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会汶

摘要:在“十四五”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潮即将到来的背景下,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发展与建设具备现实性和紧迫性。本文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并对其未来建设路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其发展与完善提供具有一定可借鉴价值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引言

在“双碳”战略的指引下,新能源产业正在快速发展。过去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渗透率高达31.6%。

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也已来临,即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根据公安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2041万辆,按照动力电池平均5-8年的使用寿命进行推算,预计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82万吨,2028年后,这个数字将超过260万吨。我国废旧动力电池的产量巨大且种类繁多,其中很多都属于报废型电池。废弃的电池里包含了如铅、镉、汞等有害物质。由于我国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方面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再加上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目前已被列入国家重点监控名单。如果不采取科学和合理的方法来回收废弃电池,将对环境、资源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难以计量的风险。

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问题现状分析

(一)法律法规缺失的考量

目前我国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弛回收依旧没有直接法律,但对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作原则性指导和约束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潮的到来,我国工信部联合相关部门根据以上法律陆续制定针对性部门规章,但由于其是以法律为基础产生,效力位阶低于法律,且可能存在部门利益冲突而难以落实。目前,我国对废旧电池的法规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有必要进行探入的研究和实施全面的规划,目的是为了找到一套专为废旧电池设计的标准化回收机制。仅仅依赖零散的法律和规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的多层次立法体系。与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产业直接相关的部门规章如下表所示:

(二)回收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力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弛的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一方面是正规电池回收企业数量稀缺、产能吃不饱,全国注册电池回收企业超过11万家,但具有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资质的只有100多家,正规企业由于增加环保工序,造成成本高、回收价格低,每年退役电池流向正规企业的不到四分之一。另一方面是小作坊遍地开花,粗放经营存在隐患,回收拆解工艺简单粗暴,梯次利用中普遍缺少强制性检验环节,再利用过程中由于电池安全性能严重下降导致的二次污染、火灾爆炸等恶性事件屡见不鲜。

目前电池回收交易存在“三流不畅”问题。一是电池回收的“信息流”不畅,梢费者、电池收集网点、运力企业、回收企业之间存在报价信息不对称、需要多方多次比价等问题;二是“货物流”监管不到位,按照国家规定,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转移废铅蓄电池的,应当依法办理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相关手续;省内转移的,经省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信息平台依法规范填写、运行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但实际管理中违法回收转移现象屡禁不绝;三是电池交易的“税务流”存在盲点,电池回收基本不开发票,偷税漏税情况大量存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已经明确废旧电池回收按照“谁生产,谁回收”的原则,实行“销一收一”,但是“哑”编码信息无法定位和掌握电池实时状态,导致电池流向跟踪、碳足迹搜集等行业监管难以真正落地。

(三)回收体系缺乏技术标准,回收技术有待革新

目前,国标委已经正式批准并发布了多项标准,包括《汽车动力蓄电弛编码规则》、《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以及《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这些标准都已经开始正式执行。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待进一步完善以及回收技术革新的迫切需求愈来愈强。

首先,当前国家标准虽然覆盖了部分关键环节,但仍未能全面涵盖整个回收利用过程中的各个技术环节。特别是在回收技术的创新和环保性方面,现有标准尚存在不足之处,无法完全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其次,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所涉及的技术环节十分复杂,需要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的技术标准支持。回收过程中的安全性、高效性以及环境友好性等方面都需要更为严谨的技术指导和监管。

二、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完善建议

(一)制定专门性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不断推进,出台了一系列部门规章和指导性文件。然而,我国依旧缺乏高位阶的专门性法律和行政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立法体系。应制定动力电池安全高效回收的相关法律政策,对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进行约束。从源头上管理废旧动力电他的回收及处理、对违规处理废旧动力电池而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及时严肃查处。为了更顺畅地从法律层面规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和利用,应出台专门的行政法规,以确保上级法律与下级规章能够有效衔接。在发现下级部门的规章之间存在不一致时,这些行政法规将发挥其上位法的作用,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协调。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可以有效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保障环境安全和公共利益,从而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构建安全高效回收体系,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加强动力电池安全高效回收体系建设,在电池制造领域推广动力电池材料规模分类,实施动力电池分级分类管理。完善动力电他回收渠道,加强动力电池使用回收中的过程管理,制定储运、电池处理的安全操作标准。加强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全过程管理,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必须进行清洁生产检测,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层面应该规范电池回收市场,加强行业秩序整顿,开展电池回收“黑市”专项整治,推行电池梯次使用的强制性检测,减少污染物排放和环境风险,规避恶性安全事故。相关部门要完善动力电池溯源体系。出台强制性回收标准,制定电池生产企业“销一收一”的实施细则,细化动力电池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各环节的责任要求,加大违规处罚力度;推进电池行业溯源技术升级,加快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规模普及,积极推动降低RedCap等设备的价格门槛,鼓励支持动力电池运行数据全程联网,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查、风险可控、责任可究;完善监管机制,探索建立“电池护照”制度,开展电弛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统一技术标准,出台技术政策

一是建立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加快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通过制定相关标准,促进动力电池生产和回收利用的碳排放监铡和管理,推动产业向低碳环保方向发展。二是需要完善再生原料标准体系,扩大优质再生原料进口规范和规模,保障资源供应。通过加强对再生原料的质量标准和进口规范,可以更好地保障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资源供应,提高再生原料利用效率。三是出台相关技术政策,积极扶持壮大具有电池回收利用资质的市场主体,通过专项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联合研发平台、推动动力电池回收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发,突破动力电池废弃材料高效处理难题,形成动力电池制造、回收产业集群优势。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将动力电池安全高效回收关键技术、综合回收再利用技术等纳入政府重点项目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