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 钱承红 杨彩丽

青春期孩子总是让父母头疼,学业压力大、人格逐渐独立、容易敏感、情绪波动大等问题让父母左支右绌。解决这些难题,父母需要调整沟通模式、做好面对成长冲突的情感准备以及掌握有效沟通的具体工具。

一、沟通前观念、意识的调整

孩子进入青春期,做很多事都觉得自己没有错。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变得困难,这时,父母需要调整与孩子相处的模式,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青少年比你看起来更需要你。青春期孩子“享受欲望”的那部分大脑已经成长起来,但是“控制欲望”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精神上的滋养与行为上的帮助。

青春期叛逆背后的声音是无助,就是他突然长大了,别人把他当大人看待,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去对抗自己的欲望(比如想打游戏的欲望),充满无助感。此时孩子如果得不到父母精神上滋养与指导,就会成为心灵的流浪儿,只会按自己本能的欲望来驱使行动,退化为按“动物法则”来行动。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内心丰富笃定的父母,带给他富足的精神世界,指导他按照社会正确法则来行动,逐渐成长为自律、合作、负责的少年。

角色要转变。家长需要从照顾孩子生活的保姆转变为帮助孩子成长的教练角色。

教练首先意味着权威,需要在孩子面前建立起一个可信的形象。孩子信父母说的话,遇到任何问题才愿意和父母商量。教练更主要的职责是能“教会他”,关注孩子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或需要掌握的技能,教会他自己做判断。比如,孩子一个人去参加集训,可以提前引导他设想发生各种情况怎么办。集训完,帮助孩子进行赛后回顾,比如这次集训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技能、下次如何?让孩子可以有所收获。

警惕教育陷阱。生活中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爱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能力。但很多父母却在爱孩子的过程中,容易误入以下陷阱:“舒适陷阱”(父母只求自己舒适,让孩子自然发展),“认可陷阱”(父母不对青春期孩子明确规矩,仅是强调正面,不断鼓励),“控制陷阱”(什么事情都是父母说了算,太强势,不放手),“成就陷阱”(父母过度关心孩子的成绩、排名等)。这四种教育陷阱导致孩子青春期出现叛逆行为。此时,父母需要认清教育陷阱,并能够从中走出来。

觉醒是变化的开始。当父母能够意识到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就是走出教育陷阱的开始。

二、做好面对成长冲突的情感准备

面对孩子青春期的叛逆,有些家长做出伤害孩子的行为而不自知。面对孩子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消极无助、焦虑抑郁的苗头,家长应避免因无知把孩子推向深渊。

1.认清一个“目的”。针对学业压力大而出现的各种问题,家长要学会看到分数背后孩子承载的压力,应当认识到,教育不仅是要得到一张成绩单,更要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智。

2.做好一个“容器”。父母要做好“容器”的功能,能装下孩子高兴的事,同时也能装下暂时的不如意。要告诉孩子:即使你失败了父母也一样爱你,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是被祝福的,不是被指责的。

3.处理好亲子关系。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以尊重和理解的心态与孩子交往,珍惜与孩子共处的时间。在家庭中奉行“温和而坚定”教育原则,鼓励成长过程中的进步。

4.理解三个词。

“允许”——允许孩子出现暂时的消极情绪。

“演绎”——当孩子出现不好的情况,不要随意演绎。比如,孩子数学不好,家长如果演绎成“数学学不好,物理化学也学不会,中考考不上好高中,上不了好大学,这辈子就完了”,那将给孩子带来沉重的负担。

“赋能”——做积极乐观、达观向上的父母,将这种正面能量传递给孩子,赋予孩子原动力。

三、掌握沟通工具

沟通,是指一方把信息传递出去,另一方接收到信息并给予反馈。父母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常常觉得,说了很多就是不管用。这种情况,其实往往是父母一直表达自己的想法,却得不到孩子的反馈,是沟而不通。怎样才能达到有效沟通?

1.先“通情”再“达理”。智慧父母拥有同理心,在与孩子沟通之前,能够与当时处境下的孩子共情。懂孩子的父母传递过来的信息,孩子愿意听,才会接收到信号并进行反馈。如果孩子不想听,父母说得再卖力气、再有道理,也没办法达到有效沟通。

比如,孩子语文考了70分,很沮丧。妈妈说:“没事!没事!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好!”孩子听了这样的话,会更难过。这就是无效沟通。因为孩子会觉得:“我已经很难过了,你怎么还说没事?”沟通无效,问题在于共情失败,没有“通情”,难以“达理”。

如何通情?试着说出孩子的感受,或重复孩子的话。如何达理?多提供建设性可操作指导。多说“咱们”,少说“你”。这样的沟通,是先与孩子共情,进而提示孩子考虑问题的方向,找到改进的办法,建设性地解决孩子遇到的困境,做孩子情绪的疏导者、困境的救援者,以促成亲子间的有效沟通。

2.非暴力沟通。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学会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使用此类沟通话语,如“我看到……”“我感受到……”“我想要……”“请你这样做可以吗?”

以“孩子玩手机”为例,如果对他们说:“又在那玩手机,眼睛不要了!你就离不了手机了啊,别总玩手机了……”结果是孩子很不耐烦,依然玩。

如果用非暴力沟通,应该用以下方式进行:

第一步,“我看到……”,不带评论,只说观察到的具体事。

正确的表达是,“我看到你玩手机已经三个小时了。”这是说出观察到的具体的事,而不是说“你总是玩手机”。

第二步,“我感受到……”,说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想法”。

正确的表达是,“我担心你的眼睛,我感觉很着急。”这是感受。而不是说“眼睛不要了啊”,这是“想法”。

第三步,“我想要……”,提出要求,不指责。

正确的表达是,“我希望你控制玩手机的时间。”这是提出需求。而不是说“你就离不了手机了”,这是指责。

第四步,“请你……可以吗?”,说出特别具体的要求。

正确的表达是,“请你现在把手机关机,放到抽屉里可以吗?”这是提出了特别具体的要求。而不是说“别总玩手机了”,这样很笼统。

非暴力沟通帮助我们表达真实意愿,学会沟通,让爱融入生活。

作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通过调整沟通模式,积极面对生命成长中的各种冲突,运用先“通情”再“达理”以及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实现有效沟通,才能助力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