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蓝

夏振凯:因为我妈妈是浙江温州知名的鼓词表演艺术家,人称“鼓词先生”,(温州鼓词)因为是用温州话唱的,非常具有地方代表性,但是又有地域的限制,所以它是一种既要唱,又要演,而且还要演奏乐器的一种曲艺。妈妈希望我将来也可以走艺术这条路,所以从小培养我,包括唱歌什么的,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很多表演方面的东西都跟我聊过,都是这么过来的。后来母亲把我送到很多老师那里去学习,得到了不少老师的肯定。自己慢慢觉得,考上音乐剧系好像还有点盼头。其实考的是声乐,附加了一个音乐剧专业,我觉得音乐剧是一个新的专业,也不知道是啥,不是很了解。老师的指导意见是多加一个音乐剧系,能保万无一失啊。万一声乐系没考上,你去这个音乐剧系也不错,所以我两个专业都报了,后来两个专业都考上了。经过思想斗争,包括老师我给的意见:“音乐剧,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将来的发展前景应该挺好的”,反正声乐就是这个状态大家都看到了,音乐剧或许未来的发展会很好,让我试一试,就是这样的机缘巧合。

我觉得长辈的一些建议,包括老师的一些建议,还是很有远见的。他们确实看到了中国音乐剧的未来,那个时候我们完全不知道音乐剧是什么,所以他们还是会有一定的预见性。

《中国音乐剧》杂志: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哪部剧目?为什么?

夏振凯: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猫》和《火花》两个作品,这是我毕业没多久,做的第一部很正统的戏,那个时候是英方的导演过来,几乎都是他们那边派来的人,所以我觉得训练很正规。包括他们对舞台的敬畏程度,都是作为学生时代感到非常吃惊的,我的脑海里从那时起就树立了一个标准。我就觉得音乐剧人其实是非常有规矩的,不是胡闹、胡来,只要上台,就应该有一种敬畏的感觉。

还有就是跟钟浩导演排练的音乐剧《火花》,那个时候我和钟导,包括硕哥,还有戴老师,我们在那里坚持了两个月。这两个月是纯粹地排练,每天吃住都在一起。然后我们就一起聊剧本,一起创作舞台。其实现在想想,当时也是觉得挺幸福的,就觉得每天都能和导演聊戏,从导演身上学到很多他对戏剧的看法,也学到了他对中国戏剧,包括一些中国音乐剧的想法都能融入到细节之中,比如我们一起改台词之类的。作为演员,我感到幸福感满满。记得当时我们做了一个1比1的火车头,配合着台上的烟雾,刹那间,那一刻我觉得我真相信我就是高君宇,自己本身是富家子弟,一方财主的孩子,他为什么能够参加革命,带领铁路工人、爱国学生能够做这么多的爱国运动。去推翻万恶的旧社会,是很需要勇气的。

《中国音乐剧》杂志:“你还记得当时的台词吗?我是宝剑…”

夏振凯:对,‘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几乎每次去北京,我都会专门去陶然亭公园,然后去高君宇先生的墓那边稍微坐一会儿,走一圈,再站在他的墓碑前,面对着湖水和前面几棵树,静静地待一会。有一次我还特意从香山带来枫叶,因为那个是高君宇先生和石评梅先生的订情信物。我把枫叶塑封成明信片,放在他的墓碑后边,用石头压着,生怕被风吹走…

《中国音乐剧》杂志:可以给音乐剧系的在校生们一点宝贵意见吗?能否推荐几部好的音乐剧供他们欣赏。

夏振凯:说不上有什么宝贵意见,因为我现在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老师,我是九月份入职的,是带的第一批正式本科学生,希望大家在学校认认真真好好打基础,不要杂念,舞蹈基础打得扎实,把表演的几个要素都学到手。三年级才开始做一些剧目的实践,然后到了四年级就正式开始走向社会了。其实我是上音音乐剧系的第三届学生,也就是是建系第三年的学生。当时我们系的老师和学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什么。当时四个学期几乎每天早上都有早功,上午下午各上一天课,周一到周五都有课。晚上排小品,排节目,有时候排到凌晨一两点。记得有一次印象最深的一次,我们居然排到了凌晨四五点,学校的校门都已关上了,由于我们的宿舍在校外,于是就只能翻着校门往外走。为了创作大家一起非常地投入。现在已经找不回那时的感觉了。所以如果给同学们一些建议的话,我认为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去学习,现在音乐剧市场越来越好了,所以学成后,演出的机会也会特别多,最终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

《中国音乐剧》杂志:假如让您来担任音乐剧制作人,你想创作一部什么样的剧?

夏振凯:哎呀,这个问题好难啊!我想这个也是很多人,很多制作人都会想的吧。我其实是想做一部很轻松的音乐剧,是希望能够让大家看完之后,对自己、对社会或者说对人生有那么一点点思考的。

音乐剧在我看来,它其实是一个娱乐产品,是产品,首先就是要卖座。大部分的观众都是花钱来欣赏的,这个是首要的,这也是我觉得百老汇音乐剧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很大原因。因为他们都是游客嘛,花钱我就是来开心的。我今天看完之后,我就是开开心心。为什么会有迪士尼的音乐剧出现?有很多很大程度上是有这个原因的。当他们在看完这种很开心的音乐剧后,同时能够得出一个哪怕一个小小的一个结论也好,或者一点思索,能够有一点沉下来思考的地方,这样的戏会挺好的。

给观众带来最真挚的表演,“观众看完我们某个作品后,如果对整部剧产生兴趣,觉得音乐剧还挺有意思的,想要进剧场看完整的剧目,这就是很好的一件事”。

我可能会做相对现代的戏,对古装的戏啊,或者说科幻类的那种,我觉得离生活有点远。

也不好说,现在也有很多人喜欢漫画音乐剧。但是我自己的想法还是接近现代,就是我们的此时此刻。

《中国音乐剧》杂志:有没有为中国音乐剧做公益推广方面的计划?

夏振凯:公益演出有啊,因为我还是比较感性的。人家跟我说,唉,这个是公益性质的要不要来?公益性的很好啊,那为什么不去做呢。能够为中国音乐剧公益推广,我觉得很开心。演那么多戏,不就是为了让大家多多关注音乐剧嘛。所以如果能够通过公益事业,让大家了解音乐剧,让大家走进剧场,作为音乐剧人是蛮开心,也蛮愿意去做的。

《中国音乐剧》杂志:谈谈对2023年的中国音乐剧的展望。

夏振凯:2023年,一定是疯狂的一年。我觉得这三年来,被压抑了很久。2023年应该会是音乐剧疯狂暴涨的一年吧,是基于这3年的作品量来说的,我觉得会是这样。当然观众数量会不会翻倍地增长,不好说。因为其实。在中国能够进剧场看音乐剧的观众还不是很多,音乐剧的数量还是很少的。观众其实就是这么多量,其实并没有增加很多。虽然说我们一直在努力地推广音乐剧,做很多音乐剧的一些宣传,实际上因为本身消费产品其实对于人的精神上来说,包括财力,其实都是有限的。所以观众的增长我觉得不见得会多太多。但是音乐剧往前走的脚步是不会停下来的。

《中国音乐剧》杂志:给《中国音乐剧》杂志的读者们的一句话。

夏振凯:我觉得《中国音乐剧》应该是第一本就是比较正式地来报道中国音乐剧的一本杂志。而且现在更名之后,也更加的聚焦了。再加上重新编排了这些栏目之后,我觉得这个杂志会给读者带来很多新颖的观点。包括音乐剧市场的变化,音乐剧演员,音乐剧创作信息。想了解音乐剧的话,从杂志入手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