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里杨 郭峰 王英臣 罗科辉 张美彪 徐少真 朱君明

脑震荡,指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的短暂脑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程度较轻而时间短暂,可以短至数秒或数分钟,不超过0.5 h。常见头痛、头晕、恶心、厌食、呕吐、耳鸣、失眠、畏光、注意力不集中和反应迟钝等伴随症状,而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因此脑震荡引起的脑部组织病理生理性损伤往往被忽视,且不易被传统辅助检查手段所检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和诊疗计划的制定,导致患者由于脑部病灶未能及时准确的检出而留下终生残疾。SWI技术的产生和临床应用发展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并且提高了病灶的阳性检出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兰溪市人民医院以头部轻微伤就诊考虑诊断为脑震荡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另同期从全市召集健康志愿者1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14~72岁,平均(54.37±15.40)岁;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2~65岁,平均(51.18±14.72)岁。所有受试对象既往均无脑器质性疾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无长期饮酒,及服用精神药物史,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入院患者行颅脑CT检查显示阴性,考虑诊断为脑震荡的患者,采用美国通用医疗器械公司(GE)SIGNA HDXT 1.5T超导核磁共振机,先行MRI常规颅脑平扫,参数:T1WI TR/TE 400/11 ms,矩阵256×256,层厚6 mm;T2WI TR/TE 4000/89 ms,矩阵320×320,层厚6 mm。SWI参数:TR/TE 49/40 ms,矩阵224×256,层厚2 mm,翻转角15°。重建参数:层厚4 mm,层距0.00 mm。所有图像经GE Advantage Windows工作站处理后,将患者的MRI信息随机编号,由2名高年资影像医师采用盲法独立阅片,判断MRI和SWI的病灶数量、大小,并在校正相位图上分别测量病灶区和正常对照区的校正相位值(CP),兴趣区选择病变最大层面包括病变的大部分在内,每个病灶测量3次取平均值,对照组取相对应的部位作为镜像区,记录其诊断结果,最终结果以2名医师协商达成的一致意见为准。

1.3 观察指标 (1)诊断脑震荡疾病的SWI成像与MRI成像阳性检出率,出血灶情况;(2)两组的矫正相位值;(3)脑震荡后综合征(PCS)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脑震荡疾病的SWI成像与MRI成像阳性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30例研究对象中,SWI成像的检出阳性率46.7%、发现出血灶74个,传统MRI成像的检出率为16.7%、发现出血灶4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0.05)。对照组15例健康志愿者常规MRI及SWI检查均未发现细小出血灶。见表1、图1-2。

表1 诊断脑震荡疾病的SWI成像与MRI成像阳性检出率比较

图1 患者,女,69岁,入院初查头部CT示左顶部头皮血肿,SWI检查示右侧额颞叶局灶性细小出血灶

图2 患者,男,30岁,入院初查CT示额部及右颞部头皮血肿,SWI检查示双侧额颞叶、胼胝体压部多发细小出血灶

2.2 两组受试对象的SWI校正相位值比较 见表2。

2.3 SWI(+)和SWI(-)的PCS发生率比较 6个月随访发现,14例SWI(+)患者发生PCS10例,16例SWI(-)患者发生PCS仅4例,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

表2 两组受试对象的SWI校正相位值比较(±s)

表2 两组受试对象的SWI校正相位值比较(±s)

部位 SWI校正相位值观察病灶区 82.77±15.36正常对照区 473.93±32.33 t值 44.426 P值 0.000

3 讨论

脑震荡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脑外伤,是一种受暴力传导至头部而对头、面、颈或者其他部位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轻型创伤性脑损伤(mTBI)[1-2],多无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损害,CT及常规MRI检查不易发现病灶。研究表明,脑震荡可能会造成血脑屏障破坏,而且同时伴有微量出血及星形细胞的异常增生,血管周围大量聚集活化的小胶质细胞[3]。脑震荡早期海马区的mPGES-1表达水平增高,参与脑震荡后的炎症病理变化过程[4]。脑震荡的症状通常具有自限性,并可在几周内自愈。临床可能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耳鸣、眩晕、失眠、焦虑、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5],甚则伴有近事遗忘,短暂性昏迷等[6]。部分患者头晕、头痛、呕吐等症状会持续较长时间,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7]。因目前尚无确切的客观指标指导临床诊断和鉴定检验,故除了患者的主诉症状外,涉及脑震荡的诊断易受人为因素主导,不利于诊疗及司法鉴定[8]。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一种新兴的影像技术,主要是利用磁化率效应的差异,引起相位差效应而产生图像对比,检测脑微出血(CMBs)具有较高敏感性[9],明小春等[10]认为脑出血病灶主要为血红蛋白的分解物,SWI序列对去氧血红蛋白等顺磁性成分敏感性高,基于此, SWI序列比常规MRI以及DWI能更敏感、清晰地显示出血灶构。SWI利用薄层高分辨力三维梯度回波成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信号保留较为完整,所以在病变的检出上极具敏感性[11]。SWI能够清晰反映小静脉走行及直径、出血灶与铁沉积等情况,对于脑外伤以及神经退行性病变等方面尤为适宜[12]。

本研究利用SWI技术检测脑震荡,发现SWI相比于颅脑MRI及CT敏感性更好,病灶检出的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区SWI校正相位值低于对照组正常对照区SWI校正相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发现,脑内出血灶与PCS具有相关性,更加凸显了SWI技术在临床上的实用意义。因此,SWI在脑震荡的诊疗方面具有良好价值,能够更加清楚地反映病灶位置及严重程度等,可避免误诊、漏诊,同时也为判断预后情况提供有力的检查证据,亦可减少相关纠纷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