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伊娜 章洁

口腔颌面部疼痛(orofacial pain,OFP)是口腔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急性口腔颌面部疼痛是与牙齿和支持结构相关的疼痛,如急性牙髓炎。而慢性口腔颌面部疼痛分为肌肉源性、神经血管源性,如颞下颌关节紊乱、灼口综合征、三叉神经痛等[1]。口颌面部疼痛会影响生活质量,对于日常活动和心理均有影响[2-3]。REZA等[4]对口颌面部疼痛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发现约50%患者有口腔黏膜灼痛及颞下颌关节问题。而在一项香港的研究中58.9%的老年人表达了牙齿疼痛,其中多见的是牙源性疼痛[5]。本研究分析非外伤口颌面部疼痛的老年患者临床特征,为口腔预防保健和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 年1~3 月浙江医院470 例非外伤性口腔颌面部疼痛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7 例,女243 例;年龄60~94(68.66±7.40)岁。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收集资料:包括患者人口学信息(性别、年龄),就诊原因、可能与口腔疾病相关的系统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口颌面部疼痛特征(疼痛开始以及加重时间、疼痛评分、疼痛症状等)及临床诊断、处置措施等指标。根据患者口颌面部疼痛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临床检查等信息,结合疼痛范围及疼痛组织部位将非外伤口颌面部疼痛分为①牙源性疼痛组:如急慢性牙髓炎、急慢性根尖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等牙体牙髓组织来源的疼痛;②牙周源性疼痛组:如牙周脓肿、牙龈脓肿、牙周炎、牙龈炎、智齿冠周炎等牙周组织来源的疼痛;③颌面部疼痛组:包括颌面部间隙感染、颞下颌关节疾患、腮腺炎、三叉神经痛等颌面部组织的疼痛。对于非外伤口颌面部疼痛患者采取的处置措施分为操作组和非操作组。操作组是指针对疾病进行口腔诊治,包括牙体牙髓治疗(牙髓失活、开髓引流、牙体充填等),牙周治疗(冠周炎冲洗上药、牙周牙龈脓肿切排等),颌面部疾病治疗(脓肿切开引流、关节理疗等)等。非操作组则是使用抗菌药物抗炎或止痛药止痛等未进行临床手术治疗的操作。

1.3 疼痛评分方法 疼痛评估采用本院自制的疼痛评估卡,包含词语描述量表(VRS)、数字评定量表(NRS)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这三种评估方式易被老年人理解接受[6]。结合口颌面部疾病疼痛特征,0 分为无痛,1~3 分为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4~6 分为中度疼痛(影响正常睡眠),7~10 分为重度疼痛(影响正常工作以及生活)。根据患者症状描述及患者自主挑选的分数作为其疼痛程度代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计量资料用[M(Q1,Q3)]表示,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口腔颌面部疼痛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470 例患者中,男227 例,年龄(68.83±7.63)岁;女243 例,年龄(68.49±7.19)岁。其中60~69 岁295 例(62.8%),70~79 岁132 例(28.1%),>80 岁年龄段43 例(9.1%)。

2.2 口腔颌面部疼痛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牙周源性疼痛评分比其余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4.005,P<0.05)。牙周源性疼痛时间比其余两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863,P=0.001)。见表1。将患者分为三个年龄段,三个年龄段患者合并全身系统疾病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32,P=0.000)。见表2。牙源性疼痛组中有169 例实施操作,牙周源性疼痛组中有124 例实施操作,颌面部源性疼痛组中14 例采取静脉输液、口服抗生素的药物治疗。见图1。

图1 老年患者非外伤口颌面部疼痛临床诊断与处置措施关系

表1 非外伤口腔颌面部疼痛老年患者临床特征

表2 老年患者合并全身疾病情况[n(%)]

