI患者的资料,根据溶栓后给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和观察组(40例,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血小板功能[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黏附率(PAdT)和血小板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凝血功能[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PAgT、PAdT和P-selectin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均延长,FIB水平降低,且观察组变化趋势更明显(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静脉溶栓基础上,静脉滴注替罗非班可改善ACI患者血小板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替罗非班;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血小板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09.0054.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9.018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其发病多与血管闭塞、神经损伤等有关[1]。静脉溶栓作为ACI的有效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通过药物溶解血栓,迅速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为心肌细胞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减少心肌损伤。对于部分患者而言,这种治疗方法能够获得显着的疗效,显着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然而,静脉溶栓治疗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出血情况。溶栓药物在溶解血栓的同时,可能影响正常的凝血机制,导致出血事件的发生,这种出血轻则为皮肤黏膜出血,重则为内脏出血,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且静脉溶栓有严格的治疗时间窗,多数患者易错过最佳溶栓时机,需要进行优化治疗。既往研究显示,溶栓后可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而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虽应用广泛,但部分患者仍会在早期出现神经功能恶化[2]。替罗非班为起效快、高效的血小板药物,可有效抑制血栓形成[3]。本研究旨在探讨替罗非班应用于ACI中的效果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1月北京市仁和医院收治的80例ACI患者的资料,根据溶栓后给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患者均20例;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55.24±7.38)岁;病程1~4 h,平均病程(3.11±0.12)h。观察组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21、19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54.76±7.13)岁;病程1~4 h,平均病程(3.16±0.07)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北京市仁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⑴符合ACI的诊断标准[4];⑵年龄≥18岁;⑶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24 h;⑷入院前未接受过其他相关治疗。排除标准:⑴近1个月内有手术史、重大出血史者;⑵合并颅内出血患者;⑶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器质性病变者;⑷伴有精神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者;⑸对本研究使用药物不耐受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国药准字SJ20160055,规格:50 mg/支)给药:总剂量为0.9 mg/kg,取总剂量的10%静脉推注,1 min推完,剩余的90%静脉泵注,1 h泵完。对照组:溶栓24 h后给予阿司匹林(Bayer AG,注册证号H20130339,规格:100 mg/片)100 mg/次,1次/d;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10,规格:75 mg/片]75 mg/次,1次/d,治疗14 d。观察组:溶栓结束后复查头部CT,给予替罗非班[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328,规格:50 mL∶12.5 mg(按C22H36N2O5S计)]治疗,以0.4 μg/(kg·min)静脉泵入30 min,然后以0.1 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48 h。在替罗非班治疗结束前8 h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剂量同对照组一致,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90%,则判定为基本治愈;4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和总有效率均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血小板功能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血小板指标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均延长,FIB水平降低,且观察组变化趋势均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ACI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的特点,病死率较高[6]。针对ACI的高病死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在发病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神经保护治疗等,可以有效减轻梗死面积,改善患者预后。此外,加强患者的基础疾病管理、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等也有助于降低ACI的病死率。溶栓可使闭塞血管再通,促进脑血流灌注,临床常采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其对血液循环中的纤维原亲和力低,对血栓内的纤维原亲和力强,是溶栓常用药物,但目前其疗效已达瓶颈,为提高整体疗效,常在溶栓基础上加用其他药物[7]。在ACI的治疗中,抗血小板聚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然而,传统的口服药物在抗血小板聚集方面因为吸收和代谢的原因,所以起效较慢。近年来,替罗非班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因其快速起效的特点而备受关注。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替罗非班,能够迅速发挥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为ACI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支持。其快速起效的机制可能与药物的高生物利用度和直接作用于血小板的机制有关。

IL-6、CRP和TNF-α在急性脑梗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能通过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等途径,影响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疗效更优,治疗后血清IL-6、CRP、TNF-α水平更低,提示在溶栓基础上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可减轻ACI患者炎症损伤程度。替罗非班在注射后可迅速起效,阻止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脑血流,具有脑保护作用。且有研究发现,替罗非班可通过刺激内皮细胞,使受损组织快速修复,从而避免或减少炎症因子富集和释放,继而减轻神经损伤,降低血清IL-6、CRP、TNF-α水平,提高治疗效果[8]。

替罗非班作为一种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在ACI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指标和凝血指标水平更优,提示静脉溶栓基础上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ACI患者血小板功能,抗凝作用良好。分析原因,替罗非班可阻断动脉粥样硬化部位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持续抗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作用,进而改善患者血小板指标,并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致使血流量增加和减少灌注损伤,达到良好的抗凝血、抗炎作用,提高梗死相关动脉的血流再通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9]。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提示替罗非班联合静脉溶栓治疗ACI患者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方案。可能是因为替罗非班具有起效快和半衰期短的优势,能够最大限度获得药物控制效果,短时间内抗血小板聚集,在停药后4 h内患者血小板功能可基本恢复,且药物经过肾脏代谢排出,能够安全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故而在静脉溶栓基础上联用替罗非班未明显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在静脉溶栓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李丽娜,刘震,张文友,等.发病4. 5 h内老年急性脑梗死接受介入治疗的预后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2, 41(8): 898-902.

董漪,董强.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现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8, 38(8): 685-688.

林兆信,陈海云,王景,等.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血小板参数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3, 39(16): 2292-2296.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 51(9): 666-682.

侯东哲,张颖,巫嘉陵,等.中文版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2, 34(5): 372-374.

陈霞,陈李平,陈菲,等.初发急性脑梗死流行病学特征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3, 34(3): 106-109.

刘步云,王微,李彩艳,等.不同阿替普酶剂量静脉溶栓对伴应激性高血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 20(5): 119-122.

郑祖锋,邱毅,季晓东,等.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与凝血指标的改变及其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5, 25(16): 2741-2744.

周详.替罗非班用于老年急性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大医生, 2023, 8(1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