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兢 吴克明 刘德安 周晓林 李建军 周卿

(1.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032;2.上海市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 200232)

精神分裂症患者除急性期需要住院治疗外,大多数的慢性期患者都在社区进行治疗,因此加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管理,尤其是以家庭为主的康复治疗尤为重要。自2009年起,我们对斜土社区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或监护人进行了有计划的康复技能和心理指导培训,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家庭康复模式,以提高精神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在册的慢性精神病患者。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1];②总病程3年以上并持续1年未达痊愈标准;③年龄18~75岁,无严重心脑等躯体疾病者;④有至少1位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无精神疾病史的家属或监护人与患者共同生活。

排除标准:①脑血管意外等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②酒精、可卡因、阿片类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③精神发育迟滞、人格障碍和神经症;④有冲动行为、伤人、自伤、毁物者。

1.2 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2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

1)对照组 维持常规门诊进行配药和随访,治疗药物以第二代抗精神药物为主。由专职医师负责定期上门进行随访,每次随访所需时间至少30 min/次/人。

2)干预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家庭康复干预。由专职医师对患者家属和(或)监护人定期进行康复技能和心理指导的培训,内容包括:①提供心理咨询,解答问题,帮助家属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②进行健康教育培训,讲授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知识和康复技巧,如掌握如何避免疾病复发、调控患者情绪、指导患者适应社会、引导患者功能训练、训练指导患者逐步回归社会等;③定期举办患者-家属座谈会,增加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开展患者康复联谊活动,促进其康复与回归社会。活动每月至少举行1次,1年进行1次综合评估。

3)采用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IQIP)[2]规定的标准,再入院率以出院31 d内因相同或相关疾病非计划再入院为标准,排除24 h内再入院的患者,本课题中病例采集范围为2~31 d,以便与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比较。

1.3 评定工具

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此量表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患者的精神状况,适用于多数的精神病患者,所有项目采用1~7分的7级评分法。各级的评分标准:1级为无症状;2级为可疑或很轻;3级为轻度;4级为中度;5级为偏重;6级为重度;7级为极重。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为O~2分的3级评分法:0分为无异常或仅有不引起抱怨或问题的极轻微缺陷;1分为确有功能缺陷;2分为严重的功能缺陷。量表评定使用前进行了培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随访12个月。干预组完成58例(96.7%),其中男28例(46.7%)、女30例(50.0%),平均年龄(41.3±14.3)岁,病程(7.5±3.2)年;脱落2例(死亡)。对照组完成53例(88.3%),其中男28例(46.7%),女25例(41.7%),平均年龄(47.0±12.3)岁,病程(5.4±3.6)年;脱落7例,原因为搬迁、出国、参加活动未达标准。两组性别经卡方检验,P>0.05;年龄、病程经t检验,P>0.05,干预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BPRS评分比较

干预1年后两组BPRS评分比较,干预组较对照组BPRS总分减少,其中焦虑、情感交流障碍、装相和作态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干预1年后两组BPRS评分比较(±s,分)

表1 干预1年后两组BPRS评分比较(±s,分)

注:两组比较*P<0.05

BPRS量表 干预组 对照组 P 值关注身体健康 2.64±0.30 2.81±0.34 0.518焦虑 1.79±0.42 2.46±0.48 0.029*情感交流障碍 1.76±0.41 2.29±0.44 0.037*概念紊乱 1.66±0.37 2.10±0.32 0.071罪恶观念 1.38±0.31 1.78±0.31 0.084紧张 1.79±0.41 2.14±0.31 0.125装相和作态 1.36±0.31 1.78±0.27 0.016*夸大 1.29±0.27 1.61±0.21 0.060心境抑郁 1.62±0.39 1.75±0.23 0.117敌对性 1.51±0.33 1.81±0.24 0.103猜疑 1.60±0.36 1.90±0.29 0.145幻觉 1.36±0.31 1.69±0.23 0.052动作迟缓 1.53±0.36 1.80±0.23 0.126不合作 1.48±0.34 1.76±0.34 0.191不寻常的思维内容 1.55±0.34 1.73±0.20 0.329情感平淡 2.52±0.35 2.68±0.39 0.275兴奋 1.50±0.35 1.68±0.42 0.791定向障碍 1.36±0.29 1.59±0.38 0.560总分 29.66±5.58 35.36±4.10 0.115

2.3 两组SDSS评分比较

干预1年后干预组较对照组SDSS总分减少,统计检验P= 0.024。其中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的社会活动、家庭内活动、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干预1年后两组SDSS评分比较(±s,分)

表2 干预1年后两组SDSS评分比较(±s,分)

注:两组比较*P <0.05

SDSS量表 干预组 对照组 P值职业和工作 5.57±0.98 6.71±0.97 0.085婚姻职能 5.27±1.07 6.29±1.05 0.132父母职能 5.18±1.07 6.42±1.04 0.065社会性退缩 2.19±0.77 2.96±0.94* 0.046家庭外的社会活动 1.76±0.66 2.67±0.88* 0.014家庭内活动 1.74±0.78 2.75±0.98* 0.042家庭职能 1.97±0.73 2.81±0.91 0.088个人生活自理 1.74±0.78 2.35±0.87* 0.041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 2.09±0.73 2.58±0.84* 0.045责任心和计划性 2.32±0.73 2.94±0.89 0.164总分 28.48±6.76 31.15±6.72* 0.024

2.4 两组再入院率比较

一年内干预组60例患者住院6次,再入院率为10.0%;对照组60例患者住院16次,再入院率为26.7%,干预组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 小结

精神分裂症占重型精神病的首位,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复发率及致残率均很高。本病的康复干预对预防复发和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本研究干预组BPRS和SDSS总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部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中干预组患者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社区-家庭康复干预效果显着。实践证明,家属在患者康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在家属帮助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特殊技能训练可以减轻或消除其精神症状[4]。开展社区-家庭康复干预等综合康复措施,不仅可提高家属对精神疾病知识的了解,进而主动介入和参与患者的医疗康复活动,而且使家庭环境和气氛更有助于患者的康复[5-6]。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家庭康复,更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提高其生活能力。

避免或延缓复发,是患者和精神卫生工作者共同的心愿。加强精神卫生工作,做好精神疾病的防治,对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8],社区化的精神卫生服务也是我们工作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75-79.

[2] 王坤, 马谢民.基于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的医院医疗质量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 2008, 28(5): 20-21.

[3] 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13.

[4] Liberman RP.Handbook of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M].New York: Macmillan, 1992: 89-90.

[5] 郭素芹, 吕路线, 李强, 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与社会支持的对照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 2003, 7(15):2198-2199.

[6] 朱玉珍, 邱健, 汤爱娣.护人培训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管理的效果分析[J].上海医药, 2012, 33(2): 47-48.

[7] 王丽琴, 陈燕, 钱春芳.重固镇居民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上海医药, 2012, 33(24): 39-40.

[8] 刘琳, 高彩凤, 岳淑英, 等.家庭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作用[J].护理学杂志, 2004, 19(5):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