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光林 张亚南 段瑞华 彭淑珍 谭晓东

1 武汉大学健康学院,武汉,430071;2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武汉,430300

随着农村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农村居民不仅关注寿命的延长,也越来越重视生命质量的提高。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是反映生命质量最常用的指标之一[1]。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主要体现生命质量的主观体验,反映生理、心理、精神、社会和个人角色功能等方面的整体状态,较准确地反映了人们的健康状况[2]。本研究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和荆州市两地部分农村居民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调查,以期为提高农村居民生命质量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16年11~1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武汉市黄陂区抽取4个街道,荆州市石首市抽取4个乡镇,再从每个街道(乡镇)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每个行政村(居委会)抽样100名无严重精神疾病的常住成年居民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41份,有效回收率为91.90%。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量表)对居民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进行调查。EQ-5D量表包括健康描述系统(五个健康维度)和自我健康评分(EQ-VAS)两个部分[3]。五个健康维度包括行动能力、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不适、焦虑/抑郁。自我健康评分以受访者根据当天自我身体感受对健康状况作出评价,分值范围为0-100,0分代表最差的健康状况,100分代表最好的健康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对调查问卷进行双录入和逻辑纠错。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为了便于比价不同人群五个维度健康状况,将“没有困难”作为“没问题”,将“有些困难”和“极度困难”作为“有问题”,采用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EQ-VAS评分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中女性1578人(53.66%)、男性1363人(46.34%)。平均年龄为(44.50±15.50)岁,年龄在35-50岁的最多,占32.7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7.06%。已婚者为主占82.56%。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3000元者占45.02%。91.91%与家人居住;近两周患病的有419人(14.25%)。

2.2 EQ-5D测量结果

调查对象在五个维度存在问题的比例分别为:行动能力4.25%,自我照顾2.92%,日常活动4.62%,疼痛/不适4.76%,焦虑/抑郁4.86%(见表1)。

表1 EQ-5D测量结果(%)

2.3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单因素分析

2.3.1 EQ-5D五维度健康状况单因素分析。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居住情况、近两周是否患病的调查对象在行动能力、自己照顾自己、日常活动以及疼痛/不适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近两周是否患病的调查对象在焦虑/抑郁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EQ-5D五维度“有问题”的比例(%)

注:*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 EQ-VAS评分单因素分析。调查对象的EQ-VAS评分在不同年龄、BMI、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以及近两周是否患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EQ-VAS评分及单因素分析结果

2.4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多因素分析

2.4.1 EQ-5D五维度健康状况的多因素分析。分别以EQ-5D五维度健康状况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是行动能力、自我照顾、日常活动和疼痛/不适四个维度的危险因素,近两周患病是五个维度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是焦虑/抑郁维度的保护因素,与家人同居是日常活动维度的保护因素(见表4)。

表4 EQ-5D五维度Logistic回归OR值

注:*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2 EQ-VAS评分多因素分析。以EQ-VAS评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年龄与EQ-VAS评分存在负相关,已婚农村居民的EQ-VAS评分优于未婚和离异/丧偶的农村居民,近两周未患病的农村居民的EQ-VAS评分优于近两周患病的农村居民(见表5)。

表5 EQ-VAS评分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疼痛/不适和焦虑/抑郁对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明显

研究结果显示,两地农村居民的最突出健康问题是疼痛/不适和焦虑/抑郁,这与有些研究结果相一致[4-5]。两地农村居民的EQ-VAS评分为83.23±19.66分,高于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80.91分)[6]。表明黄陂区和石首市农村居民的整体健康状况良好,可能与湖北省在两地创建健康管理试点,探索开展切实的健康管理服务,提高了居民健康水平有关,但两地居民的健康状况仍需高度重视[7]。

3.2 高龄、近两周患病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研究发现,随着农村居民年龄的增加,EQ-VAS评分下降,除焦虑/抑郁外的四个维度有问题的比例增加,焦虑/抑郁有问题的比例减少,与管娟中的研究结果相似[8]。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居民的生理机体逐渐减退,更容易产生与健康相关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65岁以上人群焦虑/抑郁有问题的比例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可能是因为这些人群在心理上已经适应了老年生活,而中、青年人群因为生活和工作压力而容易产生焦虑、抑郁问题。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近两周患病的农村居民在五个维度“有问题”比例较多,且EQ-VAS评分较低,这与李谧的研究结果相同[9]。近两周患病对农村居民的工作、生活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使农村居民的身心状态发生变化,导致生命质量下降。相关部门应结合当地情况积极开展卫生宣教,提升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同时加强对高龄居民健康状况的关注,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

3.3 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

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人均月收入的增加,两地农村居民在EQ-5D五个维度中除焦虑/抑郁外四个维度有问题的比例减少,焦虑/抑郁有问题的比例增加,这与Tan Z的研究结果相似[10]。可能是因为随着人均月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有机会接受更多的健康服务和追求更高层次的健康需求。提示政府应加大对经济较差居民的重视,制定相应的公共政策,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农村居民的健康。研究表明,独自居住者EQ-5D五维度有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与家人同居和与亲朋同居者,已婚农村居民的EQ-VAS评分优于未婚和离异/丧偶的农村居民,这与Huang W的研究结果相似[11],可能与独自居住、未婚以及离异/丧偶的居民缺少同伴的关心与照顾,在心理上容易产生失落感、孤独感有关。应从多方面重视独自居住、未婚以及离异/丧偶的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以提升其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