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川李枝子 译/陈翰希

一天,我出席了一场聚会。在会议室里,面对着大桌上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绘本,一册一册地翻看。据说里面大多数都是最近出版的作品。然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新意,只是仿照着我曾看过的某一种画风,或是照搬了国外古典绘本的样式。很遗憾,这并不是让我想拿给孩子看的绘本。

据在场的人说,这些绘本太过出色,价格也很高,给孩子看实在浪费,会买的是年轻人,绘本在年轻人里人气很高呢。我心想,要是这样的话,那就姑且视而不见好了。但还是觉得哪里有些奇怪。

要是觉得绘本只是做给孩子们看的,那可并不太对。有很多早已不是孩子的人也会沉浸在绘本之中。这些人对绘本的喜欢,一般来说有这些原因:绘本太好了、很美、里面有很多浪漫而奇异的梦、很可爱、美妙而温柔。

拥有了杰出的绘本,自己也会变得杰出起来。年轻人喜欢绘本,会不会只是沉溺于这种模式?还是说,这是一种拒绝成长为大人,于是回归幼儿的现象?看着那些外观气派,内在却只能被称为粗制滥造的绘本,我感到了这些身为成人却逃避社会的年轻人的不安。不管怎么说,我总算知道绘本也是有多种多样的了。

正因如此,孩子们的绘本,也就是作为读书入口的这类绘本可不能含糊了事。

我希望家有幼儿的母亲,保育园、幼儿园的老师,还有立志于保育事业的人能够不受世风左右,站在挑选给孩子看的绘本的立场,冷静思考。

作为读书入口的绘本,在我看来一样也是人生的入口。因为,这是让每一个孩子牢牢记住“活着非常美好”的机会。

我一边在保育园里和孩子们一起看绘本,一边深信着,如果孩子拥有愉快而丰富的内心体验,就会对人生怀有希望和自信。虽然不知是否真的如我所愿,但绘本的确会极大地冲击孩子的心灵,激发出孩子们的各种活力。

年幼的孩子和自己特别喜欢的人在一起看着画,听着故事,是最初享受绘本的方式。在这个阶段,无论哪个孩子都想黏着给他读书的人,膝盖上是最好的座位。

在保育园里,堇菜班、蒲公英班这些婴幼班的孩子,不挨着老师就无法安心看绘本。老师裙子的下摆或是衬衫的袖子,甚至腰带也可以,听老师读绘本的时候,孩子们就一直摸着这些地方。不过,黏人的状态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到了下一个阶段,比起待在喜欢的人身边,孩子们会把重点转移到绘本上。这时才算是突破了读书入口的第一道难关,然而问题却在此之后,也就是——能否真正觉得绘本很有趣。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从刚开始的阶段起,就应该准备好能让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优秀绘本。若非如此,离开妈妈膝盖的那一天也就是和绘本分别、与读书绝缘的日子。要挑选的,是在两岁时能以两岁孩子的理解力充分感受快乐,到了五岁,又可以用五岁孩子的能力尽情享受的绘本。也就是反复、重复地阅读也不会厌倦,越读越喜欢的绘本。

孩子可能并不会说出来,但其实完全能看穿绘本的好坏,所以不会长久地迷恋于无聊的绘本。不能怀着“绘本的价格很高,给孩子看是浪费”的想法,把书收起来不给孩子看。

我所在的保育园里,评价绘本的标准是“这本书是否能够长久地被孩子们阅读”。我们并没有那么富裕,所以一分钱都不能浪费,买一册书也会慎重考虑。不过,我们并不会把价格当作问题,只是出于对内容的考量来决定购买与否。

在绿保育园停办前的十七年里,园里的很多绘本每天被阅读着。这些绘本的封面磨损了,书角也变圆了,整本书都吸收了孩子们的热情,摸上去的感觉都很不一样。

此外,不知为何,孩子们喜爱的绘本无一例外都制作精良,非常结实。就算书角有磨损,装订线断裂,书页也不会散乱掉落。因此我们会赞叹说:“出版优秀绘本的出版社会把书做得结实而耐用,看上去也很有品位。而孩子们也尊重好书,小心地使用。好的书能被长久阅读,所以一点也不贵,完全值得。”

绘本的贵与不贵其实取决于内容。与其购买内容一般却便宜的书,不如把钱攒起来去买好的绘本。对孩子来说,拥有三册真正喜爱的绘本,远比拥有十册无聊的绘本更有满足感。

(摘自《当孩子遇见书》,海峡文艺出版社,浪花朵朵 出品,山胁百合子图)

《寻找剪影》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