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袁丽萍,女,本科,主管护师。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联合体位交换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2018年11月—2019年10月于NICU内接受体位交换护理的37例RDS早产儿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另收集该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10月NICU内接受预防性护理联合体位交换护理的38例RDS早产儿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指标,比较2组患儿干预前、干预3 d后血气指标[pH值、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入住NICU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肺表面活性剂使用次数较对照组少,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d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pH值、PaO2较高,PaCO2较低(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预防性护理联合体位交换护理用于NICU的RDS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肺表面活性剂使用次数,缩短患儿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防性护理; 体位交换护理; 早产儿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30-0063-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0.021

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心率增快等,且X射线下呈现弥漫性肺部浸润阴影。早产儿因肺部发育不成熟,肺泡未能很好地张开,导致气体无法进行有效交换,更易出现RDS,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临床对于RDS早产儿多采用机械通气治疗,但机械通气治疗中易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影响通气治疗效果,使治疗难度增加。体位交换护理是RDS早产儿通气治疗时常用的护理措施,可利用不同体位变换的方式改善患儿肺组织压力,改善机体氧合状态,继而提高通气治疗效果[2]。体位交换护理无法对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干预效果欠佳。因此,需寻求更加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机械通气治疗中的RDS早产儿进行干预。文献报道,机械通气治疗中进行预防性护理,能够根据患儿病情,结合临床经验采取针对性措施,保障机械通气正常进行[3]。推测将体位护理联合预防性护理对机械通气治疗中的RDS早产儿进行干预可能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预防性护理联合体位交换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e,NICU)的RDS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以及改善患儿预后提供一定理论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18年11月—2019年10月NICU接受体位交换护理的37例RDS早产儿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另收集该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10月NICU接受预防性护理联合体位交换护理的38例RDS早产儿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胎龄28~35周,平均胎龄(31.47±1.14)周;阿普加(Apgar)评分4~7分,平均(5.51±0.47)分;出生时体质量

1 157~2 362 g,平均(1 759.53±112.27)g;出生方式,顺产27例,剖宫产10例。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

17例;胎龄28~35周,平均胎龄(31.45±1.16)周;Apgar评分4~7分,平均(5.53±0.49)分;出生时体质量1 151~2 375 g,平均(1 762.75±114.51)g;出生方式,顺产25例,剖宫产13例。2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RDS诊断标准[4],且经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查、X射线检查等确诊;出生6 h内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胎龄<37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排除标准:宫内感染;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吸入性肺炎;先天性肺组织发育不良。

1.3    方法    2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维持正常体温、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并将2 mL注射用水与70 mg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128,规格70 mg)充分混合后以70 mg/kg为标准(出生体质量)经气管插管缓慢注入肺部;采用德国Siemens-Maquet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治疗,设置呼吸频率35~45次/min,潮气量5~

8 mL/kg,吸气峰压15~25 cmH2O(1 cmH2O=0.098 kPa),呼吸末正压4~6 cmH2O,时间0.35~0.45 s,氧流量6~8 L/min。记录患儿病情变化情况,并适当调整呼吸机参数。

1.3.1    对照组    体位交换护理:于通气治疗中实施,根据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原则更换患儿体位,每3 h更换1次,每次更换体位前沿患儿支气管走向对其进行5 min的叩背操作,100次/min。此外,当患儿于俯卧位下进行通气治疗时,应将其头部偏至一侧,双上肢上举,保持肘部微微弯曲,于头部两侧自然放置,并于骨盆、双肩下垫上软枕,避免腹部受到压迫,且护理人员应全面检查各导管情况,防止导管弯折、脱落。

1.3.2    观察组    预防性护理联合体位交换护理。(1)口腔护理。将5% NaHC03溶液与50 mL温开水混

合,用棉签蘸取混合液清洁患儿口腔,3 次/d,早、中、晚各1次。(2)气道清洁吸痰护理。当患儿出现烦躁情况,且能明显听到痰鸣音时,调节患儿呼吸参数,增加氧流量,调节负压在0.20~0.40 mmHg(1 mmHg=0.133 kPa),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吸痰管,将吸痰管钳死后插入患儿气道内直至遇到阻力,松开钳住部分,开始吸取痰液,10 s后若未吸取干净,则于气管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 mL后再次吸痰,总次数不超过4 次。痰液抽吸完毕后将口腔及鼻腔内异物清洁干净。(3)呼吸机并发症预防性护理。肺动脉高压护理:调节患儿呼吸参数,使气道峰压值<25 cmH2O;关注患儿是否出现面色青紫、心率减慢等情况,提示可能会发生肺动脉高压,此时需及时报告主治医师进行降低胸内压的措施。循环障碍护理:注意患儿血压,当血压偏低时使用小潮气量及低呼吸末正压,根据患儿情况调整参数,使患儿静脉管路保持通畅;并将床头抬高约15°,有助于保持脑灌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出生后前3 d根据医嘱限制输入、输出液体量,通气期间及时调整呼吸参数,使氧浓度及气道峰压在血气允许范围内。VAP护理:首次使用呼吸机前需先对呼吸机进行消毒,呼吸机回路用消毒液浸泡30 min并每日更换,用无菌水冲洗后晾干备用;撤机后进行终末消毒、防尘处理。体位交换护理具体操作同对照组。

