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 廖星露

合唱教学在高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地位,其具备的美育功能,是传承革命精神,发展学生音乐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及人文素养,使学生拥有良好沟通能力的有力桥梁。随着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推动与运用,本文将在这一理念中探索合唱教学对高校音乐学专业人才美育发展的意义,在合唱教学实践中,寻求新的美育教学模式。

一、OBE理念与美育

OBE理念是一种以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为导向,进行反向设计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学生实际能力的获得。该理念由美国学者斯派蒂(William G.Spady)于1981年提出,之后在其着作《Outcome- Based Education: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中对该理念的定义做出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OBE是“清晰地聚焦并科学合理地组织教育资源,使之围绕引领学生取得未来成功的实质性经验”。

美育是审美与美感教学的结合,而美育教育则需要在多元化的方式下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以及审美意识进行培养。美育教育包含多个领域,如设计、音乐、戏剧等,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提高审美素养以及人文素养。我们在新时代对高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发力的同时,通过美育让学生可以理解美,欣赏美并有创造美的能力。

笔者认为在OBE理念下的美育教育,包含了新的思路和模式,在学生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过程中,往往将审美情感和内心价值构建作为引导。通过聚焦最终的学习成果,将美育的基本要求与OBE理念相结合,达到美育渗透与发展的最终目的。

二、OBE理念与合唱教学

合唱作为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基础学科及必修课程,是学生教育教学所需要掌握的必备技能之一,同时该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使得其对学生音乐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在就业以及从事与音乐相关的工作和活动时强有力的支撑。

合唱教学在内容学习上,包含视唱练耳、声乐、中西音史、指挥法、教学法、管理学、心理学等,是一门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性课程。在高校合唱课程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学习这门课程应具备的能力和可以达到的水平的意识较为模糊,只是大概了解这门课程对于今后教学是有益处的,应该有所掌握。对于为什幺要学习合唱、在合唱课程中可以获得什幺的倾向性并不明晰。

在OBE理念下,以成果作为导向,反向设计来进行教学目标的定制,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对于自己如何由浅入深地达到最终教学目标有逻辑上的知晓。比如,在合唱旋律学习的时候,能够达到基础的旋律音程构唱准确;在指挥法的学习中,能够和团队形成合作关系,不仅仅是在划拍子,而是在动作的指示的同时,将音乐通过手势传达给合唱团员,在指挥的动作之间,呈现音乐的色彩感,给出音符的画面,使音乐具象化。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将理论性的学习内容与美育思想和艺术性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情绪体验与逻辑思考的结合。

三、OBE理念下合唱教学的美育作用

(一)成果导向——合唱教学可以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也多次谈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合唱作为集体性的表演形式,其大众化、群众性的传播方式,能够让歌唱者与听众在某种程度上最快地形成共鸣。

合唱在我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19世纪末,随着学堂中新增的乐歌课,齐唱以及多声部的合唱音乐有了自己的雏形。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末,中国的合唱在抗日战争时期,一系列的爱国音乐家用他们的创作,呼唤着鼓舞着民众的抗战思潮,群众歌咏的发展迅猛。现在脍炙人口的《黄河大合唱》《抗敌歌》《在太行山上》等鼓舞了人民群众抗敌救亡,同时也运用了系统化的专业写作手法,将这些艺术歌曲盖上了历史和美育的双重印章。新中国成立后,音乐教育的逐渐完善,根据民歌改编的合唱,以及作曲家的不断出现,让合唱涉猎的题材和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我们在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的过程中,通过合唱教学延续了民族文化开拓前进的血脉,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集体性地参与到我们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它潜移默化地增加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骨气和精神追求,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将这些百年传承的理念、我们独有的革命文化,承上启下地将中国文化魅力大篇幅地传播下去。

(二)学生中心——合唱艺术体验可以塑造健全人格

合唱艺术是激发一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不只是复制模板,学生除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应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造力。

合唱需要以多声部的演唱以及团队的合作为基点,学生在当中既是演唱者又是欣赏者,他既需要进行演唱,又需要听到他人的声音状态,同时要能看到指挥的指示。所以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合唱团员需要理解作品的内涵,通过自己声音的演绎和自己对作品的艺术鉴赏力,完成多人合作的声音艺术。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要控制自己的音准能够完美地演绎旋律的走向,在不同的作品中选择最合适的音色,在不同声部中控制自己的气息以完成强弱的变化,在自己作为辅助和声或者主旋律或者伴唱等不同功能声部的时候及时出现和退让,这些多元化多方向的要求,对学生思考和思维的开拓是很有利的。这个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合作能力、控制能力,能够开发学生思维的敏感度、分寸感以及群体合作的意识。

在对作品的完整还原中,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控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同时,在理解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对艺术、对音乐的领悟和体验也会有很大的提升。最重要的就是在团队协作的要求下,你的演唱、表情、姿势等一系列的统一会让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意识极大增强。这种小我融入大我的潜移默化地学习,对人格的塑造始终贯穿。

(三)持续改进——合唱教学可以提升审美能力

艺术领域大致可以分为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雕刻建筑和绘画等包含在视觉艺术内,而音乐朗诵等则被称为时间艺术的听觉艺术,他们都属于再创造艺术。这两者艺术的领域虽然不同,但是它们所追求的艺术表现却是相通的。合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逻辑世界里有着不同的想象,而这种想象是艺术形象在我们脑海中的具象化。所以在诠释合唱音乐的过程中,我们的情感体验也因为想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不同作品的合唱教学会带给学生不同的审美体验,如不同国家的民族音乐,不同风格的音乐体裁,理性化的技巧类作品增强逻辑审美,感性化的情感力量的作品激发学生的演唱欲望和情感审美。

