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薇,徐凤芹,魏 巍,姜承贤,曹玉璋,童文新,张 晋,辛 莉

气滞血瘀证作为一种常见的中医病证,广泛存在于临床各种疾病病程中。本研究尝试找出气滞血瘀证的诊断指标,并探讨不同疾病的气滞血瘀证诊断指标敏感度的差异,为气滞血瘀证的病证结合研究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或住院的121例气滞血瘀证患者临床调查资料,男30例,女91例;年龄21岁~80岁(54.6岁±14.4岁);病程半个月至40年,平均6.5年。

1.2 纳入标准 经有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1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西苑医院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确诊其主证为气滞血瘀证;年龄≥18岁且≤80岁者。

1.3 排除标准 有精神异常或智力障碍者;气滞血瘀证在其证候诊断中为次证或伴随证候;兼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溶血性疾病者。

1.4 研究方法

1.4.1 德尔菲法 提取最新《中医药学名词》、《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及《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气滞血瘀证的四诊信息并拆分为最小的信息单元格,筛选出第1轮问卷的诊断指标。向20名全国知名中医临床专家、中医科研专家、中医诊断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经统计分析及增删、合并、调整专家的补充和修改意见获得气滞血瘀证诊断指标。

1.4.2 临床调查 根据德尔菲法最终获得的各项指标制定临床调查表,由调查人员向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临床调查。

1.5 统计学处理

1.5.1 德尔菲法 用SPSS 13.0进行统计。德尔菲法问卷中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分为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5级,分别赋值5、4、3、2、1,请专家进行评分,诊断指标的权重系数=其得分值/各项指标总得分值[1],权重系数>平均算术权重系数(即1/指标总数)的指标反映专家认为其重要性较高。

1.5.2 临床调查 临床调查中,因121例均为气滞血瘀证患者,故指标的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指标的敏感度=该指标的真阳性例数/气滞血瘀证例数,即实际为气滞血瘀证而按照该指标的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气滞血瘀证的百分比,反映该项指标发现气滞血瘀证患者的能力。

1.5.3 按主病分组对比 根据主病病种将临床调查病例分组,用χ2检验对比各项指标在不同分组的敏感度。

2 结 果

2.1 德尔菲法(见表1) 两轮调查问卷回收率、填写有效率100%,专家积极系数100%。经专家咨询获取气滞血瘀证诊断指标20项:胸胁脘腹胀闷、胸胁脘腹疼痛、胸胁脘腹刺痛、疼痛时轻时重、情绪波动加剧、痞块时聚时散、善太息、嗳气则胀痛得减、肠鸣则胀痛得减、矢气则胀痛得减、舌紫或暗、舌有瘀斑瘀点、脉弦、脉涩、脉弦紧、脉弦涩、情志不畅症状加重、抑郁或郁怒、症状入夜尤甚、痛经。

第二轮问卷统计显示,权重系数>平均算术权重系数0.050的指标有胸胁脘腹胀闷、胸胁脘腹疼痛、胸胁脘腹刺痛、舌紫或暗、舌有瘀斑瘀点、脉涩、脉弦涩、情志不畅症状加重,反映专家认为其重要性较高。

2.2 临床调查(见表1) 纳入临床调查的121例患者中除导致气滞血瘀证的主病之外,既往史否认其他疾病的患者20例,兼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101例。

据统计,敏感度>50%的指标为:舌紫或暗、胸胁脘腹胀闷、情绪波动加剧、胸胁脘腹疼痛、疼痛时轻时重、情志不畅症状加重、抑郁或郁怒、嗳气则胀痛得减、脉弦、善太息,其发生几率较大。

表1 德尔菲法结果(第二轮)及临床调查结果

2.3 按主病分组比较(见表2) 临床调查中患者的主病共18种,构成比最大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1例,构成比50%),其余所有病种构成比50%,其余单个病种所占构成比均低于10%,故将其视为一组,与主病为冠心病组比较,痞块时聚时散、脉弦涩、痛经在不同组的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按主病分组统计结果 例

3 讨 论

中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对临床病例的观察总结,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专家经验总结,都需要密切结合临床实际,方能去芜存菁,具备更高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本研究通过德尔菲法获取20项气滞血瘀证诊断标准,且专家认为胸胁脘腹胀闷、胸胁脘腹疼痛、胸胁脘腹刺痛、舌紫或暗、舌有瘀斑瘀点、脉涩、脉弦涩、情志不畅症状加重几项指标重要性较高。而临床调查显示,舌紫或暗、胸胁脘腹胀闷、情绪波动加剧、胸胁脘腹疼痛、疼痛时轻时重、情志不畅症状加重、抑郁或郁怒、嗳气则胀痛得减、脉弦、善太息,这些指标敏感度较高。二者意见有一定出入;而对病例按主病分组对比表明,指标在不同组中的敏感度也并不完全一致。这些分歧的产生可能与这121例患者同证异病有关。专家意见与临床调查、主病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统计结果的相同之处体现了“异病同证”的共性;而相异之处则提示气滞血瘀证在不同的疾病中可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体征特点,采用完全舍病从证的方法来诊断和研究证候是非常困难的,故在证候研究中宜采用病证结合思路,而非完全脱离疾病来研究证候。

囿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仅进行了小样本量临床调查,且本研究中患者年龄偏大、病程较长、既往史较复杂,可能会影响到统计结果。今后尚需收集更大样本量的病例资料,为进一步的病证结合研究提供依据。

[1] 吴崇胜,陈家旭,胡立胜.Delphi法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权重系数确定法新探——双百分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4):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