1.4    评价指标  (1)临床指标。查阅患儿病历资料,记录2组患儿肺表面活性剂应用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2)血气指标。查阅患儿病历资料,记录患儿干预前、干预3 d后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值。资料中血气指标检测方法为应用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检测患儿pH值、PaO2、PaCO2值。(3)并发症。查阅患儿病历资料,统计2组患儿入院NICU期间肺动脉高压、循环障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以及VAP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观察组肺表面活性剂使用次数较对照组少,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气指标    干预前,2组患儿pH值、PaO2、PaC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d后,2组患儿pH值、PaO2均升高,PaCO2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H值、PaO2较高,PaCO2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7.03%)较对照组(7.8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RDS的发生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相关,会引起肺泡进行性萎缩,导致气道分泌物无法正常排出,滞留并堵塞气道,从而造成患儿出生后数小时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呼吸暂停等症状[5]。相关文献报道,RDS早产儿因无法汲取充足营养,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使得患儿生长发育迟缓,不仅对体格发育造成影响,还可能累及神经发育,RDS也成为早产儿早期死亡的重要因素[6]。机械通气治疗在RDS早产儿辅助治疗中应用较多,可维持气道通畅,增加肺泡通气量,使肺部氧气充足,减轻肺泡萎缩症状,并能防止二氧化碳蓄积,改善患儿呼吸状况,为疾病治疗创造有利条件[7]。但机械通气会对患儿产生一定刺激,可能会引起气压性损伤、肺-支气管发育不良等并发症,影响患儿预后。临床在RDS早产儿通气治疗的同时还需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以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通气效果,改善患儿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肺表面活性剂使用次数较对照组少,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H值、PaO2较高,PaCO2较低,且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预防性护理联合体位交换护理用于RDS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中,有助于促进患儿血气状况改善,减少并发症发生,并能减少肺表面活性剂使用次数,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分析原因,体位交换护理避免了长时间单一体位对血液循环造成的压迫,促使肺泡萎缩区域得以重新舒张,继而促进血流改变,提高机械通气效果,减少肺表面活性剂使用次数[8]。相关文献也指出,俯卧位护理有利于胸腔压力改变,复张肺组织,进一步使氧合状态得到改善[9]。俯卧位护理时在患儿骨盆及双肩下垫上软垫,可避免腹部受到压迫,确保患儿呼吸通畅,并能增加患儿舒适度,避免人机对抗情况的出现,从而促进治疗的顺利开展,确保通气效果,改善患儿血气指标。预防性护理中,通过针对常见并发症进行预防性护理,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口腔护理,可有效预防口腔细菌进入肺部,加之呼吸机严格的消毒措施,对预防VAP发生有重要作用。对患儿进行气道清洁吸痰护理,可有效促进痰液排出,改善机体通气状况,提高机体氧合能力,改善血气指标,并能避免痰液中炎症物质增殖引起炎症反应,从而有效预防VAP的发生,促进患儿身体恢复,减少肺表面活性剂使用次数,缩短住院时间。根据患儿病情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使之更加接近患儿生理参数,有助于改善肺氧合功能,保障气道通畅,改善缺氧状态;灵活调节患儿呼吸机参数可预防氧气过度输送,避免氧中毒引发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减少肺表面活性剂使用次数。对患儿液体进出量进行限制,使肺动脉高压、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最终提高机械通气效果,缩短患儿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郑燕芳等[10]指出,对RDS早产儿进行预防性护理有助于改善血气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联合体位交换护理用于NICU RDS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预防各类并发症发生,并能减少肺表面活性剂使用次数,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 陈求凝.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358-360.

[2] 凌其英,舒辉,唐敏.俯卧位通气法在新生儿急性肺损伤及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8):2200-2203.

[3] 黄翠莲.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作用[J].河北医药,2017,39(18):2874-2876.

[4]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7,20(8):557-559.

[5] 王平,廖积仁,罗颖.呼吸窘迫综合征对中期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影响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9,23(1):41-45.

[6] 王博,孙莹,段翌,等.小于34周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婴儿期体格和神经发育评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1):77-81.

[7] ANGURANA S K.Lung-protect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trategies in 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is it clinically relevant?[J].Pediatr Crit Care Med,2020,21(9):854- 855.

[8] 赵文慧,罗庆花,曲海新,等.体位交换护理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血气分析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42(5):628- 630.

[9] 安辉,程连房,李兴华,等.俯卧位通气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心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4):430-433.

[10]    郑燕芳,王建英,范沛榕,等.预防性护理在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6):1238-1241.(收稿日期:202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