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俏锋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自腹膜透析液“双联系统”应用以来,腹膜炎发生率有所降低[1],但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PDAP)仍然是患者退出腹膜透析及影响其生存率的主要因素[2]。据研究,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代PDAP病原菌谱并不一致,耐药率也不尽相同。而腹膜炎致病菌谱的差异及日趋严重的耐药现象给PDAP治疗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135例次PDAP患者的临床资料、腹透液细菌培养结果,旨在为PDAP的防治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腹膜透析患者70例,共发生PDAP135例次。男64例次,女71例次;年龄17~81岁,平均年龄(60.57±13.61)岁。<60岁64例次、≥60岁71例次。透析龄 0~133个月,中位透析龄为22个月。腹膜炎诊断标准参照2016年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SPD)腹膜炎预防和治疗推荐指南[3]:(1)腹痛、腹膜透析液浑浊,伴或不伴发热。(2)腹膜透析引流液中白细胞总数>100×106/L(至少留腹>2h),或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占≥50%。(3)腹膜透析引流液中培养有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具备以上3项中的≥2项可诊断。

1.2 方法 收集腹膜透析并发PDAP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透析龄、发病时间、致病菌、耐药性和治疗转归等。(1)致病菌及其药物敏感试验:对疑似发生PDAP患者留取腹透液标本(腹透液留腹时间>2h)送检,行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微生物培养检查。细菌培养采用简易法。在血培养瓶中注入10ml透出液,37℃温箱培养24h,采用Batec9050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监测,将阳性增菌管培养物接种在巧克力平板及血平板中,置于CO2培养箱中过夜培养。对所获菌株依其菌落性状和形态学特点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鉴定。(2)菌株鉴定与药敏试验:采用MicroScan walkAway-96系统鉴定菌株和药敏试验;做室内质控。试验所选择抗菌药物: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绿林可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罗米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万古霉素、利福平、利奈唑胺、喹奴普丁、美洛培南等。(3)治疗方法:所有PDAP患者均按照ISPD及国内标准操作规程发布的治疗指南[3-4]所制定的标准方案进行治疗。患者确诊后对未获得细菌培养结果者,根据临床表现给予经验性治疗,在获得透出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后,调整抗生素的使用,选择高敏抗菌药物治疗;疗程一般为2~3周。

1.3 预后分析 (1)治愈:腹膜炎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腹膜透析引流液澄清,白细胞计数<100×106/L,中性粒细胞比例≤50%,病原学检查复查阴性,且腹膜炎未复发或再发。(2)拔管:因PDAP需拔除腹膜透析导管。(3)死亡:因活动性PDAP死亡,或因PDAP住院死亡,或死亡前2 周内发生过不能有效控制的PDAP[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s)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DAP发病率与透析龄 23.70%的PDAP发生在透析龄1年内,尤其集中在前6个月,占全年的72.73%,随着透析龄的增加PDAP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见图1。

图1 PDAP发病率与透析龄关系

2.2 病原菌分布 135例次培养中共有97例次培养阳性,阳性率71.85%。在培养出97株菌株中,革兰阳性菌83株,占85.57% ,以葡萄球菌属为主,表皮葡萄球菌最为常见,溶血葡萄球菌其次;革兰阴性菌11株,占11.34% ,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3株,占3.1%。见表1。

表1 PDAP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

2.3 药敏试验结果 见表2、3。

表2 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株(%)]

表3 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株)

2.4 PDAP患者的转归 G+菌、G-菌和细菌培养阴性的治疗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不同病原菌PDAP患者的预后比较[株(%)]

3 讨论

相较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有其优越性也有其不足,其中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透析疗效和病死率[6]。2014年美国肾脏病杂志刊文表明,腹膜透析患者在开始透析的前3~6个月发生腹膜炎的风险很高[7]。本资料PDAP发病率在第1年明显高于>1年的透析年龄组,尤其集中在前6个月。

腹膜透析患者透出液细菌培养是腹膜炎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细菌培养阳性率在不同资料中差异较大。本资料细菌培养结果显示,PDAP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1.85%,高于近期国内报道的培养阳性率[8-10],低于ISPD2010版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治疗指南要求的细菌培养阳性率(>80%)。可能的原因有:(1)患者留取标本前已使用抗生素。(2)留取的透出液留腹时间短。(3)致病菌隐藏于巨噬细胞中。(4)腹透液标本未离心取沉渣[11]。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和患者管理培训的发展,PDAP的病原菌谱产生明显变化[12]。革兰阴性菌的发病率较前上升[13],部分报道革兰阴性菌己经成为PDAP的主要致病菌[14]。本资料显示,PDAP患者中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仍占绝大多数,占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的85.57%,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61例次,占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的62.89 %,最常见的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13例),溶血葡萄球菌(10例)。革兰阴性菌的比例占11.34%。葡萄球菌多数为皮肤定植菌群,分析原因考虑与患者高龄,卫生条件差,操作不规范等有关,有研究认为高龄是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15-16]。本资料135例次PDAP中发病年龄>60岁共71例次,纳入的70例患者中居住条件在农村的患者57例,占总人数的80%。ISPD2016年版腹膜炎预防和治疗推荐指南着重强调了技术培训的重要性,培训内容参照ISPD推荐标准[17]。因此,应加强相关资质及经验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培训,特别是教育患者无菌操作。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可能与肠道感染、肠道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有关,应予及时治疗以减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

本资料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革兰阳性菌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且表现出多重耐药性,青霉素耐药率最高达88.89%,这可能与长期广泛使用该药而导致耐药菌株出现有关。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利奈唑胺的敏感率较高,耐药率分别为11.11%、4.35%、0.00%。革兰阴性菌菌株较少,多为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显示其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高,均为71.43%,这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病原菌的特性相符。而美洛培南、头孢他啶对革兰阴性菌仍保持良好的敏感性。真菌性腹膜炎治疗效果仍较差,患者病死率高。培养为真菌感染3人,死亡1人,确诊为真菌性腹膜炎应及时拔管。根据ISPD指南建议,同时结合本中心的实际情况,推荐本中心初始经验治疗首选方案为万古霉素联合头孢他啶,其中头孢他啶若疗效欠佳时可更换亚胺培南治疗,王婵媛等[18]报道以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作为经验用药亦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药敏结果分析,大多数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情况出现,因此应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

综上所述,腹膜透析早期PDAP的发生率较高,应加强患者及其看护者技术培训,改善患者居住及操作场所的卫生状况;同时应改进技术以进一步提高透出液培养阳性率。本资料结果革兰阳性球菌仍是PDAP主要致病菌,但其耐药谱已发生变化,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万古霉素联合头孢他啶或美洛培南作为经验治疗用药,可取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