3 讨论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口腔健康与老年人的衰弱相关,口腔疼痛影响食物咀嚼、睡眠等日常活动,同时衰弱也通过慢性炎症影响着口腔健康[7-8]。刘洪臣提出老年人口腔健康有10 个指标[9],即:①牙齿清洁;②无龋洞;③无疼痛感;④牙齿和牙龈颜色正常;⑤无出血现象;⑥牙齿排列整齐;⑦不塞牙;⑧无缺牙;⑨咬 舒适;⑩无口臭。老年人口腔健康关系着全身健康,应该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口腔颌面部疼痛可能导致严重的生理及心理困扰,这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着负面影响。本研究中60~69 岁年龄段患者占62.77%,这个年龄段的患者多数无行动障碍,能够独立就诊。而随着年龄增长,身体衰弱让老年人独立就诊变得困难,Bakker 调查指出全身病情复杂的老年患者口腔疾病最多,仅有26.9%的患者能独自前往就诊[10],因此高龄和虚弱患者就诊需要家人或护理人员的陪伴成为医院和社会需重视的问题。本研究中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牙源性疼痛的老年患者占首位,其次是牙周炎、牙龈脓肿等牙周源性的疼痛。根据2018 年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11]显示,我国老年人群的患龋率为98%,牙周健康率仅为9.3%,龋病和牙周炎仍是这一群体常见的口腔疾病。JIN 等[12]在不同年龄段的就诊人群中发现,牙痛主诉人群比例在老年阶段达到最高峰值。牙痛是低生活质量的潜在风险因素,最终可能导致失眠或抑郁等疾病。相对于非疼痛患者,因牙痛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风险要高1.3~1.5 倍[13],且抑郁症患者会描述更加频发的牙痛。

本研究中,老年患者牙源性疼痛的分值最高,这可能与牙源性疼痛的特征有关。牙源性疼痛多为牙髓炎、根尖周炎导致,急性发作期表现为尖锐的自发痛、夜间痛、牵涉痛、咬合痛,影响日常生活质量与生理功能。有研究表明疼痛与性别存在相关性,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耐受口面部疼痛[4,14]。但本研究中两者对疼痛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RILEY 等[15]研究相似。本研究中颌面部源性疼痛的老年患者忍受疼痛的时间最短,这可能因颌面部疼痛疾病如间隙感染等多为范围弥散且发展较快,能够快速引起患者的重视。老年患者牙周源性疾病多为牙周炎等长期慢性疾病,少有智齿冠周炎这类急性疾病,因而疼痛症状相对较轻,患者一般会忍受较长时间直到症状加剧。

在合并的全身系统疾病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这与多项研究结果一致[12,16-17]。年龄的增长将增加牙周致病菌导致的牙周易感性,尤其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会有更高的口腔疾病发病率。本研究中有牵涉痛的患者占47.2%,老年患者的口腔颌面部疼痛要注意其与全身系统的关系,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癔症等都会引起牙痛[18],特别是左侧牙痛合并左侧肩背部放射痛的患者,需要警惕心绞痛的可能性。因此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口颌面部疼痛,医务人员更需要进行仔细的鉴别诊断。

在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有32.1%的老年人知道牙齿有疾病,但是自觉问题不严重而不去就医,仅有36.1%的老年人会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口腔问题。本研究中颌面部源性疼痛多为弥散性炎性肿痛,因此输液等药物治疗较多。而牙周源性疼痛的患者接受临床处置操作较牙源性疼痛患者多,这可能与牙周来源的疼痛易定位、处置风险较小有关,另外牙源性疾病的临床治疗通常需要多次就诊且费用相对较高,有些老年患者出于经济和时间等考虑会选择先吃消炎药和止痛药来缓解症状。此外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的认知错误和口腔护理的知识缺乏也使得这一群体推延甚至拒绝口腔治疗与护理[19]。牙科焦虑也是老年人不愿意就诊的原因之一,朱晨曦等[20]对浙江省老年居民进行调查,有11.8%的老年人对口腔治疗有心理焦虑,使得口腔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

综上所述,牙源性疼痛是老年人主要的口面部疼痛来源,>1/3 的患者不愿接受临床操作治疗。牙周源性疾病因疼痛较轻易受到忽视从而使患者拖延就诊。医务工作者应谨慎结合患者全身情况进行诊断治疗,除日常诊治外,还应该加强对老年人口腔疾病的预防保健教育,强化老年群体及其家属的口腔健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