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县郝桥中学 白静霞

2017年9月,我以交流教师的身份来到县城的学校工作,任教初三年级。上第一节课时,刚刚走进教室门口便被一个男生拽住:“白老师,真的是你啊,白老师!”。我仔细一看,这张熟悉的脸,不正是我教过的“小猴子”嘛。

还记得初次见“小猴子”是在2013年的9月。上开学第一课时我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学习习惯迥异,甚至很多学生无法安静下来。这其中就有小侯同学,他就像一个小猴子一样上下蹦跶。我表面镇静,内心却很是苦恼。

第一步:家长约谈,知己知彼。

在进行了一周的细心观察后,结合任课老师的反映。我重点选取了10位学生进行家长约谈。这其中就有“小猴子”的家长。他妈妈告诉我,因为孩子太淘,总是坐不住,好多老师不喜欢他。还有家长表示想试试在这个学校能不能把孩子学习成绩搞上去。也有家长说因为私立学校太贵,一听说镇里的中学开设小学了,为了省钱就来了……

在约谈时我还跟家长表达了家校共育的想法,在争取到家长的支持后,我便开始约谈学生,还给约谈起了个名字《和白老师面对面》,并告诉学生这是我班级的一档节目。所以学生特别期待我和他们约谈。因为事先通过家长了解了他们的信息,所以在和学生面对面的时候,我总能准确说出学生的喜好和想法。孩子们特别激动,甚至说白老师真神了!在约谈时,我通过引导让学生展望自己的成长,并鼓励学生填写我特制的行动卡。最后我将一张张的行动卡张贴在班级里,制成了行动树,以此来激励孩子们成长、进步。

在约谈了一半学生之后,我发现班级好像安静下来了,就连“小猴子”也能坐下来听会课了。等我把学生全部约谈完之后,孩子们开始亲切地围绕在我的身边说东说西了。不知不觉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第二步:共定班规,共同遵守。

第一步初见成效之后,我便开始第二步的行动。我深知规范的制度才能真正约束一个人的行为。于是我特别利用了一节班会课,开始共定班规。先让同学们围绕“你讨厌的行为”自由发言,大家各抒己见,后来我引导学生总结“你讨厌的课堂行为是什么”。大家纷纷说:讨厌上课时间旁边的同学说话,讨厌别人抄作业,讨厌乱扔垃圾,等等。然后,我发言说,既然大家讨厌这样的行为,不如我们把这些行为写进我们的班规里,杜绝这些行为的出现,我们约定都不做让别人讨厌的人。同学们当然同意,我马上把班规本发下去,同学们轮着在本上写下自己想出来的班规。经过商议,我们的班规制定好了,正式上墙,并且还举办了一个上墙仪式,让学生明白班规是必须遵守的。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一分钟会集体读班规,以此强化学生遵规守纪意识。

有一天“小猴子”跑来跟我说:“白老师,我现在上课不说话了,因为我不能违反班规。”

第三步:巧办联欢,建立情感。

九月份开学没多久就迎来了中秋节,我想到利用中秋节办个联欢会,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于是,在中秋节前我提出了想法,同学们都很乐意。我提出中秋联欢会需要演员、主持人和导演,问谁愿意承担,有不少同学主动请缨。联欢会还设有共尝美食的环节,我让每位学生从家里带一块月饼,然后我们集体分享。

经过了一周的准备,我们的联欢会正式开始了。主持人是自发产生的,导演将节目安排得特别好,就连性格内向的学生也共演了节目,学生之间的隔膜被浓浓的班级亲情打破。到了美食品尝的环节,学生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月饼。我将月饼分成小份,让大家自由品尝。在交换品尝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在开心地说着,香甜地吃着。突然间,大家都感觉这个班级真正有了一个集体的亲切感和凝聚力。

联欢会结束后,我收到好多学生短信:白老师,谢谢您精心准备的班级联欢会,我愿意和您在一起度过愉快的小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