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文

那些“不尊重”行为的背后

○杨子文

曾看到过一句玩笑话:这世界上最危险的群体莫过于初中的学生,他们可以肆意妄为,不顾后果,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把“保护伞”。虽是玩笑之言,但却真实地反映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在他们这个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取向正在构建的年龄段,要让他们处处尊重这个还未探索完的世界,是一件太难的事。我想,作为班主任,更多的应该是让自己有一颗包容、平和的心。

我带的第一届学生给我取了个外号,叫做老杨。那时我年轻气盛,觉得班主任该有班主任的威严,于是明里暗里抓典型。但“老杨”却更“热销”了。

这以后一届届学生给我起的外号五花八门,“羊羊羊”“喜洋洋”“杨仔”“腹黑杨”……数不胜数。对于这些,我已然没有了当初的愤愤不平,只是偶尔有些好奇。记忆最深刻的是“软萌老班”那个外号,有天抓住一个率性的学生问起缘由。这位女学生悻悻地说:“是说你有点可爱,胖胖的,萌萌的。”我不禁哑然失笑。

言归正传。就今天“尊重”的主题,我想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慎重定性

每一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心理根源。不尊重行为的背后可能有学生对你的爱意,可能是恶作剧式的玩笑,可能是曾经的矛盾埋下的种子在“发芽”,也可能是家教之“毒”的发作……所以当每次“不尊重”行为发生的时候,班主任必须先冷静下来,以包容的心态看待,找到根源所在,再对症下药。

二、以爱化劣

尊重的本质是平等、接纳、信任、助人,是自尊与爱人的双重结果。

恶作剧式的不尊重行为其实是学生追求游戏与快乐的过程,只不过方向偏了,这需要我们引导,告诉他真正的快乐是建立在助人的基础上的;对他人缺点或弱项嘲讽式的不尊重行为其实是自己内心缺乏安全感与爱的表现,这需要我们寻找其根源,解开他内心的那个结,引导他,让他感受到爱与被爱给予他的自信和快乐。

1.抓住契机,创造有爱的班级氛围。

带领第一届学生时,教师节学生送给了我一份礼物——一个大蛋糕。我临时决定将教师节这天变成我们班的“生日”,这个蛋糕便是班级生日礼。以后每年教师节,我们这个“家”也过生日,这样“家”就真正意义上“活”了起来。“家”的切实存在,让那些不尊重行为背上了破坏家庭和谐的“罪名”。我们还利用班会模拟不尊重行为,换位思考谈感受。学生在此过程中便学会了如何爱与被爱。

2.关注重点学生,走进学生内心。

时常有不尊重行为的学生很可能内心都有一些小故事。爱嘲笑人的孩子很可能曾经总受人嘲笑,心里落了伤疤,为了保护自己而主动攻击他人;一个总与老师顶撞的孩子背后也许有一个不孝顺的榜样。我们要走进他们的内心,帮其释怀。这些孩子的转变会产生示范效应。一个平时从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的“班霸”变得彬彬有礼了,其他孩子的表现还用说吗。

三、静待花开

学生身上有家长和教师的影子。家长脏话连篇,教师出言不逊,怎么能指望学生彬彬有礼呢?

曾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对某些科任老师出言不逊,抱怨连连。经过排查和思考,终于找到了根源所在:那段时间高压状态下的我对工作和学校抱怨良多,我的负情绪产生的负能量传递给了学生。

出了问题,千万不能指望几次严厉的说教就可以彻底解决。“炮火”连天会导致问题更严重。我们总爱嘲笑唐僧没完没了的啰嗦,替孙悟空烦恼。其实,细细品味起来,为了消去孙悟空身上的魔性,唐僧的耐心令人折服。翻阅这一路西天取经的经过,也像是看到唐僧耐心施教的一部教育经。

教育,要反复说,要忍耐,要等待。对待那些“冥顽不化”的不尊重行为,不妨多些宽容,多些耐心,用心引导,静候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