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美珠

(山西省三水实验测试中心,山西 晋中 030620)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民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对生存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更多详细资料数据,为方案制定提供了依据,为落实环境保护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要想满足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首要工作就是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以获取精准的数据资料。

1 环境监测的内涵分析

环境监测即环境监测机构利用专业设备仪器对环境质量进行跟踪监视与测定的活动,能够准确反映监测区域环境的变化特征,了解区域环境污染状况,并准确把控环境中各种有害元素的含量,为后续治理和保护工作提供依据支持。环境监测涵盖环境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及生态系统等监测工作。

2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关键性作用

2.1 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

针对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我国制定了排污许可的相关制度法则,将其落实在实际作业中,希望加强对排污总量及污染物排放的科学把控,保护生态环境。而要想保证排污许可制度落实的有效性,就需要环境监测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借助环境监测做好各产业及周边环境指标的监督和记录,对比标准规范要求,确定问题所在,之后上报环保部门,对存在排污超标企业予以惩治,以此降低生产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同时,环境监测所得数据资料可通过信息管理平台,上传到指定区域内,实现事后的监督和控制,以此避免同类情况的再次发生。

2.2 加大环境污染区域治理力度

环境监测能够准确了解被测区域内环境治理情况,掌握土壤、空气、水体、生物的变化特征,分析存在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专业性的评估报告,为后续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支持。同时,环境监测还可实现区域的动态化跟踪和检测,监督和把控治理效果,在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加以预警和上报,从而减少污染扩散的可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1]。

2.3 做好突发环境问题的快速处理

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部分是因为长时间不规范操作导致的,还有一部分则属于突发性污染问题。由于该问题的突发性和较大影响力,环境保护部门需加大对该类问题的监控和跟踪力度,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方式,实现环境监督和把控,设计应急监测方案,快速识别和预警事故,减少损失的形成。

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中,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仅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还会对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为此,环境保护部门应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在发现污染问题后快速抵达现场,实行样品采集和分析,并给出专业解决方案。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根据监测结果采取部门联动机制,在整体把握、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应对策略,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2.4 加大环境违法案件打击力度

在现今发展中,一些企业为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并未按照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排污许可制度要求处理污染物,更多的是直接将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破坏。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能够对这些企业存在的违法行为加以了解,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帮助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为环境保护提供坚实保障。为深化环境监测在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中的作用,最高人民法院还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明确如果对环境监测数据实施篡改,将被视为“严重污染环境罪”。环境监测工作为执法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精准数据资料,帮助执法人员更加准确的掌握违法行为,且按照现有规范要求,给出相应的判决。

3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3.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需要完善的管理体系作为支撑,不过在管理体系制定中,由于未结合具体情况,使得管理体系内容与实际不相符,难以有效落实,降低了工作质量。而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与管理意识不强,认知不到位,职责划分不明有直接关系,使得管理体系与实际规范要求存在偏差,质量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3.2 监测方式单一,管理效果不佳

目前的环境监测工作开展中,存在监测方式单一,质量管理统筹效果不佳,现场监测不到位的情况,削弱了监测的效果,无法准确掌握被测区域内环境质量,阻碍了后续治理和保护工作的开展[2]。

3.3 监测设备不完善

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因为监测设备不完善、设备老化现象严重,使得环境监测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检测结果的精准度降低,无法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落实。在监测设备配备上,企业部门会因为经济条件、规模的影响,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环境监测工作的落实,阻碍了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

4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改进措施

4.1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现阶段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经常存在监测工作与管理机制相脱节的情况,质量管理机制并未直接融合到监测工作中来,作用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和处理,这使得环境监测工作存在混乱情况,进而产生了各种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环境监测部门应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内容,明确质量管理与监测工作间的关系,且做好质量管理的有效融合,从而强化环境监测效果,减少环境监测中问题产生。

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中,还要考虑现存问题,结合现有规范要求,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同时,注重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其意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完善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环境监测部门及员工必须严格按照现有的规范政策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内容,对监测工作加以科学规划和处理,及时修正不合理的地方,健全和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合理运用质量审查和管控体系,多角度、全方位的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优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

4.2 做好专业人才引入和培训,构建专业团队

专业监测团队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落实及数据获取有着重要意义和效果。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环境监测部门需开展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构建专业管理团队,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管理。同时,改善员工及团队的能力素质,这能够实现环境污染的动态化监督和控制,在发现环境问题的第一时间实行上报处理,缩小污染影响范围[3]。

另外,在人才培训上,还需要开展机械设备培训工作,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模式和方法,避免故障发生带来的偏差,增强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并且,要组织监测站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与先进的单位进行技术和经验的交流,以促进现有的技术人员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学习先进的技术,还应该组织站内人员到专门的技术培训单位深入学习,以保证监测任务更加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做好站内人员的技术培训,开展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转变员工的思想意识,从而加大环境监测的重视力度。培训中树立员工职业精神和道德品质,使其明确自身工作要点,主动参与到环境监测中来,进而改进环境监测质量。

4.3 注重管理计划的细化处理

为改进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在质量管理计划编制中,应当注重细化处理,开展日常管理、全过程管控、审核及评价等工作,根据质量控制计划,定期对质量控制工作加以总结,按照要求完成质量控制工作。且找出没有按要求完成的原因,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明确各岗位职责,清晰分工[4]。

质量管理计划的细化处理,可将总任务目标予以下分,再将每个阶段任务内容落实到个人身上,以此强化工作效果,同时定期开展质量控制会议,准确掌握工作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提出和说明,通过探讨找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和方案,降低环境监测中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促使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

4.4 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的管理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在对仪器设备管理中,需要先开展仪器设备的检测,加强各项证明文件的齐全性,之后检测仪器设备性能,做好相应的调试和试运行,保证仪器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安全高效运行,提高数据获取的准确性,准确掌握环境质量。

5 结语

总之,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加大对其管理力度,可为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提供可靠依据和支持。相关部门需注重管理计划的优化与细化,加强专业人才的引入与培训,且注重相关仪器设备的管理,以此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