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飞儿 王 磊 李立锋

结节性筋膜炎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马飞儿王磊李立锋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诊断结节性筋膜炎价值,提高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结节性筋膜炎(NF)患者的声像图表现。结果 病灶最常发生于皮下软组织,有高回声型、低回声型、弱回声型,多数边界清楚,无包膜,形态较规则,局部呈角状伸入周边组织,肿物常无血流或少血流。结论 结合临床病史,超声能对NF提示诊断,是首选辅助检查。

结节性筋膜炎 高频彩超 超声 诊断

结节性筋膜炎(NF)是筋膜成纤维细胞瘤样增生性良性疾病,肿块常发生在深、浅筋膜,生长迅速,具有自限性,既非肿瘤又非炎症[1]。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本院外科术后病理诊断NF患者18例,均有术前高频彩超详细检查病灶,分析结节性筋膜炎声像图特征,评估超声诊断此病价值,并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8例NF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男9例,女9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2.4岁。肿块发生部位在上肢11例,其中左上肢5例,右上肢6例;上臂4例,前臂7例。下肢5例,其中左侧2例,右侧3例,均位于大腿。左肩胛1例,右胸壁1例。患者自己扪及肿块18例,其中疼痛5例,肿胀1例,麻木感1例。

1.2仪器和方法 使用百胜Maylab90、Phillips iu22或Phillips 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高频探头频率5~13MHz。患者按肿块位置不同取仰卧位、侧卧位等。二维超声观察肿块位置、毗邻、边界、形态、有无包膜、内部回声、周围组织回声及有无受压。彩色多普勒观察肿块血供、血流频谱及周围组织血流。

2 结果

2.1病理结果 18例患者外科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NF。

2.2高频彩超表现 17例病灶位于皮下软组织,1例位于肌层,肿块最大36mm×13mm×29mm,最小7mm×4mm×7mm,平均直径6.8~15.4mm。按回声不同分三型:(1)高回声型(图1)5例,以高回声为主,内夹有少量片状、线状或不规则形低弱回声,呈角样或星状伸入周边组织,4个病灶后方筋膜强回声线后移,未测出或测出1~3个点状血流,1例低速高阻血流频谱。(2)低回声型(图2、3)12例,低回声为主,内可夹有少量片状、线状或不规则形高回声,可呈角样或星状伸入周边组织,10个病灶后方筋膜线后移,位于肌层的1例测出3~4条线状血流,其余未测出或测出1~3个点状血流,3例低速高阻血流频谱。(3)弱回声型(图4)1例,呈不均弱回声,后方回声增强,无血流。所有病灶边界清楚,无包膜,形态较规则,周围组织回声及血流无改变。

图1 高回声型。大腿皮下高回声,内夹有不规则低回声向周边伸入,后方筋膜强回声线后移,少量点状血流

图2 低回声型。前臂皮下的梭形低回声,内有线状高回声,少量点状血流

图3 低回声型。上臂肌层椭圆形低回声,测及稍丰富血流

图4 弱回声型。大腿皮下弱回声,后方回声增强,筋膜强回声线后移

3 讨论

NF是由美国病理学家Kouwaker等在1955年首次详细报道,临床上并不多见,多数学者认为其与损伤或感染有关,好发于青年人,常见发病部位在四肢及躯干皮下筋膜,尤其是上肢前臂,肌肉或实质性脏器少见,起病迅速,病程短,一般<3个月,患者常无自觉症状,偶有局部疼痛、酸胀。

病理学特征:肿块位于皮下软组织或肌肉,多数<4cm,边界清楚,无包膜。按病变部位分为:(1)皮下型。(2)筋膜型。(3)肌内型。前两型多见。按组织学分一般分为三型:(1)粘液型。早期或病程短者粘液基质明显,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数少,炎症细胞少,毛细血管位于外周。(2)肉芽肿型。中期细胞丰富呈增生期,粘液基质减少,毛细血管增多。(3)纤维瘤型。晚期或病程长者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略有减少而胶原纤维增多,粘液基质、炎症细胞及毛细血管减少。组织学改变也是疾病的演变[2]。

1 Weiss SW,Goldblum JR.Enzinger and Weiss's soft tissue tumors.4 th ed.Mosby:St.Louis,2001,83(11):250~266.

2 黄传胜,匡忠生,陈文静,等.结节性筋膜炎50例临床病理特征.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7(3):253~256.

3 吴莉莉,吴涛,陈军,等.结节性筋膜炎的超声诊断.新医学,2011,42(7):470~471.

4 徐明民,朱文军,姚凯.结节性筋膜炎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分析.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8(8):1773~1778.

5 章蓉,张茗卉.颈部结节性筋膜炎超声表现1例.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19(4):355.

315400 宁波大学附属阳明医院超声科

超声表现与组织学及发生部位相关,根据本组病例超声表现及查阅相关文献[3~5]分析总结NF有以下特征:(1)病灶单发,多<4cm,常发生在软组织。(2)边界清楚,无包膜,呈椭圆形或梭形,肿块局部呈角样或星状伸入周边组织与筋膜型沿筋膜和脂肪小叶间隔伸展相同。(3)小肿块无肿瘤占位球体感,呈片状,见于皮下软组织内肿块,而位于肌层的肿块具有球体感。(4)小肿块时易出现后方筋膜强回声线后移,常出现于病灶在皮下软组织时,证明病灶来源于筋膜。(5)分为高回声型、低回声型及弱回声型,前两型多见,内常夹有片状、线状、不规则低弱回声或高回声,从病理角度分析,粘液基质呈弱回声,各种细胞成分及毛细血管呈高回声或低回声;(6)多数肿块无或有少量血流,极少数肿块血流稍丰富。常为低速高阻血流频谱。

鉴别疾病:(1)神经鞘瘤,也呈椭圆形或梭形低回声,有包膜,内易出现多发小片无回声或高回声,有时可探及与肿瘤相关神经在一侧穿过,即“鼠尾征”,内测及血流。(2)脂肪瘤,浅表脂肪瘤常见有低回声型和高回声型,形态规则,边界清楚,高回声型回声均匀,低回声型内见线状高回声,瘤体不易测出血流。(3)腱鞘巨细胞瘤,常发于手足部肌腱或关节旁,多数为低回声,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可使骨质受压变形,血流常较丰富。(4)骨化性肌炎,早期难与肌内型NF区别,但其有外伤史,早期为不均低回声,中期有层状或环状强回声,晚期强回声增粗、形态不规则,声影明显。(5)软组织恶性肿瘤,肿块稍大,质硬,浸润性生长,血流丰富,有时出现动静脉瘘频谱。

NF在CT、MRI上也有一些特征表现,但无特异性,对于NF MRI良恶性鉴别有一定价值。然而CT辐射剂量大,MRI价格略昂,对患者有一定选择,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高频彩超在浅表肿块定位、定性有较高准确性,而且安全、快捷、价廉,患者容易接受,NF有不同于其它浅表肿物的超声表现,再结合患者病史,超声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诊断该病的首选辅助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