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丽,余 畅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属于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一种,其病变性质为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周围血管相关的足部溃疡、感染或深层组织破坏。该病有潜在的致残可能,尤其在经济相对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的地区该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1]。为探索治疗DF的有效且经济方案,笔者采用经典名方内服外敷五味消毒饮的方法对25例患者进行治疗,并从免疫学角度对其疗效进行评定,发现该方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效,且临床效果显着、费用低廉,患者配合度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中医科门诊DF患者作为入选对象,按照《糖尿病足处置和预防实用指南》[2]标准纳入病例,且符合如下标准:中医辨证为湿热或热毒型,并严格排除虚寒型证候者;无胃溃疡或慢性胃炎等基础病;同意使用中药并定期随访者。最后有50例患者入选,其Wagner分级法属于1级~3级[3];依照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的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及分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以降糖口服药或者胰岛素为基础,并采用《医宗金鉴》五味消毒饮原方配伍,两组均给予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及紫背天葵各30g,加入清水500mL煎至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4]。观察组于每晚将当日药渣加入400mL水煎至200mL,使用双层纱布蘸药液敷患处,纱布干后反复蘸药液5次,直至药液用完。对照组不给予中药外敷。疗程2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溃疡愈合方面,观察脓性分泌物、创面水肿、肉芽色泽、肉芽出血及生长等。其判断标准如下:痊愈:新生肉芽组织全部长全,创面完全愈合;显效:创面缩小75%,红润,新生肉芽组织大部分长出,无炎性渗出液;好转:创面缩小,部分创面红润,新生肉芽组织部分长出,炎性渗出液减少;无效:创面无缩小,无新生肉芽组织,炎性渗出液仍较多[5]。

1.3.2 免疫学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抽取静脉血5mL,分别行血常规及细胞因子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6(IL-6)测定使用血清ELISA试剂盒(上海贝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96T),其中外周血使用离心后血清检测;治疗前后分别用棉棒拭取患足5个不同部位病灶渗出物,用盐水稀释后进行测定[6]。血常规在本院检验科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组内治疗前后定量资料的变化;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变化;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运用统计软件包SPSS 13.0分析数据。

2 结 果

2.1 血糖水平及临床疗效(见表2) 治疗前两组血糖无统计学意义(P=0.263);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糖显着低于对照组(P=0.031)。两组疗效等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愈合情况较对照组理想。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溃疡愈合疗效等级

2.2 细胞因子及血象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及渗出液细胞因子和血常规均无统计学意义,且表现为渗出物的细胞因子含量高于血清,多数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及C反应蛋白(CRP)波动于正常上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显着低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治疗后仅TNF-α低于治疗前,治疗后IL-6无明显变化。血常规方面,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BC、NEU及CR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及血常规变化(x±s)

3 讨 论

有报道统计糖尿病患者一生中发生足溃疡的几率为12%~25%,足溃疡并发感染是导致下肢截肢的重要原因之一,两者已经成为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致残及心理、生理创伤的主要原因之一[7]。目前已有研究表明,DF患者可能存在免疫系统的损害,其表现为一种渗出性和坏死性炎症,全身及局部可能存在免疫失衡[8],且免疫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TNF-α及IL-6升高[9],以上是DF患者免疫失衡及炎症的重要证据[10]。目前西医对DF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中医中药有望成为缓解DF病情的有效方法,尤其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大多数慢性病患者有使用中药的意愿,故探讨治疗DF的有效经典名方具有显着的现实性。

早在黄帝内经的《灵枢·痈疽篇》便可发现关于DF的记载:“发于足趾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气血不行。肢端失于温养,而遂发布病。或因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 血枯空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荣,经脉败漏,熏于五脏,脏伤故死矣”[11]。此后宋代《卫生家宝》及元代《丹溪心法》亦有关于DF记的载。从以上经典理论着作看出中医对DF的认识很早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积累。

糖尿病足属于中医学“脱疽”、“脉痹”范畴。中医认为,消渴日久,燥热内结,营阴被灼,湿热之毒客于血脉,经脉瘀阻通,是其主要病机。由于DF极易感受风热邪气,为疮毒侵袭,因而常常合并感染,形成各种感染性并发症,如眼部感染、痈疽、肺痨、尿路感染、下肢深度溃疡、DF及末梢神经病等[12],其中又以痈疽最为常见。正如孙思邈所说:“消渴之人,愈与未愈常须虑有大痈”,由此推测其巨着《医宗金鉴·消渴》的经典名方五味消毒饮可治之。该方中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紫背天葵子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散结;加酒以通血脉,有利于痈肿疔毒之消散。以上五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该方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以及免疫调节功效。因此,使用五味消毒饮治疗DF具有科学性[13]。

本研究观察到在基础降血糖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五味消毒饮可更加有效降低血糖,且外敷该方可加速DF足面溃疡的修复,促使其肉芽生长,缩小其溃疡面积并使其深度变浅。在以上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通过细胞因子的检测发现,结合外敷可加速外周血TNF-α及IL-6水平的降低[14],尤其是局部渗出液的降低更为明显。血常规显示 WBC、NEU及CRP均明显降低,提示炎症得到有效控制。五味消毒饮具有明确的免疫调节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抗炎途径实现的。

[1] Driver VR,Fabbi M,Lavery LA,et al.The costs of diabetic foot:The economic case for the limb salvage team[J].J Vasc Surg,2010,52(3):17-22.

[2] 国际DF工作组/IDF顾问组.2007DF处置和预防实用指南[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16(1):63-64.

[3] 顾萍,王坚.DF溃疡内科治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6A):1019-1011.

[4] 姚沛雨,胡建良.DF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谈[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132):65-66.

[5] 张春玲,陈露,谢静,等.辨证施护对DF溃疡创面愈合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77-179.

[6] 车志英,季聚良.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法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402-1403.

[7] Roback K.An overview of temperature monitoring device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diabetic foot disorders[J].Expert Rev Med Devices,2010,7(5):711-718.

[8] Acosta JB,del Barco DG,Vera DC,et al.The pro-inflammatory environment in recalcitrant diabetic foot wounds[J].Int Wound J,2008,5(4):530-539.

[9] 吴伟华,于江波,智红,等.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预测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07,20(10):1678-1680.

[10] Weigelt C,Rose B,Poschen U,et al.Immune mediato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diabetic foot syndrome[J].Diabetes Care,2009,32(8):1491-1496.

[11] 谭华炳,雷飞,徐文锦.DF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9):1089-1090.

[12] 武嫣斐.中药内外治结合治疗DF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12):1508-1510.

[13] 文铁山.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体表感染的疗效分析[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6(3):43-44.

[14] 闫朝春.ET、VEGF、IL-6、TNF-α在DM2中作用机制的临床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2):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