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静,范勇,孟祥军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青岛 266034)



医疗事故鉴定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梁静,范勇,孟祥军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青岛 266034)

目的 分析医疗事故鉴定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及其与防御机制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对151例医疗事故鉴定病人采用PTSD清单(PCL-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防御方式问卷(DSQ)进行测查。结果 医疗事故鉴定病人的PTSD发生率为21.19%。不同性别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PTSD组SSRS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及利用度分显着低于非PTSD组(t=2.02~2.84,P<0.05、0.01);主观支持分高于非PTSD组(t=3.16,P<0.05)。PTSD组DSQ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掩饰因子分均显着高于非PTSD组(t=2.09、2.17,P<0.05)。结论 医疗事故鉴定病人PTSD的发生率高,但无性别差异;社会支持、防御方式与PTSD的发生有关。

应激障碍,创伤后;社会支持;防御机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是指个体对严重应激事件的一种异常精神反应,其核心症状为警觉性增高、创伤经历闪回性再体验、情感反应低下与回避行为。普通人群中PTSD的发生率为7%~12%[1]。 PTSD研究多是针对突发的自然、人为等灾难性事件;而对于医疗纠纷所致的PTSD的研究则很少。PTSD的发生除了创伤事件本身的影响外,还需要许多重要条件因素的参与,其中人格特征的个体差异性是重要条件因素之一,可以预测创伤个体转向创伤后反应的内化形式[2];而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减少PTSD 的发生[3-4]。本研究通过对医疗事故鉴定病人PTSD的分析,初步探讨防御机制及社会支持状况对医疗事故鉴定病人PTSD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1—2012年,委托青岛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病人151例,男79例,女72例;平均年龄(45.0±9.9)岁;小学学历26例,初中学历67例,高中及中专学历37例,大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21例。因医患双方各自原因终止医疗事故鉴定的有41例;经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的有71例;鉴定为医疗事故的有39例,其中妇科12例,骨科7例,普外科6例,神经内科3例,神经外科5例,心内科2例,心外科2例,血液科1例,B超科1例。

1.2测查内容及方法

1.2.1基本人口学资料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学历及疾病种类等。

1.2.2PTSD清单(PCL-C)[5]评分 进行症状评定,总分85分,分数越高,代表PTSD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按照评分原则,当受试者总分≥50分,诊断为PTSD的可能性大,50分的分界有较好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1.2.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6]评分 共有10个项目,包括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分及总分。

1.2.4防御方式问卷(DSQ)[6]评分 共88个项目,采用1~9级的评定方法。

1.3统计处理

采用SSPS 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着性。

2 结 果

2.1医疗事故鉴定病人PTSD发生率

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51份,收回率为100%。按照PCL-C评分,PTSD发生率为21.19%,其中女16例(22.22%),男16例(20.25%),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

2.2PTSD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PTSD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社会支持利用度分显着低于非PTSD组,主观支持分明显高于非PTSD组,差异有显着性(t=2.02~3.16,P<0.05)。见表1。相关分析表明,PCL-C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利用度分均呈正相关(r=0.172~0.197,P<0.05)。

2.3PTSD与防御方式的关系

PTSD组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掩饰因子分显着高于非PTSD组(t=2.17、2.09,P<0.05)。见表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L-C总分与不成熟防御因子分及掩饰因子分呈正相关(r=0.347、0.393,P<0.001)。

表1 两组社会支持各因子评分比较

表2 两组防御方式各因子评分比较

3 讨 论

本研究对医疗事故鉴定的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医学治疗中没有得到满意效果,甚至因为治疗原因身体遭受更大的痛苦后,病人PTSD的发生率为21.19%。低于突发群体事件受伤后PTSD的发生率41.4%[7],低于特大爆炸事故幸存者PTSD的发生率78.6%[8],与汶川地震9个月两个极重灾区PTSD的发生率接近[9],提示医疗问题造成的精神创伤可能与重大自然灾害相当。本研究中,不同性别间PTSD的发生率无差异,与大多数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本研究样本数量有限及医疗事故类型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部分研究结果显示,人格缺陷、社会支持不佳、家庭功能不良及一些主观因素更易使受创伤者罹患PTSD[10]。社会支持可能具有缓冲负性应激反应的作用,可影响个体的应对策略,促进个体适应应激环境等;但是社会支持对应激事件的作用也并非都是积极的,如果支持不当或支持过度,也可能起到消极作用。而个体对客观支持的理解、领悟也很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PTSD病人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社会支持利用度分显着低于非PTSD组,主观支持分明显高于非PTSD组,与金圭星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有学者认为,感受到的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12],因为虽然感受到的支持并不是客观现实,但是被感知到的现实却是心理的现实,心理的现实作为实际的(中介)变量影响人的行为和发展;而徐向东等[7]认为PTSD的发生与社会支持可能无关。PTSD病人对客观支持的要求比较高,虽然能短时满足得到的支持,但由于病人受自身个性特征、负性情绪、接受外部资源的能力等影响,造成社会支持利用度低,仍不能有效地帮助减轻PTSD 病人的痛苦,病人常常感到外界的帮助远远不够。

