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才锋

(万宁市人民医院骨科,海南 万宁 571500)

骨粗隆间骨折属于比较严重的骨折,好发于老年人,是因为走路摔倒后髋部和地面直接撞击所导致。如果骨折发生后没有明显移位,骨折端比较稳定,可选择保守治疗,以卧床休息为主并避免下地。如果存在明显移位,且骨折不稳定,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增加局部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修复。然而股骨粗隆间骨折常发生与老年群体,且大部分患者伴有骨质疏松,而展开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会有较高的并发症,并导致髋内翻畸形的发生[1]。因此,如何提升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也成为了现阶段医疗界的研究重要课题之一。而本次主要就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以期提升我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并为临床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最终惠及广大病患。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将60 例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 两组。A 组男女比例17:13,年龄65-81 岁,均值(72.71±3.66)岁。B 组男女比例16:14,年龄65-83 岁,均值(72.94±3.73)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签署知情文件;②年龄≥65 岁;③沟通良好;④依从性良好;⑤符合WHO 中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②合并血液疾病;③合并恶性肿瘤;④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⑤手术禁忌症及手术耐受;⑥病理性骨折或非新鲜骨折。

1.2 治疗方法

1.2.1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

予以A 组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取患者健侧卧位,进行常规消毒与麻醉后展开治疗。首先在C 形臂X线机下进行骨折牵引复位并保持,以股骨粗隆近端外侧一个侧纵行小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触及大粗隆顶点外缘,然后用三角形开口器扩开骨皮质并进入骨内,而后拔出开口器,插入长导针并深入股骨髓腔。导针位置及骨折复位满意后,选择长度(20-24cm)及直径均满意的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沿导针插入髓内钉,透视进针深度满意。安装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导引架,并将螺旋刀锁定钉打入股骨颈及股骨头部,锁好其他锁钉。透视满意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缝合切口并包扎伤口,术毕。

1.2.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予以B 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取患者侧卧体位,进行常规消毒与麻醉后展开治疗。手术入路选择髋关节后外侧,在C 形臂X 线机下对股骨小粗隆进行复位并以钢丝固定。然后在小转子上方1.5cm 处将髋关节截除,同时清理髋臼内残余组织,之后进行扩髓。扩随后及根据患者实情进行骨水泥填充,骨水泥硬化后安装人工假体,复位满意后应用骨水泥进行人工假体固定,以及对转子粉碎骨块适当固定,冲洗残余组织后关闭切口,术毕。

1.3 指标观察

将两组以下指标进行观察对比[2]:①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负重、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②以Harris量表评估髋关节功能,分数(满分制)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强;③骨折愈合优良率,以Harris 评分≥90 且骨痂具有连续性并通过骨折线为优秀,评分70-89 分且骨痂时断时续为良好,评分<69 且骨痂未形成差,(显效+有效)÷30×100=总有效率;④术后并发症发生种类及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0.0 处理数据,(±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t值与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

术中出血量与手术、负重、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比B组均少于A 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s)

组别A 组B 组例数30 30 tP手术时间(min)81.32±5.34 63.21±4.87 13.724 0.000术中出血量(ml)98.84±20.97 81.38±12.42 3.923 0.000负重时间(d)72.09±5.13 55.25±3.92 14.286 0.000住院时间(d)18.34±3.29 16.71±2.68 2.103 0.039骨折愈合时间(d)143.27±8.54 122.17±7.79 9.998 0.000

2.2 对比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

Harris 评分对比,术后1 周两组无对比价值(P>0.05);术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B 组评分均较A 组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s),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s),分]

组别A 组B 组例数30 30 tP术后1 周68.32±2.34 68.21±2.57 0.173 0.863术后1 个月74.84±2.37 78.38±3.91 4.241 0.000术后3 个月84.34±4.79 89.71±5.68 3.959 0.000术后6 个月88.27±5.54 92.17±6.79 2.438 0.018

2.3 对比两组骨折愈合优良率

骨折愈合优良率对比B 组较A 组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骨折愈合优良率[n(%)]

2.4 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B 组较A 组更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相比软组织损伤等情况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严重,一般是在老年人骨质疏松或者年轻人有严重暴力外伤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骨折以后患者往往难以坐起,难以屈伸活动患肢,并且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易出现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生命[3]。但是经过积极的手术固定治疗骨折都能够逐渐愈合,后期恢复效果也较为理想,能够恢复到正常下地走路的水平。现阶段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是展开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其是在影像导引下通过打孔植入椎弓根钉的手术,具有创伤小、切口小、恢复快、置钉准确率较高的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椎体骨折以及腰椎退变等手术中。并且该手术可在直视下展开手术治疗,进而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并且对患者腰椎骨折后方受损神经进行探查,进而减少对腰椎神经的损伤,对患者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近几年临床试验显示[4],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展开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了二次翻修,并且术后并发症也较多,进而不利于患者预后质量的改善与提升。

随着临床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也应运而生,并且被广泛应用髋关节功能重建的患者中。其是将人工假体利用骨水泥和螺丝钉固定在正常骨质上,以取代病变关节,使关节功能重新恢复的一种有效临床治疗手段[5]。并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还可以根据患者的骨质结构,来选择适合的人工假体,进而有效提升手术疗效及关节功能。同时,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下,还可以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使其可以尽早地展开功能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改善与提升,也进一步降低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6]。此外,骨水泥还具有较高的机械稳定性,其可以进一步提升关节稳定性,减少了二次翻修的概率,并且有效将假体和股骨进行融合,且应力被传到股骨远端,有利于患者展开早期负重锻炼,同时也减少了髋部骨关节的应用,有助于骨折部位的快速愈合。

本次研究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到B 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中,然后以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A 组老年患者为参考,结果显示:B 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负重、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A 组,骨折愈合优良率及Harris 评分均高于A 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更具优势,且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速度的提升。

综上所述,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展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仅具有较高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还有助于预后质量的改善与提升,值得被大力推广实施到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