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磊

(云南省开远市妇幼保健院,云南 红河 661699)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即感染了艾滋病的孕产妇在妊娠、分娩或产后母乳喂养过程中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其受到感染[1]。临床数据显示,有90%左右的艾滋病儿童都是通过母婴传播受到感染的[2]。因此,对于感染艾滋病的孕产妇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母婴阻断干预措施,是降低胎儿或婴儿感染艾滋病风险的关键所在[3]。我院为了提高艾滋病孕产妇的母婴阻断效果,采取了综合干预措施,收效甚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统计全市收治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孕产妇均对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通过医学伦理会批准。其中观察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6.21±204)岁;艾滋病感染期23例、艾滋病无症状期12例;性传播感染23例、静脉吸毒感染10例、其他途径2例。对照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5.76±2.15)岁;艾滋病感染期21例、艾滋病无症状期14例;性传播感染22例、静脉吸毒感染12例、其他途径1例。两组样本资料分布均衡(P>0.05),可比。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②均为单胎妊娠孕产妇;③具备正常智力、正常语言交流能力的孕妇;④各项产检、临床资料完整的孕妇。排除标准:①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孕产妇;②合并心肺等脏器功能障碍的孕产妇;③合并精神疾病、心理障碍的孕产妇;④无法配合研究开展的孕产妇。

1.2 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母婴阻断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综合干预措施,包括:①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等工作,及时确诊其感染状态。对于确诊为阳性的孕产妇,建立档案并进行跟踪随访。②给予孕产妇孕期保健、产前检查干预,指导母婴用药、婴儿喂养知识。③对于孕期或临产时发现感染的孕产妇或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孕产妇,立即遵医嘱开始抗病毒治疗,并给予加强用药指导[4]。④新生儿出生后,要清洗外生殖器、头发、皮肤上的羊水和分泌物。新生儿出生后6-12h内开始服用抗病毒药。指导孕产妇尽量采取人工喂养,如果实施母乳喂养,则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5]。⑤在新生儿出生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时,进行体格检查和随访。在出生后6周、3个月时进行艾滋病病毒早期诊断检测。在出生后12个月、18个月时进行抗体检测[6]。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1.0分析数据,计量数据用"±"和t检验,计数数据用"%"和χ2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产妇的孕期发现率和终止妊娠率比较孕产妇的孕期发现率和终止妊娠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 两组孕产妇的孕期发现率和终止妊娠率比较

2.2 两组婴儿情况比较观察组顺利生产婴儿率、婴儿存活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婴儿失访率、婴儿HIV阳性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表2 两组婴儿情况比较

2.3 两组母婴阻断随访干预情况比较观察组孕产妇孕期服药率、产时服药率和婴儿服药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如表3:

表3 两组母婴阻断随访干预情况比较

3 讨论

临床报道指出,对于感染艾滋病的孕产妇,如果不对其开展有效的母婴传播阻断干预,则其母婴传播率可达到48%之高,对新生儿的危害极大。但如果在确诊后,能够及时开展有效的母婴阻断干预,则可将这一传播率降低至2%以下。由此可见,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时开展母婴阻断干预,对于确保新生儿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合干预措施通过对孕产妇和新生儿,从不同角度,全面对其进行母婴阻断干预,从而显着提高母婴阻断效果,降低新生儿的艾滋病感染率。

综上所述,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提供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的母婴阻断效果,从而降低艾滋病的母婴传播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