在因材施教的范围内,合唱教学可以结合OBE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情感思维的散发,注重学生心理的美育体验,激发学生的美学思考和探讨,让合唱教学回归对自身发展的塑造,让学生可以对不同民族的文化、风格、思维方式、行为创造有所思考和鉴赏。

四、合唱教学实例对高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美育渗透与创新

(一)教师引导,因材施教

OBE理念下,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主体,合唱教学应该以成果为导向,根据合唱指挥课程的最终目标来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要根据不同班级的合唱团队组成实际情况来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中华传统民歌改编的合唱或者经典的红色合唱作品,让学生们在掌握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渗透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我校音乐学专业每年招生情况都在三个班,每个班级35人左右,又因为男女比例不同的学生分配,所以每个合唱团队的人员构成也不尽相同。

比如,当班上的男生较少、演唱混声作品的难度较大时,在合唱教学作品的选择上,选择了黄自《长恨歌》中的《山在虚无缥缈间》。该作品是我国近代着名音乐家黄自创作的清唱剧,是我国第一部这样类型题材的作品,这部作品,内容选自唐代着名诗人白居易的同名诗,他借着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故事向人民呼吁腐败的统治必将招致民族的灾难,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情况下,人民群众浓厚的爱国之情和日益觉醒的民族意识。

当男生比例比较均衡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牧歌》这样民歌改编的合唱作品。这首作品是瞿希贤根据内蒙古昭乌达盟同名的长调民歌改编而来,整体旋律优美延绵,浓郁的草原气息让人如置身在现场一样。作品中男女低音相隔5度用hmm开头引出主题,旋律抒情流动,接着女高的主旋律出现了特有的“哎”无旋律腔调滑音,展现了民族特色语言,接着进入男女声复调的卡农式手法,一唱一和地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幸福安宁、大草原上一幅生机勃勃的诗情画意。

男生比例较大时,可以选择曲风比较有力量感的作品,如《十六字令三首》。该作品的词选自毛泽东创作的三首小令,描写出了长征路上浑然天成、磅礴大气的山色。这三首小令写于1934年到1935年之间,这个时间段,正是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红军正遭受苦难艰险的时刻,在这个途中,大部分的场景都是山,在这层层叠嶂中,红军战胜了强敌,也战胜了自己。作品整体的格调豪放又大气,男声厚重的嗓音将一往无前、无可屈服的饱满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教师因材施教的引导,将合唱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相结合,看见历史,展望未来,延续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

(二)学生中心,合作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合唱教学本身就是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才能实现的课程,只是听教师示范或者讲解无法完成教学内容。

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为什幺要学、我要怎样学,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出真知。

比如在练声训练中,以二声部节奏训练为例,高声部打击出4个小节的2/4拍节奏,然后低声部进行完全模仿,再由低声部自由打击出4个小节的2/4拍节奏,高声部进行完全模仿。熟练后加到难度为4个小节的3/4拍节奏、4个小节的4/ 4拍节奏为4个小节的5/8节奏为6个小节的7/8节奏等,通过多样的形式来促进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音乐模仿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在节奏训练的基础上还可以加上音高,进行二声部的视唱练耳训练,或者进行对位法的节奏练习,让合唱教学有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教学难点有序地进行拆分,变成多个简单的目标,再以阶段性的训练来检验学习成果。

这样有趣、多样化的训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专注力,也能让他们注意发现音乐的逻辑性和严格性,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艺术表现手法,形成学生对于音乐充分的感知和欣赏,并让他们乐于去创造美和实现美。

(三)反向设计,师生互换

我校音乐学专业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核心思想,以一践行三学会为根本要求,遵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培养适应音乐教育需求、专业素养合格、能持续发展的中学音乐教育人才。

在完成这一培养目标的结果下,合唱教学进行反向设计,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合唱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上台来以教师的身份进行合唱训练,力求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还能让他们具有育人能力和发展能力。

在学生转换角度进行思考后,要引导学生对自有能力进行自我突破。比如自己音准不好的话,很难对合唱团员进行示范,则需要加强视唱能力;在多声部演唱过程中,感觉团队声音不和谐,但是很难听出来问题在哪里,则需要加强和声听辨能力;感觉合唱团唱的声音不好听,高音太挤、低音太虚,则需要研究声乐发声理论;自己的想法很难清楚地传达给合唱团员,则需要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合唱团音色不太统一,但是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则需要增强语言方面对不同语言的发音法则,归韵的选择和分析学习。

这都说明合唱教学是音乐内容与表现方法的统一,它既是思想性的掌握,又是艺术性的延伸。在这样的课堂中,能坚定学生的职业信念,让他们有积极的从教意愿,帮助他们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逻辑组织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五、结语

合唱教学是美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实施美育的一项重要手段。基于OBE理念下的高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是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核心,教师通过反向设计,因材施教地引导学生进行渐进式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美育作为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合唱教学的内核下,让学生正确地认识美育不只是了解和认识,而是通过教育对自身比如综合素养,音乐鉴赏能力、团队沟通交流合作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追求和完善。

(作者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OBE理念高校美育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创新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