防御机制是缓解内心痛苦、减少应激的中间机制,是自我应付本我的驱动、超我的压力和外在现实的要求,是减轻和解除心理紧张,求得内心平衡的心理措施和防御手段。本研究结果显示,PTSD病人多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来应对生活事件,解决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所以病人的内心冲突不能得到很好解决,会把疾病及治疗的结果看得比较严重,自我指导较差,对自己的得失不能正确评价,表现情绪低落、易激惹、焦虑等,甚至形成病态人格[13]。不成熟防御机制使用越多,PTSD病人的心身症状越严重,就医的次数就越多,医患关系就越难融洽。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医疗事故鉴定的病人中PTSD的发生率很高,增加了病人的病痛及治疗费用,同时也造成医疗纠纷解决的难度。而PTSD的发生与社会支持、病人的不成熟防御机制等呈正相关,说明给予足够的社会支持,对高危人群进行及时心理治疗,对不成熟防御进行干预处理,改善病人的应对方式,提高他们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可以有效减少PTSD的发生。

[1] 王丽颖,杨蕴萍.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一)[J].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4,31(1):32-35.

[2] 侯彩兰,李凌江. 创伤后应激障碍和人格特征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20(4):256-258.

[3] 杨智辉,王建平,谢伟,等. 蓄意创伤受害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应用心理学, 2006,12(2):161-167.

[4] 杨艳芳,叶运莉,李婷,等. 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中学生震后心理状况[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0,44(2):134-139.

[5] BLANCHARD E B, JONES-ALEXANDER J, BUCKLEY T C, et al.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PTSD checklist (PCL)[J]. Behav Res Ther, 1996,34(8):669-673.

[6] 肖水源,路敦跃.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 1999:127-130.

[7] 徐向东,吕淑云,夏叶玲,等. 突发群体事件受伤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与暴露时间及社会支持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26(5):352-356.

[8] 徐唯,董红斌,胡刚,等. 爆炸事故幸存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19(2):88-90.

[9] 马宁,何鸣,梁光明,等. 震后9个月部分受灾群众精神痛苦现况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24(7):509-514.

[10]TRICKEY D, SIDDAWAY A P, MEISER-STEDMAN R, et al. A meta-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Clin Psychol Rew, 2012,32:122-138.

[11]金圭星,王学义,王岚,等. 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影响的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3,46(1):50-51.

[12]王心蕊,毕书祝,孙军,等. 水面舰艇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 齐鲁医学杂志, 2011,26(1):66-68.

[13]劳永志,赵素华,叶莉英,等. 物质依赖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防御方式分析[J]. 广州医药, 2009,40(2):54-57.

(本文编辑 厉建强)

INFLUENCE FACTORS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MALPRACTICE APPRAISING

LIANGJing,FANYong,MENGXiangjun

(Qingdao Mental Health Center, Qingdao 266034,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defense styles of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in malpractice appraising.MethodsPTSD Check list-Civilian Version,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 defense styles questionnaire (DSQ) were applied to survey 151 patients with PTSD involved in malpractice appraising.ResultsThe prevalence of PTSD was 21.19% in the patients involve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women and men (P>0.05). In PTSD group, the total score of social support, score of the objective support and availabilit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non-PTSD group (t=2.02-2.84;P<0.05,0.01), but the subjective support was higher than the non-PTSD group (t=3.16,P<0.05). PTSD patients used more immature defense mechanisms and conceal factor than non-PTSD (t=2.09,2.17;P<0.05).ConclusionThe prevalence of PTSD in malpractice appraising was high with no sex differences. Social support and defense styles were associated with PTSD.

stress disorders, post-traumatic; social support; defense mechanisms

2014-05-23;

2014-10-27

梁静(1983-)女,硕士研究生。

孟祥军(1972-),男,硕士,副主任医师。

R896

A

1008-0341(2015)02-02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