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作为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社会心理因素对其发生、发展、康复、预后等均产生一定的影响[1]。不同研究表明,CAD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可能通过多种不同机制对其血管内皮功能产生影响[2-3],从而影响CAD病人预后,但对单纯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病人是否同时存在内皮功能损伤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2016年11月—2017年5月首诊于我院心内科,未确诊为CAD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其情绪状态及内皮功能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单纯焦虑抑郁情绪是否会对血管内皮功能造成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5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除外冠心病病人51例。排除标准:既往已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周围血管病、脑卒中、严重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免疫及血液系统疾病病人。

1.2 研究方法 入组病人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对其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心理测评,根据其心理测评结果分为焦虑抑郁组(24例)和非焦虑抑郁组(27例),评分标准:SAS评分>50分判定伴有焦虑状态,SDS评分>53分判定伴有抑郁状态;HAMA参照全国量表协作组划分界限,评分>14分认为伴有焦虑状态;HAMD参照Davis划分界限,评分>20分认为伴有抑郁状态。存在焦虑和(或)抑郁情绪者入焦虑抑郁组,焦虑抑郁情绪均不存在者入非焦虑抑郁组。

1.3 相关指标测定 抽取两组空腹肘静脉血,以3 000r/min离心后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ET-1、vWF、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剂盒均购自上海西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使用SMATB全自动酶标仪(美国博腾仪器有限公司),在450 nm处测定吸光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相应浓度。NO测试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使用SMATB全自动酶标仪(美国博腾仪器有限公司),在550 nm处测定吸光值,根据试剂盒计算相应浓度。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注:TC为总胆固醇;TG为三酰甘油;HDL-C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组各项比较,P>0.05

2.2 两组各量表评分及血清标志物水平比较 焦虑抑郁组各量表较非焦虑抑郁组分值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虑抑郁组血清ET-1、vWF水平均高于非焦虑抑郁组,NO水平低于非焦虑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各量表评分及血清标志物水平比较(±s)

与非焦虑抑郁组比较,1)P<0.01

2.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分别以ET-1、vWF、NO为因变量,4种不同量表得分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水平等因素影响后,血清NO水平与各量表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ET-1、vWF水平与各量表得分呈正相关(P<0.05)。详见表3。

表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 论

目前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特别是焦虑、抑郁状态,与CAD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高密切相关[1],同时焦虑、抑郁状态等心理因素增加CAD病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风险[4]。国内外研究表明,焦虑抑郁情绪可能从自主神经功能[5]、机体炎症因子水平[6-7]、急性缺血事件后骨髓应答反应[8]、治疗依从性[9]等方面对病人血管内皮正常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始动因素,同时内皮功能障碍的重要表现在于血管张力调节异常和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数量的改变[10]。内皮细胞通过释放多种调节血管收缩、舒张的血管活性物质,如ET-1、NO调节血管张力[11]。ET-1与NO是一对相互拮抗的活性物质[12-13],ET-1是一种强力的缩血管物质,可引起血管平滑肌强烈收缩,造成局部缺氧,引起内皮细胞损伤;NO为体内主要的舒血管物质,可松弛血管平滑肌,增加局部血流灌注,对血管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两者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维持血管正常的生理功能。

vWF是一种主要由内皮细胞及巨核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内皮细胞受损时,vWF可在30 min内释放入血[14]。因此,vWF可敏感地反映是否存在内皮细胞损伤,且目前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vWF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15]。

本研究结果显示:焦虑抑郁组与非焦虑抑郁组血清ET-1、vWF、NO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病人,冠心病发病风险较未合并焦虑抑郁情绪大,且可能与病人病情进展及预后不良相关。目前,国内医师对就诊病人是否存在情绪障碍不够重视,且病人本身对情绪障碍相关问题较排斥,若进一步研究证实焦虑抑郁情绪与缺血性心脏病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相关性,且进行积极引导和宣传,对焦虑、抑郁情绪病人进行早期充分干预和疏导,必要时早期对其进行一定的药物干预,从而达到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以此降低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