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 毅

《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均指出,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应着力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提高薪酬激励性,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进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及质量。在新医改浪潮下,要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维持医院可持续发展,因此运用弹性薪酬制度完善医院薪酬管理势在必行。

1 医院现行薪酬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内部薪酬水平差距大

中国社会学研究所针对公立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医院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出现两极分化态势,内部薪酬水平差距大是主要原因。医院收入模式主要以检查检验收入为主,而非根据工作量、服务质量确定薪酬,医务人员劳动性收入体现不明显[1-2];管理后勤岗、医疗辅助岗在薪酬管理中,就目前而言其贡献尚未得到充分的量化体现;整体薪酬水平略高于社会平均工资,但薪酬总额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国际医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3]。此外,编外人员薪酬无法根据编内标准确立,收入差距较大[4]。

1.2 升职加薪渠道单一

目前医院主要有两种升职渠道,一是职称级别升职,二是行政职务升职。薪酬分级方式根据职称、管理区别设置。不管是从职称层面还是职务层面上看均彰显出渠道的单一。且基础性工资按学龄、工龄划分,如9年以下、9~19年等。据调查数据显示,60.21%的医院职员认为薪酬通道狭窄[5]。

1.3 薪酬与付出不匹配

目前医务人员的薪酬与职业风险、工作强度、文化程度等相比,薪酬不匹配[6]。医院对医务人员具有高于其他行业的学历要求,加上专业特殊性,其受教育年限大多是本科教育5年+研究生教育3年甚至更长或规范化培训。目前医务人员周末无法保障双休,平均工作时间>10小时/天;且职业风险较高。

1.4 岗位价值设置不合理

在医院薪酬体系中,根据岗位制定薪酬水平、等级,岗位工资与职称直接挂钩,难以体现岗位的相对价值。如中级职员工作量大,但职级不够,无法相应提高对应的薪级工资。这主要源于医院未实施岗位价值评估,实际的岗位价值并不突出,各岗位职员的工作差异性、平衡性未纳入充分考虑[7]。

1.5 薪酬制度吸引人才力度不足

专业技术人才对医院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就目前医院人力资源结构而言,高层次人才匮乏问题突出。而薪酬设计作为人力管理的核心,对吸引优秀人才、发挥人才价值、保持医院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8],但目前医院薪酬制度的吸引力不足。

2 对弹性薪酬制度设计的认识

“弹性薪酬”是将原有绩效等级压缩,以少数跨度大的绩效范围替代以往多个绩效级别的范围,同时拉大每个级别对应的薪酬,形成新的弹性、灵活性绩效管理体系。其突出优势为增加薪酬弹性与激励性,打破传统等级观念,减少等级差别,利于促进组织结构适应市场,保持灵活性;同时员工可根据自身特点,重视个人能力提升,薪酬幅度变大。在弹性薪酬体系下,在同一个绩效级别内,医院提供的薪酬变动范围将比原来多个等级中的薪酬幅度要大,这有助于增强激励性,促使医院职员注重个人业绩与技能提升,培育医院核心竞争力,提高医院整体绩效。但弹性薪酬在国内推行相对较晚,且目前在医疗领域应用研究尚少。

3 弹性薪酬在医院薪酬管理中的设计

3.1 弹性薪酬设计的目标

一是与外部社会收入公平,按照通货膨胀率确定变动幅度,同时以行业薪酬水平为参考。二是内部薪酬公平,职员投入与报酬匹配,杜绝“干得多与干得少拿一样薪资”“不干活拿薪资”等现象,保障公平待遇。

3.2 弹性薪酬设计的原则

一是提升竞争力,医院竞争以“人才竞争”作为关键,薪酬的设计应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拥有对所需人才的长期性竞争能力,需确立长效机制,留住人才。二是增强激励性,通过激励机制调动职员积极性,达到总效益、总成本间的平衡。三是重视经济性,医院具有自负盈亏的经济属性,应保证医院收入扣除基础消耗后,可正常支付薪酬。

3.3 弹性薪酬的设计

3.3.1 岗位评价与层级设计。目前医院岗位主要分为医疗岗位、护理岗位、医技岗位、药事岗位、管理岗位。将岗位评价的付酬要素分为劳动强度、风险系数、劳动条件、知识技能要求(表1)。将各岗位薪酬因素得分进行统计、汇总,确定岗位得分区间。(1)根据岗位评价得分,结合岗位分布情况,将岗位分8等级。(2)确定薪酬档。主要指横向对应的薪酬分级,着重彰显职员基于同一价值等级上的个体化能力差异,从而拉开薪酬弹性,结合国内外薪酬管理设计经验,将薪酬档设定为5档。(3)确定中位数。即位于每级薪酬横向分级的中位区域薪酬数值,薪酬等级越高,等级差越大。8个等级的薪酬基数设计为2 000、2 300、2800、3300、4100、5000、9200、11500元,各级水平是薪酬基数的0.8倍、0.9倍、1.1倍、1.2倍,设计出医院弹性薪酬等级,由此薪酬分配具有延展性、弹性、灵活性,可缩小薪酬差距。

表1 岗位付酬要素

3.3.2 弹性薪酬的绩效评价。绩效是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绩效管理运行合理、有效、公正是解决绩效考核与分配关联性低的有效举措[9]。根据薪酬等级分布,可指定薪酬弹性浮动比率(基本工资、绩效的薪酬比率),1~3等的浮动比率为50%、45%,4~6等的浮动比率为45%、50%,7~8等的浮动比率为45%、60%。另外,将高弹性模式针对性实施于高技术岗、核心岗,确保达到付出与薪酬之间的平衡性、匹配化。弹性薪酬绩效标准判断依据主要源自岗位评价指标,而该指标参照工作量选择。

一是工作量指标选择。根据工作量贡献、科室特色、发展重心筛选。可分为基本工作量(住院床日数、门诊人次)、具有科室特色工作量(检查项目、手术台次等)。如外科绩效指标可依据手术量、住院量、门诊次等,同时可结合实际情况纳入护理、检查等项目指标,以某种程度提高职员主观能动性。门诊量细化可参考职称系列设置系数;手术量细化主要涉及手术时间、难度、价值等。二是工作量指标权重的确立。鼓励各科室结合科室特色发展相关学科,如医院外科,鼓励发展疑难技术、新兴技术,构建绩效奖金测算平台,测算不同权重下奖金的分配情况,确定工作量指标的合理整合计划与方案。三是价值点数(奖金×权重/指标值)。参考同类医院标准,根据医院科室横向水平与可分配奖金,默认和基数年工作量同等基础情况下,测算奖金能否达到相应增长幅度为3%~6%,确保方案可行。四是点价格。即以通货膨胀率、社会平均工资为相应调整参数,制定年变化幅度。考虑“科室均衡”“科室差异化发展”“特异指标”,点价格可相对满足政策需求。

3.4 弹性薪酬制度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培训体制。在弹性薪酬制度实施前开动员培训会,确保每位职员了解前因后果,明白该薪酬方案实施的优势,从心里接受弹性薪酬方案。二是鼓励提高自身价值。鼓励医务人员进修,加强技能培训、医疗交流,促进职员自觉提高积极性。三是建立健全薪酬制度。弹性薪酬仅是薪酬体系的部分,医院还应考虑除此之外的其他福利津贴,如健康体检、公积金、社保、技能培训等。四是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增加个人单项奖,完善奖惩制度;调整晋升制度;保证薪酬福利连续性。五是成立委员会。委员会对会议内容保密,确保薪酬方案实施过程平稳、可控,针对实际问题制定解决措施,拥有最终解释权,确保薪酬方案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